【中国的脱贫智慧】她为“源头”活水来

江西网络广播电视台讯(良保 刘起福 杜江)隆冬的早晨,大山中的源头村格外寒冷,万璇早早起床,沿着弯弯曲曲的村间小路,前往贫困户朱瑞春家里,了解他家近况。

像这样的场景,无论酷暑严寒,还是刮风下雨,在万璇来萍乡市安源区源头村当第一书记的两年间,村民们已经司空见惯。大家说,看到万书记在村子里,“心里踏实”。

1578294825789

化开心石

源头村三面环山,距离萍乡市区约1个小时车程。2018年,在安源区司法局工作的万璇接到通知,前往源头村任第一书记。

在城里长大的万璇,没有一点农村生活经历,她曾做过十年律师,之后一直在机关从事司法工作,到农村当村支书对她来说是一种前所未有的考验。

“不怕笑话,以前我都不知道菜是怎么摘的,也不知道玉米是长在秸秆上的。”万璇说,来村里前,她很迷茫,心里一点底都没有,担心不知道怎么和村民打交道。

她的同事、朋友,甚至家人更是不理解,已至不惑年纪的万璇,跑到山沟里去,到底图个啥?

“是啊,我图啥?”万璇也曾这样问自己。

初来乍到,万璇的担心成了现实,她被村民们当成了外人,连村里开会都没人通知她。

“既然大家不通知我,那我就自己来。”万璇说,每次村里开会,她就拿个本子坐在旁边,一边听一边记。

村两委会、村民大会、村民小组长会、贫困户会等等,一年里的三四十次大小会议中,万璇从一开始默默坐着听,到后来积极发表意见,让大家逐渐认识了她。

刚开始,村民们对于城里来的书记不以为然,背地里总有人议论:“大律师在城里待得好好的,跑到我们村,能派上什么用场?”

1578282881522

让村民们没想到的是,这位大律师不久就派上了用场。村里的石场搞承包,需要拟定规范的协议合同,这让村干部和村民们犯了难。

“就怕合同有陷阱,以前就吃过亏啊!”“条款根本就拿不准啊。”万璇在仔细了解了石场和签约对象的情况后,开始着手把关书面协议。最终,石场顺利承包,各方都非常满意。

从此,村民只要有法律方面的问题便主动上门请教。高标准农田流转、农户农田租赁、房屋改造代建等容易产生纠纷的事情,经过万璇严格把关,避免了不少纠纷。

万璇还利用法律专业优势,帮助解决了不少家庭矛盾。源头村的高女士嫁到赤山上荣村,夫家嫌弃她有精神疾病,经常将她赶出门,“娘家人”万璇带着村干部找到上荣村两委和派出所,多方做高女士夫家的工作,摆事实、讲道理、释法律,指出这是遗弃犯罪行为,最终双方达成调解,高女士终于安顿了下来。

1578282928900

心系乡亲

源头村528户中有34户贫困户,共计116人,散落在周边多处山脚下。为了精准地找到每户贫困户的家,记住他们每一个人,万璇手绘了脱贫作战图。

“晚上有空就去贫困户家走访一下,顺路看下村里腿脚不便的老人,给他们送点东西……”用了半年时间,一幅形似大树枝干的脱贫攻坚作战图制定出来,34户贫困户的位置及相关信息一目了然。

万璇还自制了一张表,在表中,每一户贫困户家里有几口人,致贫原因是什么,什么时候脱贫,享受了哪些优惠政策,政策有没有落实到位等等,都一一记录在案。

1578282957584

杜桂云家的危房急需改造,资金还没着落,万璇率先捐出1000元;高燕考上了大学,万璇自费给其添置物品……在万璇和村干部的共同努力下,村里9户建档立卡贫困户成功脱贫。

但万璇对这个脱贫进度并不满意,“要带领村民脱贫,必须在激发内生动力上做足文章。”

要想富,先修路。万璇发现,没有便利的交通是源头村发展不起来的最大障碍,“进村唯一的一条路坑坑洼洼,来村里的第一年,我就跑坏了三条车胎。”

万璇从这个最难啃的骨头入手。功夫不负有心人,在她的努力下,一条宽敞的进村沥青马路修好了。

“以前闷在家里太难受,现在路修好了,出来真方便。”年近七十的高南明老人因双腿不能走路,之前总窝在家里,现在坐着电动轮椅天天在村子里遛弯,见到人就夸万书记好。

路通了,人流、物流通了,很多村民都“动”了起来,琢磨起致富经。

1578282983272

引入活水

万璇时常站在源头村石硖冲水库边,眺望这片已经融入自己生命的地方。“有一天我离开村子,那些贫困户会不会过得更好,如果一些人返贫的话,我该多么难受。”万璇心想,一定要给源头村找到一条长期发展的出路。

在走访中,万璇发现,源头村有一位参加过秋收起义的革命家——高自立,他曾历任红三军政委、红五军团十五军政委兼军长、中共七大代表等,1950年因积劳成疾在辽宁沈阳病逝。

高自立的女儿高馥英患有残疾。因为全身心投入革命工作,在高馥英出生8个月后,高自立就再没见过女儿。1949年,父女才取得通信联系。高自立去世前,给女儿寄出的最后一封信中写到:生活要自立。

这样一位戎马一生的传奇将领,一名廉洁奉公的共产党员,一位正气传家的时代楷模,他的事迹让万璇深深感动。

万璇有了一个想法,在村里建设一个高自立广场,这样,既能宣扬高自立精神,还能通过红色革命教育提高源头村的知名度,树立品牌,吸引人流,发展红色乡村游,进而为全村带来更多机遇。

几番努力,万璇带领乡亲们建起了高自立红色教育基地。自2019年7月以来,高自立红色教育基地已经接待前来学习的单位部门60多场次,共计3000余人次。

1578283022410

万璇鼓励贫苦户开办农家乐,从布置观光景点、规划路线到设计体验项目、选择菜品,为他们出主意想办法。通过发展乡村旅游、拓展特色农业等多措并举,源头村的贫困户由原来的34户减至6户。

回想起当初来到源头村时的疑问——到底图个啥?万璇笑了:“村民都是我的亲人,关怀亲人是一件再平凡不过的事情。”

2020年是万璇在源头村的最后一年,“必须抓紧把建立脱贫长效机制这件事做好,这样我离开后,就再也不用担心那些贫困的乡亲。”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