赣云看点丨这些“熊孩子”真的没办法治吗?不,国家出手了!

随着网络直播的兴起,越来越多的未成年网民成了一些网红主播的粉丝,可熊孩子打赏主播动辄上万,也是让人头疼。

根据2020年5月13日,共青团中央维护青少年权益部、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联合发布《2019年全国未成年人互联网使用情况研究报告》显示,2019年我国未成年网民规模为1.75亿,未成年人互联网普及率达到93.1%。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以及互联网和智能手机的普及,熊孩子“触网”已经成为不可避免的趋势。

然而,近年来,熊孩子用父母手机支付购买游戏皮肤、充值游戏虚拟货币或者给直播主播打赏的新闻早已屡见不鲜。

案例

2017年,九江修水县一名小学生小悦通过同学进入了一个在虎牙平台上玩“我的世界”的直播房间,起初为了赞赏主播玩得好,他通过母亲的支付宝打赏了一个礼物。而随后在主播不停的“点名感谢”下,小悦开启“打赏”模式,短短两天之内,共打赏了这位主播21054,坐上了这名主播打赏排行榜的头把交椅。



2018年9月,抚州市公安机关接到市民程某报案称其有2万余元存款不翼而飞。经过民警调查后发现,“黑手”竟是程某年仅7岁的儿子小程。据悉,小程沉迷于网络直播某求生枪战游戏中,通过不经意的提问获得了父亲银行卡的密码,瞒着家人将卡上的2.2万元打赏给主播。

2018年,江西九江一位14岁男孩在一个月里,通过支付平台,把母亲为他存着读大学用的10万元及自己的3万元压岁钱,统统打赏给了直播平台主播。

未成年用户不能直播打赏

昨天(11月23日),国家广播电视总局在其官网发布了《关于加强网络秀场直播和电商直播管理的通知》

《通知》要求网络秀场直播平台要对网络主播和“打赏”用户实行实名制管理

未实名制注册的用户不能打赏,未成年用户不能打赏要通过实名验证、人脸识别、人工审核等措施,确保实名制要求落到实处,封禁未成年用户的打赏功能。

平台应对用户每次、每日、每月最高打赏金额进行限制,达到“打赏”每日或每月限额,应暂停相关用户的“打赏”功能。

相关主播及其经纪代理暗示、诱惑用户大额打赏,或引诱未成年用户以虚假身份信息“打赏”,平台须对主播及其经纪代理进行处理。

国家广播电视总局的此次通知,能从根本上禁止他们“打赏”,倒逼直播平台规范管理,无法再推责卸责。同时,家长也要引导与培养孩子积极健康的兴趣爱好。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