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兄弟”齐心协力,才能打破长江中游城市群发展瓶颈

2019年,习近平在主持召开推动中部地区崛起工作座谈会时强调,贯彻新发展理念推动高质量发展,奋力开创中部地区崛起新局面。

中部地区发展势头能不能持续下去?能不能在先进技术、重点领域、关键环节有更大突破?能不能在高质量发展和加快新旧动能转换的道路上越走越好?湖北广电融媒体中心联合湖南广电、江西广电等全国区块链编辑部成员单位推出特别策划——“长江中游城市群”思享荟,邀请湖北、湖南、江西三省经济领域的专家就“长江中游城市群”进行解读。

本期邀请了来自南昌大学党委常委、副校长刘耀彬教授进行解读。

大咖名片

刘耀彬,南昌大学党委常委、副校长。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2012年)、国家万人计划-哲学社会科学领军人选、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人选、全国杰出专业技术人才。先后主持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国家级科研项目11项。

三省齐心协力 瞄准国家战略

长江中游城市群承东启西、连南接北、辐射全国,是我国中部崛起的核心经济区。加快推进长江中游城市群建设,对于形成“双循环”新格局,引领和带动中部地区崛起,促进长江流域开发和区域协调发展,形成中国经济转型发展的新增长极,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意义。相比长三角地区和成渝地区,长江中游尚未形成区域联动合力,区域合作优势无法凸显,区域整体效能影响力不足,长江中游战略地位因三大地区分散建设而被削弱。长江中游城市群应该而且可以发挥更大支撑作用,湖北、湖南、江西三个兄弟省份只有合力协同才能发挥长江中游的整体比较优势,三省应齐心协力将长江中游城市群建设推向国家战略地位高度,向国家乃至世界证明长江中游城市群的潜力无限。

发挥“双循环”优势  打破区域壁垒

习总书记指出,要推动形成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新形势下,我们要深化改革,实现高质量发展;同时,要开放,广泛深度参与国际循环。近年来,鄂湘赣三省保持高速经济增长,明显超过全国平均水平,经济发展韧性较强;长江中游城市群消费、生产潜力巨大,内需和生产二者不可偏废其一。

一是要注重有为政府和有效市场相结合,打破市场分割与市场保护,促进各种要素和产品自由流动,促进统一市场机制的形成,以此打破“消费壁垒”,扩大内需,以内需畅通国内大循环。

二是要形成区域一体化的产业链体系,把握产业链关键环节,打破“生产技术壁垒”,促进技术合作与技术创新,促进生产迈向更高水平。

三是要开放应对长江经济带上中下游一体化建设,发挥要素成本优势,巩固工业基础,利用充足的后备土地空间承接东部产业转移,并带动西部发展。

推进产业链协作 打造“金三角”城市群

长江中游城市群产业结构趋同,而内部协同不足,三省应当以全面协作的产业链整合促进经济发展,避免长江中游城市群成为长江经济带战略发展“洼地”,打破中游城市群发展瓶颈,焕发鄂湘赣三省经济发展新活力。

一是形成农业改革战略合作,推动农业现代化,维护国家粮食安全。

二是形成“武汉-长沙-南昌”的“金三角”城市群,加快建立“一小时大都市圈”,促进第三产业整合,拉动内需消费。同时,形成以“武汉(黄冈-荆州-襄阳-宜昌)-长沙(湘潭-株洲-衡阳)-南昌(九江-上饶-宜昌)”的“泛金三角战略城市群”,增强中心城市的辐射能力。

三是整合中游三省优势产业,建立长江中游产业品牌,形成以船舶、航空航天、有色金属冶炼、医药制造、通用设备制造等为支柱的中游品牌产业。

四是促进高质量发展示范区建设,整合小企业,共建大企业;整合轻工业,共促重工业;整合劳动密集型企业,共商知识密集型产业。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