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省创新型省份建设情况新闻发布会答记者问

12月14日,江西省政府新闻办、省科技厅联合举行“回顾十三五 展望十四五 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系列发布会第三场:江西省创新型省份建设情况新闻发布会。省科技厅党组成员、副厅长鄢帮有发布和介绍有关情况。省科技厅党组成员、副厅长席宏,省科技厅党组成员、副厅长陈金桥,省科技厅条件财务处处长章秀峰,省科技厅社发处处长刘清梅出席新闻发布会并回答记者提问。省委宣传部二级巡视员林大建主持新闻发布会。

江西日报记者(文颖 摄)

江西日报记者:创新型省份建设工作中把做大科技型企业集群、蓄积创新发展新动能作为重点任务加以推进。请问,十三五期间,江西在培育科技型企业,尤其是培育高成长性的科技型企业方面有什么具体举措,取得了哪些成绩?

省科技厅党组成员、副厅长席宏(文颖 摄)

席宏:科技型企业是推动科技创新的重要力量,更是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主力军。“十三五”以来,我省始终坚持把科技型企业梯次培育,作为创新型省份建设的重要抓手,着力把更多的科技型中小企业培育发展成为高新技术企业,把高新技术企业中的发展迅猛、前景广阔、市场估值高的企业培育发展成为高成长性科技型企业。截至目前,我省新入库科技型中小企业6416家,有效期内高新技术企业5115家,2批次共培育出高成长性科技型企业192家,全省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增加值的比重为37.9%,提前完成“十三五”规划目标。

工作中,我们主要采取了三方面举措:

一是强化顶层设计,注重政策引领。2018年,我省正式发布了《江西省推进创新型省份建设行动方案(2018-2020年)》,明确把抓好科技型企业梯次培育作为创新型省份建设的重点工作之一。随后,又制定出台了支持高成长性科技型企业发展十二条措施,支持科技型企业发展壮大,为科技企业在江西发展提供政策支持。同时,在全国率先提出了“全省域培育”理念,全省各地出台了一系列优惠政策,积极鼓励和支持科技型企业发展。

二是聚焦精准施策,增强创新支撑。与中科心客、梅花创投等市场机构联合开展了高成长性科技型企业发掘计划,通过线上广播路演、线下投融资路演等多种方式,挖掘创业人才和优质项目,强化对高成长性科技型企业的精准培育。同时,建立了评选发布机制,对高成长性科技型企业一年一评选发布,并给入榜企业给予最高400万元的奖励。我们还紧紧围绕产业发展需求,着力加强重大创新载体和平台建设,大力推动创新资源加速集聚,为全省企业发展提供了强大的创新活力与发展支撑。

三是强力推进科技金融融合,助推企业发展。通过高质量推进“科贷通”工作、高水准举办滕王阁创投峰会等多种方式,大力推进科技金融深度融合,支持高成长性科技型企业与资本市场有效对接。目前,我省科贷通已累计放款902笔24.25亿元,其中,今年新增放款13.36亿元,支持企业512家,很好地满足了科技型企业的资金需求。去年首届“滕王阁创投峰会”以来,已帮助好朋友科技等30多个项目获得风险融资超过6亿元,推动高成长性科技型企业 “FIIL耳机”项目落户南昌。在这里,特别要告诉大家的:上周五,第二届“滕王阁创投峰会”成功举办、成功丰硕:不仅成功设立全国首支省级科技创新基金用于支持高成长性科技型企业融资,而且又有一批优质企业签约落户南昌。

下一步,我们将继续围绕创新型省份建设目标,持续加大工作力度,更好地促进科技型企业发展,为增强创新动能、促进全省高质量发展作出更大贡献。

江西卫视记者(文颖 摄)

江西卫视记者:据了解,12月初在北京召开了江西省移动物联网高层峰会暨成果发布会,会议期间科技部、工信部与省政府续签了国家“03专项”成果转移转化试点示范三年框架协议。请问,近年来“03专项”在我省实施情况如何?下一个三年我们省怎么做?

省科技厅党组成员、副厅长陈金桥(文颖 摄)

陈金桥:江西实施国家“03专项”成果转移转化试点示范三年来,以试点示范为贯彻落实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重要抓手,以网络、平台、应用、产业“四个领先”为目标,建立强有力协同推进工作机制,制定发布系列支持政策,从“物联江西”到“智联江西”,各项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

一是基础设施不断完善。截至2020年11月底,全省共部署NB-IoT基站7.3万个,已基本实现全省NB-IoT网络全覆盖, 开通5G基站30729个,实现了11个设区市主城区5G连续覆盖和全部县城核心区覆盖,提前超额完成任务目标。

二是平台建设持续提升。中国信通院鹰潭物联网研究中心成为中部地区唯一得到中国泰尔实验室授权的实验室,检测技术已达国内领先水平。鹰潭产业云、物联超算、智慧云测网安平台以及面向消防、能源、水利等领域的大数据平台也在加快应用和推进,可为移动物联网及5G产业发展提供全链配套服务。

三是应用推广规模效应显现。以“十大品牌工程”为引领,围绕“政府增智、民生有感、产业有力”三个纬度,推动移动物联网与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技术在工业、农业、旅游、交通运输及公共管理领域的融合应用不断深入。水(智慧水务)、火(智慧消防)、警(智慧警务)、医(智慧医疗)、造(智能制造)规模应用之势初显,最新连接数分别突破30万、70万、60万、10万和50万,有望出现第一个百万级应用,实现全国领先。

四是产业集聚效应加速。以鹰潭智联小镇、南昌5G+VR产业园、上饶、宜春、抚州大数据产业园、吉泰物联网产业集群、赣州5G产业园为特征的产业集聚加速形成,截至2020年9月底,全省物联网核心及关联产业主营业务收入突破千亿大关,达1058亿元,全年有望达到1200亿元。

在下一个三年试点示范期内,我们将树立危机意识,保持前瞻意识,密切协同省直各相关单位及各设区市政府,努力打响“智联江西”品牌,主要采取四个方面举措:

一是加快推进“智联江西”总体规划。将在组织专家调研、研讨、座谈基础上,编制2021年工作要点,并依托国家智库和高端研究机构启动对未来三年试点示范工作的顶层设计,对“智联江西”进行全面谋划。

二是加快提升产业发展水平。加快推进产业链、创新链、资金链、人才链、政策链五链融合,集聚要素资源支持产业生态培育,坚持将支持本地企业做大做强与引进行业龙头企业相结合推进产业链强链工程,加快推进十个左右技术融合特色园区建设,争取用3-5年时间全省移动物联网核心及关联产业主营业务收入冲击2000亿元目标。

三是加快打造行业应用标杆。加快破解制约行业规模应用的机制性、制度性障碍,通过政府引导加市场驱动模式,推进重点行业领域应用上规模,未来三年着力打造一批百万级、五百万级应用,争取冲击千万级应用,打造国内行业应用标杆。

四是加快营造政策环境高地。加快推进政策和机制创新,按照省市院五方共建框架协议加快推进中国信通院江西分院落地建设,创新人才使用机制,营造最优营商环境,吸引和培育多层次信息技术相关人才来赣创业。

中新社记者(文颖 摄)

中新社记者:我们注意到,中科院赣江创新研究院落地赣州实现了我省重大创新平台建设的突破,请问,近年我省科技创新平台建设有哪些重大进展,下一步有何打算?

省科技厅条件财务处处长章秀峰(文颖 摄)

章秀峰:近年来,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科技创新工作,大力引进中国科学院以及知名高校等省外力量,构建重大科技创新平台。今年,院省共建中国科学院赣江创新研究院在赣州落地,实现了我省国家级大院大所历史性的突破;与中科院共建的江西中科院大连化物所中药科学中心、中科院庐山植物园、中科院江西产业技术创新与育成中心、中国科学院苏州纳米技术与纳米仿生研究所南昌研究院等平台都有新进展。与此同时,针对中医药、航空、汽车等产业,我省还与中国中医科学院共建了江西中医药健康产业研究院、与同济大学共建了南昌智能新能源汽车研究院,与北京航空大学共建了北航江西研究院等等。这些平台将为我省产业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的科技支撑。

下一步,将围绕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突出我省主要产业、突出未来发展重点,以提升科技自立自强能力为核心,着力构建我省实验室、技术创新平台、科研基础条件平台体系等三大体系,加快推进重大产业创新平台建设,努力建成具有江西特色的科技创新平台体系,为我省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有力科技支撑。

一是着力构建省实验室体系,努力提升原始创新能力。积极筹建申报国家实验室,坚持以国家战略布局为导向,牢牢把握科技创新发展方向,依托中科院赣江创新研究院,积极申报建设稀土国家实验室;建强拓展国家重点实验室,强化食品、种猪遗传改良、核资源与环境、创新药物等国家重点实验室内涵建设,加快培育、努力争取在稀土、轨道交通、航空应急救援、污染防治等领域创建国家重点实验室;启动江西省实验室建设,对标国家实验室,按照“战略急需、支撑产业”的原则,聚焦我省重点发展领域,坚持成熟一个,择优认定一个,在稀土、中医药、LED等领域先行启动建设省实验室;推进省重点实验室优化重组、择优发展,加快对研究方向近似、关联度较大和资源相对集中的省重点实验室整合。

二是着力构建技术创新平台体系,强化产学研用融合。着力进省重大产业科技创新平台建设,聚焦我省“2+6+N”产业,大力引进大院大所名校等创新力量,整合省内相关领域创新力量,在有色金属、电子信息、航空、陶瓷等领域建设10个左右的重大产业创新平台;加快建设省技术创新中心,部署一批服务省重点产业和设区首位产业的开放的区域技术创新中心,支持领军型创新企业牵头组建企业技术创新中心;努力创建国家技术创新中心,着力培育、争取创建稀土、中医药等领域的国家技术创新中心,支持符合条件的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转建国家技术创新中心。

三是着力构建科研基础条件平台体系,推进科技资源开放共享。加快推进中医药大科学装置等重大科研基础设施建设及开放,提升大型科研仪器设备开放共享服务平台功能,推进科技文献共享服务;加大实验动物条件平台建设,强化实验动物生产基础和使用平台建设,丰富江西特色生物种质(样本)资源库,推动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建设,为科技创新提供基础条件保障。

凤凰网记者(文颖 摄)

凤凰网记者:当前,科技事业发展已从“三个面向”转为了“四个面向”,围绕新增加的“面向人民生命健康”这一科技发展新方向,请介绍下我省科技支撑保障人民生命健康方面的工作情况以及下一步工作设想。谢谢!

省科技厅社发处处长刘清梅(文颖 摄)

刘清梅:习近平总书记在主持召开科学家座谈会时提出,科技事业发展要坚持“四个面向”,不断向科学技术广度和深度进军。这为我国推动创新驱动发展、加快科技创新步伐指明了方向,特别是,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的“面向人民生命健康”充分体现了我们党“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的崇高理念,让人们深切感受到科技惠及民生才是科技创新重要宗旨。

在党中央坚强领导和省委省政府的工作部署下,省科技厅高度重视保障人民生命健康,“十三五”期间,开展了一系列科技支撑和改善民生的工作。一是组织指导牵头承担国家重点研发计划“主动健康和老龄化科技应对”、(“中医药现代化”、“食品安全关键技术研究”、“大气污染防治”、“重大自然灾害预警与防控”)等重点研发项目及“重大新药创制”、“水体污染控制与治理”、“重大传染病防治”等国家重科技专项项目(课题)30余项,争取国家科技专项经费近6亿元;二是在生物医药、土壤污染治理等相关领域支持省科技重大专项12项;三是围绕心血管病、恶性肿瘤等重大疾病领域布局了25个省级临床医学研究中心,争取10个国家分中心,覆盖全省300多家医疗机构,并逐步向基层幅射。尤其是新冠肺炎疫情期间,省科技厅作为应急指挥部科技组组长单位,迅速行动,采取“特事特办”方式,在疫情防控技术、临床救治技术、中医药防治、检测技术与装备、疫苗研究发等五大主攻方向组织实施了一批应急攻关项目,通过边研究边应用,为我省疫情防治和医疗救治提供了有力的技术支撑。(如,在防控技术方面,向防控指挥部提出了48条科学风险管控意见和建议;在中医药防治方面,开发出了以“三方一汤一法一技”为代表的具备江西特色的中药方,“三方”即清热化湿康复方、散寒除湿抗毒方、建昌系列组方;“一汤”即温肺化纤汤;“一法”即十层脉法;“一技”即热敏灸技术;在大数据筛查方面,开发出了的疫情地图公众预警系统和高风险区域轨迹热力图,为我省各类重点场所的防控及复工复产提供强有力的技术保障,为保障人民生命健康提供了有力的科技支撑。)

进入新时代,人们对美好生活的期盼日益增长,面对新形势新要求,在“十四五”的工作中,我们将继续加大对民生领域的科技投入,补齐短板、加强科技创新体系建设、提升创新能力,保障人民群众生命健康。

一是补齐公共创新平台短板。针对科技应对疫情防控的科研条件短板,推动建设2-3个P3实验室(我省首个P3实验室的建设申请已于今年9月获科技部已正式批准),加快组建生物样本资源库等基础条件平台,实现开放共享,提升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中的科技应对能力;围绕国家布局,深化我省临床医学研究中心建设,争取更多国家中心分中心落地江西,完善省内协同创新网络;推进中药国家大科学装置和中药制造工艺与装备国家技术创新中心的组建,促进人才的引进和中医药的创新能力的提升。

二是加强核心关键技术攻关。聚焦重大疾病防控、食品药品安全、人口老龄化、污染治理等重大民生问题,发挥江西在中医药、养老、康养等方面的特色优势,加大健康、环保、安全等领域科技投入力度,重点支持开展生物医用材料、干细胞治疗、重大新药创制、高端医疗装备、疫苗研发等重点领域核心关键技术攻关。

三是推动科技赋能智慧医疗。聚焦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卫生健康深度融合发展,在癌症早期筛查、中医传承创新、远程医疗救治等卫生健康领域,推动九峰医疗、一脉阳光等省内外优势智慧医疗企业与省内医疗机构的合作,加快5G技术、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技术的创新应用,拓宽更多智慧医疗应用场景,开发低成本的移动医疗技术,大力发展远程医疗,使优质医疗资源“下沉”,降低群众就医成本,保障人民生命健康,着力提升人们“获得感”和“幸福感”。

科技日报记者(文颖 摄)

科技日报记者:省委十四届十二次全会提出了“十四五”时期全省经济社会发展的重点任务,排在首位的就是要大力推进以科技创新为核心的全面创新,在建设创新型省份上求突破。请问在“十四五”时期,我省科技创新工作如何谋划布局?

鄢帮有:省科技厅将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持省委“二十四字”工作思路,大力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坚持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经济主战场、面向国家重大需求、面向人民生命健康,以提升自主创新能力为主题,以推进科技治理能力现代化为主线,以深化科技体制改革为动力,在“十四五”时期,重点实施科技创新“1345”战略。即构建一个“一核十城多链”的区域创新体系、实施创新能力建设三大工程、科技赋能四大行动、科技服务提升五大计划。

“1”是构建一个“一核十城多链”的创新区域体系,建设功能定位合理清晰、组织建设高效持续的全省区域创新格局。“一核”:即强化南昌创新“头雁”地位,集聚高端创新资源,将大南昌都市圈建设成为中部地区科技创新中心。“十城”:即坚持“一市一城、因城施策”,将南昌航空科创城等十大科创城打造成为全省创新驱动发展重要支点。“多链”:围绕提升“2+6+N”重点产业自主创新能力和国际竞争力,大力部署航空、VR、移动物联网等16条产业创新链。

“3”是实施创新能力建设三大工程,为全省创新提供内生动力。科技创新平台建设工程:筹建稀土国家实验室,组建一批高水平科技创新平台,在生物医药、天文、新材料、发酵工程、航空等领域谋划建设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科技创新主体建设工程:加大力度培育一批高成长性企业、高新技术企业,引进共建一批高端研发机构。科技创新高端人才建设工程:引进一批国内一流、世界领先科学家、高水平创新团队及科技创新领军人才,培育一批本土学科学术和技术带头人。

“4”是围绕基础研究、产业技术、社会发展、现代农业等四大领域,优化科技资源配置,实施科技赋能四大行动,实现各领域创新升级,为经济高质量跨越式发展提供科技支撑。基础研究创新升级行动,面向国家和省重大战略需求,在重点领域攻克一批重大科学问题。产业技术创新升级行动,围绕“2+6+N”产业,实施一批科技重大研发项目,取得一批标志性科技成果,突破一批“卡脖子”关键技术。社会发展技术创新升级行动,围绕科技支撑美丽江西、健康江西、平安江西建设,加强社会发展领域技术创新,提升科技惠民服务水平。现代农业技术创新升级行动,加强动植物育种和高端农业装备研发,大力加强粮食丰产、经济作物良种培育等技术研发,促进农业提质增效和可持续发展。

“5”是围绕成果转移转化、公共服务平台、科技服务机构、科技特派员帮扶、科技金融等五个方面,实施科技服务提升五大计划,为各类科技创新活动提供有力保障。科技成果转移转化能力提升计划,深入推进“03专项”提质增效,加快推进“02、04”专项成果落地,持续提升江西省网上常设技术市场服务能力。科技创新公共服务平台提升计划。推进科技政务服务平台、科技创新公共服务平台等建设完善,形成布局合理、定位明晰、服务优良的科技创新公共服务平台体系。科技服务机构质量提升计划,重点聚焦研发设计、技术转移转化等领域,发展科技服务新业态,着力培养一批科技中介服务机构。科技特派员帮扶提升计划,持续推进农业、工业特派员行动,面向现代农业农村及工业发展需求,开展科技服务。科技金融服务提升计划,搭建科技金融交流平台,促进科技与金融深度融合。

林大建:由于时间关系,答记者问就到这里。谢谢各位发布人,谢谢各位记者朋友,欢迎大家继续关注我省创新型省份建设情况。如果还有什么问题,可以会后再进行咨询、沟通或采访。

今天的新闻发布会到此结束。谢谢大家!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