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决战脱贫攻坚 江西省‘十三五’脱贫攻坚成就巡礼”系列新闻发布会赣州专场发布会

新闻发布会现场(文颖 摄)

12月15日,江西省政府新闻办、省扶贫办、赣州市人民政府联合召开“决战脱贫攻坚 江西省‘十三五’脱贫攻坚成就巡礼”系列新闻发布会赣州专场发布会。赣州市人民政府副市长张逸,赣州市扶贫办主任罗瑞华,于都县人民政府副县长管宏,兴国县人民政府副县长邓冬猛,赣州市委政法委派驻大余县新城镇分水坳村第一书记刘光辉,瑞金市黄柏乡龙湖村村民邓大庆出席新闻发布会,发布和介绍赣州决战决胜脱贫攻坚进展情况以及经验做法等,并回答记者提问。省委宣传部对外新闻处处长黎峰主持新闻发布会。

省委宣传部对外新闻处处长黎峰(文颖 摄)

黎峰:

各位记者朋友,大家上午好!欢迎出席省政府新闻办新闻发布会。今年是全面打赢脱贫攻坚战收官之年,从今天开始,我们将举行“决战脱贫攻坚 江西省‘十三五’脱贫攻坚成就巡礼”系列新闻发布会。今天的首场发布会,我们非常高兴邀请到赣州市人民政府副市长张逸先生,赣州市扶贫办主任罗瑞华先生,于都县人民政府副县长管宏先生,兴国县人民政府副县长邓冬猛先生,赣州市委政法委派驻大余县新城镇分水坳村第一书记刘光辉先生,瑞金市黄柏乡龙湖村村民邓大庆先生,请他们介绍赣州决战决胜脱贫攻坚进展情况以及经验做法等,并回答大家的提问。下面先请张逸副市长介绍有关情况。

赣州市人民政府副市长张逸(文颖 摄)

张逸:

赣州是全国较大的集中连片特困地区之一,江西省脱贫攻坚的主战场。2014年,全市有贫困户28.74万户,贫困人口114.33万人,贫困发生率14.28%,贫困人口占全省的40%。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把扶贫开发工作纳入“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作出一系列重大部署和安排,全面打响脱贫攻坚战。赣州作为革命红土圣地,习近平总书记给予了高度关注、关心和关怀。总书记先后9次对赣南老区发展作出重要指示批示,特别是2019年5月20日,亲临赣州视察指导,为赣州脱贫攻坚把脉问诊、加油鼓劲,并充分肯定赣州“脱贫攻坚取得决定性胜利”,为赣州市决战决胜脱贫攻坚战提供了根本遵循、注入了强大动力。

五年来,赣州市以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扶贫工作的重要论述为根本遵循,坚持以脱贫攻坚统揽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坚持尽锐出战、越战越勇,坚持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目前与全国、全省一样,赣州全市现行标准下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11个贫困县如期退出、1023个贫困村(含167个深度贫困村)全部退出。下面,我从四个方面向大家作介绍。

第一,党中央的英明决策化作脱贫攻坚磅礴伟力,引领赣南人民砥砺前行战胜绝对贫困。党的领导是我们战胜各种风险挑战,不断取得胜利的关键所在。在习近平总书记的亲自推动下,党中央作出打赢脱贫攻坚战的英明决策,赣南打响了一场万众一心、载入史册的绝对贫困歼灭战。一是市县乡村四级书记,不管职位高低,在这里盯紧。这几年,赣州市按照五级书记抓扶贫的要求,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率先垂范,包括县里的书记、乡镇党委书记、村支部书记主要精力都在抓脱贫攻坚,都走遍了辖区的山山水水。二是全市党员干部,不论工休昼夜,在这里集结。把最精锐的力量派到脱贫一线,实行市县乡三级领导干部带头挂村包户制度,安排 44名市厅级领导干部结对联系县(市、区),全市所有贫困村分别明确 1名县处级以上干部挂点帮扶,全市 3464个行政村均选派了第一书记和驻村工作队。三是中央省市、整个社会的力量,不计分内分外,在这里聚焦。中央部委鼎力支持,42个中央国家机关及有关单位对口支援,援助资金 140亿元、项目 1145个。省里倾斜帮扶,79个省直(属)单位定点帮扶 79个贫困村,投入各类资金 5.49亿元、项目 1144个。社会守望相助,全市 836家企业(商会)与 932个贫困村结对帮扶,实施项目 1792个,帮扶资金 9.96亿元,13.43万贫困人口受益。

第二,改变以往“手榴弹炸跳蚤”的打法,赣南用“绣花功夫”完成了历史蝶变。习近平总书记曾精彩形容过“为什么讲要精准扶贫?“手榴弹炸跳蚤”是不行的”,强调“扶贫开发推进到今天这样的程度,贵在精准,重在精准,成败之举在于精准”。赣州市针对赣南的贫困特征,聚焦实现“两不愁、三保障”,深入调研、开准药方、精准解决。贫困群众实现了“四个历史转变”。一是实现了“蜗居跑风漏雨”到“住的安全敞亮”的历史转变。主要采取了三种办法:一是危房改造建新房,完成改造69.52万户,近300万农户受益;二是易地扶贫搬迁搬出去,全市“十三五”共实施易地扶贫搬迁105208人(贫困户73918人,同步搬迁32190人),约占全省总量的60%。三是政府兜底直接“交钥匙”,建设农村保障房17371套,解决了一批农村最困难群众的基本住房问题。二是实现了“有病难医”到“病有所医”的历史转变。在全国率先构建基本医疗保险、大病保险、疾病医疗商业补充保险、医疗救助组成的“四道医疗保障线”,累计补偿住院医疗费用 68.9亿元,惠及贫困人口 146.08万人次。实行市域内贫困人口住院“先诊疗、后付费”和“一卡通”即时结算,有效解决贫困群众报销多头跑和看病垫资问题。三是实现了从“家贫辍学”到“读书出头”的历史转变。建立了一套覆盖幼儿园到大学的贫困学生资助体系,累计发放各类资助金 13.03亿元,资助贫困家庭学生151.78万人次。严格落实学校校长与乡镇属地“双负责制”,全力做好控辍保学工作。针对因病、因残等特殊困难学生,组织开展“教师访万家”“送教上门 ”等活动,求学路上“一个都没有少”。四是实现了从“土里刨食”到“地里淘金” 的历史转变。创新推广产业扶贫“五个一”机制,因地制宜发展脐橙、蔬菜、油茶等特色农业产业,累计覆盖带动 25.75万户贫困户发展产业增收,基本上实现了家家户户都参与产业。同时,通过外出转移就业、建设扶贫车间、开发扶贫专岗等就业扶贫措施,帮扶 15.53万贫困劳动力就业增收。

第三,一切工作都服从和服务于脱贫攻坚,不管多少困难都要举全市之力“抓落实”。市县的主要职责是“抓落实”,赣州举全市之力把脱贫攻坚这件头等大事干好。一是资金投入应给尽给。2016-2020年,赣州累计投入各级脱贫攻坚资金 880.89亿元,累计整合财政涉农扶贫资金 270.96亿元。“十三五”,是赣州有史以来对扶贫开发资金项目投入最多、覆盖面最大的时期。二是推进机制强力高效。不断完善规范高效的责任、政策、工作体系。创新精准识别“七步法”,确保了扣准第一粒扣子。制定县乡村各个层面的脱贫攻坚责任主体主要职责清单,层层签订脱贫攻坚“军令状”。针对贫困县、贫困村和非贫困县、非贫困村的不同情况,出台分类指导意见,实行分类调度、分类督导。三是监督考核史上最严。在综合考评中给予脱贫攻坚的考核决定性权重,加强扶贫领域监督执纪问责,对脱贫攻坚落实不力的地方和部门实行“一票否决”,年度内不得评先评优,并约谈党政主要领导,用奖惩“指挥棒”有效倒逼了“三落实”。

第四,既书写了一篇壮丽的脱贫史诗,又发生了一场深刻的作风革命。五年来的1800多个昼夜,全市党员干部秉持一颗初心, 5+2、“白+黑”,接续奋斗在脱贫攻坚一线,甚至有 20名扶贫干部献出了宝贵的生命,用干部的“辛苦指数”换老百姓的“幸福指数”。特别让老百姓亲切的是,我们开展的“机关干部下基层,连心连情促脱贫”活动,市领导带头,全市4.7万多名扶贫干部和贫困户同吃、同住、同劳动,谈变化、谋发展、话感恩。特别让老百姓感动的是,今年新冠疫情最严峻的时候,到处都是扶贫干部的身影,到处都是党旗飘扬,真正凸显了党的“主心骨”作用。老百姓纷纷赞叹“苏区干部好作风又回来了!”。

赣州市在历年国家和省级脱贫攻坚成效考核中均获好评,全国产业扶贫、就业扶贫、网络扶贫、消费扶贫、“互联网+社会扶贫”、万企帮万村等6个全国性扶贫会议在赣州召开,推广赣南扶贫经验;赣州市扶贫办荣获全国“人民满意的公务员集体”、2020年“全国脱贫攻坚奖组织创新奖”,石城县荣获2019年全国脱贫攻坚奖组织创新奖;于都、石城、兴国成为全国扶贫交流基地;赣南脐橙入选全国首批三大产业扶贫典型范例,“瑞金市廖奶奶咸鸭蛋案例”、“龙南县杨村镇车田村脱贫车间案例”成功入选“全球减贫最佳案例”等等。

赣南老区脱贫的生动实践,是全国脱贫攻坚的缩影。感天动地的奋斗史诗的不断书写、彪炳史册的人间奇迹的不断创造,让我们深深感受到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的历史担当和为民情怀,深深感受到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实践伟力,深深感受到社会主义集中力量办大事的制度优势。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脱贫摘帽不是终点,而是新生活、新奋斗的起点。我们将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严格落实“四个不摘”要求,保持现有帮扶政策、资金支持、帮扶力量总体稳定,不断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一是建立防止返贫机制稳成果。健全防止返贫监测和帮扶机制,对脱贫不稳定户、边缘易致贫户开展常态化监测预警,建立健全快速发现和响应机制,及时发现风险、落实帮扶,实现动态清零。二是有效衔接乡村振兴求拓展。做强做大脐橙、蔬菜、油茶等特色农业产业,不断深化利益联结,稳定带贫益贫效果。加强脱贫人口稳岗就业,确保收入稳定增长。做好民生兜底、扶志扶智、农村改革等工作,增强发展后劲。三是重塑新型城乡关系促融合。加强工农互促、城乡互补,科学谋划“十四五”规划,继续加大涉农领域投入力度,实施好乡村建设行动,进一步改善农业产业发展、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基本公共服务提升、农民就业创业等条件基础,推进城乡生态、生活、生产空间结构不断优化,加快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

黎峰:谢谢张逸副市长的介绍!下面进入提问环节。提问前请举手,并通报一下所在新闻机构。

新华社记者(文颖 摄)

新华社记者: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全部脱贫,并不是说就没有贫困了,就可以一劳永逸了,相对贫困问题永远存在,我们帮扶困难群众的任务永无止境。要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确保脱贫可持续、发展高质量。我想请罗主任介绍一下巩固拓展脱贫成果、有效衔接乡村振兴方面,赣州有哪些做法和考虑?

赣州市扶贫办主任罗瑞华(文颖 摄)

罗瑞华:好的,谢谢各位记者朋友长期以来对赣州扶贫的关注关心关爱!今年4月份,赣州11个贫困县全部摘帽后,赣州市委、市政府就将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衔接乡村振兴作为重中之重的工作来抓,进行了一些积极探索实践,具体来讲,就是坚持“三抓三促”:

一是抓“四个不摘”,促攻坚态势稳定。脱贫攻坚是一场硬仗,越到最后越是不能停顿、不能大意、不能放松。我们严格按照“保持现有帮扶政策、资金、力量总体稳定,有效衔接乡村振兴”的要求,制定出台了“四个不摘”责任清单16条,细化量化县乡村各级领导和行业部门、帮扶单位及驻村工作队的具体工作责任;特别是疫情期间出台了一揽子含金量高的稳定贫困户收入的若干政策措施,市本级财政专项扶贫资金投入同比增长38.2%,大力发展产业就业,巩固提升“两不愁三保障”。明确18项驻村第一书记及工作队阶段性重点工作任务,持续组织4.7万机关干部开展连心连情促脱贫“三同”(同吃同住同劳动)活动。联合纪检、组织等部门常态化开展暗访督导,实行最严格考核制度,确保攻坚力度不减、投入不降、氛围不淡。

二是抓“两类人群”,促防止致贫返贫。针对脱贫形势的变化,我们进一步理清工作思路,突出“脱贫不稳定户、边缘易致贫户”两类重点相对贫困群体,落实加快建立致贫返贫风险动态清零监测帮扶机制。这项工作我们启动得比较早,主要抓两方面:一方面是精准识别,通过农户申报、干部走访、部门监测、系统比对等途径,及时把8700多户、3.4万有致贫返贫风险的对象精准识别出来。另一方面,按照“缺什么补什么”、“注重实效”的原则,从产业、就业、医疗、兜底保障等七个方面实施精准帮扶。特别是我们在全省率先为135万城乡贫困人口购买精准防贫保险,实现群众遇困遇病遇灾不致贫不返贫,为防止返贫致贫装上了“保险阀”。

三是抓“两业提效”,促脱贫质量提升。发展产业是脱贫攻坚的治本之策,抓住了就业和产业就抓住了巩固脱贫成果的“牛鼻子”。就赣州来说,我们瞄准产业振兴目标,完善“五个一”产业扶贫机制,逐步引导乡村发展首位扶贫产业,培育壮大农业经营主体,市、县四套班子领导及乡镇主要领导分别挂点建设一个扶贫产业经营主体,驻村帮扶单位帮助挂点村至少发展一个扶贫产业或就业车间,目前,全市发展产业扶贫基地3155个、新型经营主体9805个,产业联结贫困户占比达90.9%。着力新建、壮大、提升一批扶贫车间,全市建成1248家扶贫车间,吸纳贫困劳动力就业1.2万余人。安排扶贫公益性专岗就业5.02万人。同时,出台15条政策措施,鼓励支持村集体经济发展壮大,现在全市97.4%的村集体经营性收入超过10万元。注重易地扶贫搬迁后续扶持,建设配套产业基地、配置“微田园”,确保搬迁群众就业更便捷、生活更幸福。

此外,按照“生态宜居、乡风文明”的要求,扎实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行动、乡风文明行动、“三讲一评议”活动,以及“赣南新妇女”运动,推动移风易俗,激发内生动力,广大群众牢记嘱托、感恩奋进,农业农村呈现出“气象新、面貌美、活力足、前景好”的喜人景象。回答完毕,谢谢!

凤凰网记者(文颖 摄)

凤凰网记者:于都县是赣州的人口大县,是赣州市贫困人口最多的县,请问于都县是如何推进产业就业扶贫促进贫困群众增收的?

于都县人民政府副县长管宏(文颖 摄)

管宏:于都是赣州乃至全省脱贫任务最重的县之一,近年来,我们在着力解决“三保障”的基础上,把抓好产业就业扶贫摆在突出位置,大力培植壮大特色产业,促进贫困劳动力稳岗就业,贫困户的收入有了大幅度增长,为完成脱贫攻坚目标任务奠定了坚实基础。下面,我着重就产业就业扶贫情况作个简要介绍:

一是因地制宜抓产业,深度联结促脱贫。通过脱贫攻坚,首位产业发展迅猛,蔬菜大棚面积突破4.1万亩,建成5个千亩基地,连片300亩以上基地实现乡镇全覆盖,于都成为赣州设施蔬菜主产区,富晒品牌越来越响;主导产业优化升级,脐橙、油茶种植面积分别达16.4万亩、28.7万亩,规模居全省前列,市场效益越来越好;特色产业百花齐放,肉鸡、肉牛、肉鸽、生猪、蜜蜂、红薯干、中药材等产业遍地开花,呈现“一村一品”格局,其中肉鸡养殖大棚面积达66万平方米,覆盖262个村,年出笼肉鸡达3000万羽。在产业发展过程中我县注重强化利益联结,体现带贫益贫效应。每村组建了1个以上合作社,通过入社、入股,把所有贫困户连起来,通过技能培训、信贷扶持、产业奖补等措施,把有发展能力的贫困户带起来,通过务工领薪、入股分红、土地收租、创业增收、特困群体用光伏收入直接分红等方式,让贫困户的口袋鼓起来。据统计,全县共成立490家合作社,3.33万户贫困户入股6660万元,2020年贫困户产业收入占年人均可支配收入10%以上,基本实现村村有产业基地,户户有产业收入。

二是多措并举扩就业,人岗对接促增收。今年以来,我县克服新冠肺炎疫情影响,通过帮扶干部入户推岗,园区企业上门送岗,就业平台线上选岗,奖补政策助推定岗,产业基地、扶贫车间、公益岗位就近补岗等有效措施,全县实现就业贫困劳动力7.54万人,就业人数比2019年底增加4000余人,平均每户贫困家庭有2人以上就业,有劳动能力有就业意愿贫困家庭“零就业”实现“清零”,2020年贫困户就业收入占年人均可支配收入比例达70 %,勤劳致富成为脱贫的主流。

三是农旅一体新业态,三产融合促振兴。我县把农旅一体、三产融合作为产业发展的升级版,重点打造了一批以梓山潭头田园综合体、禾丰兰花小镇、祁禄山红军小镇、仙下龙溪康养、靖石屏山牧场等为代表的农旅一体项目,实现采摘、观光、餐饮、民宿、娱乐融合功能,纵深推进带贫益贫效益。同时,依托工业首位产业纺织服装,打造时尚于都,依托中央红军长征集结出发地和总书记新长征再出发号召地等资源,打造初心之旅、红色研培基地,真正实现三产融合,全面提升带贫益贫效应。通过发展新业态,做活一个、带动一方,全面提升了高质量脱贫的稳定性可持续性,为乡村振兴打下了坚实基础。

经济日报记者(文颖 摄)

经济日报记者:兴国县是闻名全国的将军县,是被毛泽东同志称赞为“创造了第一等工作”的苏区模范县,也是影响深远的“苏区干部好作风”的发源地。请问我们兴国是如何传承这种红色基因,继承和发扬苏区干部好传统,以作风攻坚促脱贫攻坚?

兴国县人民政府副县长邓冬猛(文颖 摄)

邓冬猛:兴国是全国闻名的将军县,苏区模范县,是苏区干部好作风的重要发源地。“苏区干部好作风,自带干粮去办公,日着草鞋干革命,夜打灯笼访贫农”,一首山歌,传唱着当年干部群众的鱼水情!

由于战争创伤、资源禀赋差、基础设施薄弱等原因,兴国是国家新一轮扶贫开发重点县、罗霄山脉集中连片特困县,“十三五”期间,有建档立卡贫困户30321户、129387贫困村147个,贫困发生率18.18%。向贫困宣战,几年来,我们以脱贫攻坚统揽经济社会发展全局,打响了一场声势浩大的精准脱贫攻坚战。截止11月底,实现了贫困人口清零,彻底甩掉了33年的贫困县帽子。

“家里养了多少只鸡?牛的价格是怎样?””天气这么寒冷,去年送给他的被子是否舍得拿出来盖?”“医保有没有报下来?”……这些都是帮扶干部最劳心的事。几年来,我们始终牢记习近平总书记的谆谆嘱托,把传承红色基因、继承和发扬苏区干部好作风同推进脱贫攻坚紧密结合起来,争创新时代脱贫攻坚第一等工作。全县上下凝聚最大力量,县委、县政府主要领导带头挂点最边远的贫困村,选派县领导、正科领导每人蹲点负责一个行政村;选优配强村两委班子,发挥“三类小组长”作用,筑牢村党组织战斗堡垒;聚集“两不愁,三保障”,突出产业就业精准发力;充分激发广大群众内生动力,增强他们脱贫致富愿望;广大扶贫干部不分白天黑夜、严寒酷暑,深入田间地头,走遍千家万户。同时深入开展扶贫领域作风问题专项治理,以铁的纪律保驾护航。

想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所急。投入3.85亿元,打通通组公路1575公里;投入资金1.51亿元完成农网改造升级;累计报账7.2亿元,全面落实农村贫困人口疾病医疗“四道保障线”;投入资金2.5亿元解决农村饮水安全问题;发放资助金3.29亿元,累计资助贫困学生28.9万人次,实现学前教育到高等教育各项学生资助政策全覆盖。几年来,农村路,电,学,医,村庄面貌都发生了深刻的变化。群众感叹:没有想到有如此之多资金投入农村,没有想到干部能如此近距离亲近农民,更没有想到会带来这么大的变化,广大群众情不自禁地念叨着“习主席是我们的贴心人”,“苏区干部好作风又回来了”。

“脱贫攻坚不是‘敲锣打鼓、轻轻松松’就能实现的”,回味总书记的谆谆教导,作为一名县级分管领导,此刻我很自豪,我也很感恩。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脱贫摘帽不是终点,而是一个新生活、新奋斗的起点。我们将牢记嘱托,感恩奋进,继续弘扬苏区干部好作风,奋力走好新时代长征路,与广大群众整装“再出发”,奋力夺取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新胜利。

江西交通广播记者(文颖 摄)

江西交通广播记者:赣州市抓党建促脱贫在全省是一面旗帜,今天会议现场请来了一位驻村第一书记,请您结合自身实际谈谈抓党建促脱贫、夯实村级基层组织建设等方面的情况,怎样培养和打造一支“不走的工作队”?

赣州市委政法委派驻大余县新城镇分水坳村第一书记刘光辉(文颖 摄)

刘光辉:我是赣州市委政法委的干部,从2016年3月起,我就在大余县新城镇分水坳村担任第一书记,前后将近5年时间,确实有很深的感受。

分水坳村原是“十三五”贫困村,贫困程度深,基础设施差,村级组织和村集体经济薄弱。面对这种状况,我暗下决心,一定要沉下心来扶贫,帮助改变分水坳村的贫困面貌,不辜负组织的重托。

一到村里,首先我就从融入村“两委”开始,和村干部交心,让他们信任我、接纳我,同时也激发他们引领群众脱贫致富的信心。5年来,我们驻村工作队和村“两委”干部干在一起、想在一起,摸实情,找路子,引政策、落项目,通过干部群众的共同努力,分水坳村摘掉了贫困村的帽子,全村78户251名贫困群众全部脱贫,村集体经济从无到有,现在的分水坳村可以称之为旧貌换新颜。这里也欢迎在座的记者朋友们来分水坳村参观指导。

5年来,我们协助村两委重点抓了以下几项工作。

一是帮助贫困群众发展产业促进就业。千方百计拓展群众增收渠道,鼓励引导贫困户根据自身实际,发展猪、牛、蜂、兔、马尼拉草、蔬菜等家庭种养,积极帮扶贫困劳动力在家门口的新城工业小区和扶贫车间就业,贫困群众有了稳定的、可持续的收入。

二是帮助发展村集体经济。驻村工作队和村“两委”一起研究政策,开展市场调研,多方争取资金,为村集体种了两棵“摇钱树”:一个是,一座装机容量为400KW的光伏扶贫电站,自2017年1月并网运行至今,已发电130多万元。第二个是,建设一栋建筑面积2000㎡的标准厂房,每年租赁收入14万余元。这些集体收入,全部用于帮扶贫困户。

三是帮助宣传落实政策。采取“户户过点、项项过筛”的方法排查落实政策,打通政策落实“最后一公里”障碍,确保住房、饮水、教育、医疗等“两不愁三保障”政策全面落实。开展“庾岭夜话”收集社情民意,主动公开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决策过程与结果,干部代办群众服务事项,积极稳妥调处矛盾纠纷,这一系列做法深受群众好评,也逐渐通过制度的形式固定了下来。

四是大力培育文明乡风。定期开展道德红黑榜评选、“谈变化、感党恩、跟党走”、“晒家训传家风”等一系列志智双扶活动,村风民风愈发向好,勤劳致富、自力更生、感党爱党蔚然成风,老百姓打心眼里感恩习近平总书记、感恩共产党。

脱贫攻坚离不开党的坚强领导,尤其要建强村党组织这个战斗堡垒。分水坳村“两委”班子在脱贫攻坚的战场上得到了历练,威望更高、凝聚力更强了,村党组织也由原来的软弱涣散党组织变成了大余县先进基层党组织。5年的扶贫历程,给我的体会是,这些年来,村里建成了一个好班子、找准了一条好路子、营造了一个好风气、形成了一套好机制,这是脱贫攻坚带来的显著变化。

香港经济导报记者(文颖 摄)

香港经济导报记者:我们了解到,在脱贫攻坚中,赣州涌现了很多艰苦奋斗的脱贫典型,在党和政府的帮助下,并通过自身努力,不但自己实现脱贫,还带领乡亲们脱贫,我们注意到,今天现场就来了一位这样的脱贫典型,能否请您介绍一下自己脱贫及带领乡亲们脱贫的情况?

瑞金市黄柏乡龙湖村村民邓大庆(文颖 摄)

邓大庆:好的!记者朋友们好!我叫邓大庆,来自红都瑞金市黄柏乡龙湖村,是个脱贫户,也是一名农村党员。回顾我的脱贫经历,真是千言万语,我能成功脱贫,除了自身的努力,关键还有党和政府的帮助!1998年至2006年,我先后两次种过青梅和甜橙,由于无技术和销路,都失败了,还欠下20多万元债务。2011年,又身患重病,住院四次,花费了10多万元医疗费,还落下两腿重度残疾。那时我儿子还在上大学,老婆又患有严重的颈椎腰椎病,我家生活非常艰难。后来国家开始精准扶贫,扶贫干部得知我的情况后,主动找到我,大力宣传党的扶贫政策,还帮我办理建档立卡贫困户,对我进行帮扶,给了我极大的信心和希望,我决定从哪里跌倒就从哪里爬起!那时,政府积极引导发展脐橙产业,我带领群众积极参与。党的扶贫政策真好,我们没有本钱,政府提供贴息贷款;不懂技术,扶贫干部请专家全程指导,还配套好了果园的基础设施,并且帮助我们打开了脐橙销售渠道。我家脐橙初挂果当年实现纯收入3万多元,后来收入连续四年翻翻。我家房屋进行了改装,政府帮我们改通了水电路,看病大部分能报销,儿子毕业后又有工作,我家很快就摘了“贫困帽”,政府还送来了“脱贫光荣证”。现在更是一年比一年好,今年我家总收入预计30万元。

一人富不算富,大家富才是真的富。我常想,党和政府帮助我脱了贫,我是个党员,就有责任带上乡亲们一起脱贫!邻居邓长生,是个残疾贫困户。看到他没产业,很难脱贫,跟他说:“党的政策这么好,你不能再等了,我们一起种脐橙吧。”他不懂技术,我手把手教;他腿脚不方便,我开三轮车帮他拉;脐橙熟了,帮他一起卖。很快他家也脱了贫。现在的他,每天在果园里忙得很开心。为了帮助更多的人,在党和政府的支持下,我牵头组建了黄柏乡脐橙协会,带着大家一起干,已经建成了24800多亩全国规模最大的脐橙连片种植基地。全乡已达到了6.5万亩的脐橙面积,仅我们村,就有4500多亩,实现了人均3亩果、一亩脐橙一万多元。如今我们村,收入红红火火,房子漂漂亮亮,村庄干干净净,道路宽宽畅畅,全村54户贫困户一个都没落下,实现了整村脱贫!大家都说:“现在的生活,真是比脐橙还甜!“现在能过上好日子,都是依靠党的好政策”!我们从内心要感恩党、感谢习总书记!我们一定永远听党话、跟党走,继续加油干,创造更加美好的幸福生活!

黎峰:由于时间关系,答记者问就到这里。谢谢各位记者朋友,谢谢各位发布人,欢迎大家继续关注赣州的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工作。如果还有什么问题,可以会后再进行咨询、沟通或采访。

今天的新闻发布会到此结束。谢谢大家!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