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底前 江西城乡供水一体化工程体系基本建成

昨日,我省举行江西水利工作成就新闻发布会,省水利厅副厅长罗传彬发布和介绍“十三五”期间水利改革发展成就以及“十四五”水安全保障规划情况。“十三五”期间,我省水利投资“总盘子”迈上新台阶,防洪安全保障能力持续提升;展望“十四五”,我省的城乡供水将实现高质量发展,水安全保障体系将全面建成。

回顾

落实水利投资1147亿元

在发布会上,省水利厅副厅长罗传彬介绍说,五年来,全省累计落实水利投资预计1147亿元,年投资规模超过220亿元。2016年至2019年,全省共落实投资866亿元。2020年,省水利厅按照省委省政府部署,全力推进水利项目建设,截至11月,全省已落实投资281亿元,比2019年增长26%。

同时,我省推进生态鄱阳湖流域建设“十大行动”,以流域生态综合治理为抓手打造河长制“升级版”;加强水土流失综合防治,累计完成水土流失治理面积约6280平方公里。

洪涝灾害年损失率下降

我省境内水系发达,河流众多,中小河流洪水灾害频繁,基本上每年都有不同程度洪水灾害发生,发生特大洪水频率较高。据统计,“十三五”期间,我省成功应对2016年、2017年鄱阳湖洪水、2018年局地暴雨洪水及山洪灾害、2019年前涝后旱和2020年鄱阳湖流域超历史大洪水,期间逐年完善防洪减灾综合体系,洪涝灾害年均损失率由“十二五”期间的0.65%降低到0.18%,有力保障了江河安澜和人民安全。

“十三五”期间,我省还累计完成水土流失治理约6280平方公里,年均减少土壤流失量1880万吨。

农村集中供水率显著提高

“十三五”以来,通过实施农村饮水安全巩固提升工程,我省新建、改造农村饮水工程3600多处,巩固提升受益人口1086万人,其中受益贫困人口96.7万人。全省农村集中供水率从2016年初的80%提高到2020年10月的92.14%,自来水普及率从2016年初的70%提高到2020年10月的89.05%,水质合格率从2016年初的33.72%提高到2020年10月的84.4%(丰水期),水费收缴率提高到2020年10月的95.53%。截至2020年11月底,全省已有72个县(市、区、功能区)政府与供水企业签订城乡供水一体化协议。

展望

城乡供水将实现高质量发展

省水利厅农村水利处副处长朱嘉俊介绍道,饮水安全事关民生福祉,我省全面推行城乡供水一体化工作正在稳步开展。2025年底前,我省的城乡供水将实现高质量发展,城乡供水一体化工程体系基本建成,农村居民喝上安全水、放心水、幸福水的愿望基本实现。

据规划,到2035年,我省水安全保障体系将全面建成,基本实现水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省水利厅建设与管理处处长向爱农介绍,江西是水库大省,按照“十四五”总体安排,我省将深入推进水库标准化管理,巩固水库标准化管理创建成果,进一步提升水库安全性能。此外,还将深入推进小型水库管理体制改革。

加快水利领域改革创新

罗传彬表示,“十四五”期间,一方面,我省将加快补齐水利基础设施短板,围绕保障防洪安全、供水安全、生态安全,推进长江江西段应急治理、鄱湖安澜百姓安居等防洪减灾重大工程建设,实施一批大中型水源、大中型灌区、城乡一体化供水、水生态环境保护等重大项目。

另一方面,不断强化涉水事务监管水平,重点推进水资源、河湖、水利工程、水土保持、应急技术支撑、水利资金等“六大监管”,加快水利领域改革创新,在构建新发展格局中彰显更大作为。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