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安专场发布会在南昌举行

新闻发布会现场(文颖 摄)

12月18日,江西政府新闻办、省扶贫办、吉安市人民政府联合召开“决战脱贫攻坚  江西省‘十三五’脱贫攻坚成就巡礼”系列发布会吉安专场发布会。吉安市人民政府副市长李克坚发布和介绍有关情况。吉安市扶贫办公室主任巴庚明,井冈山市人民政府副市长刘新,遂川县人民政府副县长胡云祥,吉安市公安局交警支队驻遂川县雩田镇村口村第一书记兼驻村工作队长方敏军出席新闻发布会并回答记者提问。省委宣传部对外新闻处处长黎峰主持新闻发布会。

省委宣传部对外新闻处处长黎峰(文颖 摄)

黎峰:

各位记者朋友:

大家上午好!欢迎出席省政府新闻办新闻发布会。

今天,我们举行“决战脱贫攻坚 江西省‘十三五’脱贫攻坚成就巡礼”系列发布会吉安专场发布会,我们非常高兴邀请到吉安市人民政府副市长李克坚先生,吉安市扶贫办公室主任巴庚明先生,井冈山市人民政府副市长刘新女士,遂川县人民政府副县长胡云祥先生,吉安市公安局交警支队驻遂川县雩田镇村口村第一书记兼驻村工作队长方敏军先生。请他们介绍吉安市脱贫攻坚有关情况,并回答大家的提问。

下面先请李克坚副市长介绍有关情况。

吉安市人民政府副市长李克坚(文颖 摄)

李克坚:

各位媒体朋友:

大家上午好!很高兴在美丽的英雄城南昌和各位媒体记者朋友见面,十分荣幸能通过省政府新闻办的平台,与大家一起分享吉安近年来的脱贫攻坚工作成果。受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吉安市委胡世忠书记,市政府王少玄市长委托,我代表吉安市委、市政府,向长期以来关心支持吉安脱贫攻坚事业的媒体朋友们表示衷心感谢和崇高敬意!

吉安自古生态宜居、人文鼎盛,是中国革命的“红色摇篮”、山清水秀的“绿色家园”、崇文正气的“人文故郡”。作为革命老区,吉安经济基础薄弱,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比较突出。我市13个县(市、区)中有5个国定贫困县;全市有570个贫困村、34.7万贫困人口,是全省脱贫攻坚主战场之一。

习近平总书记对“红色摇篮”吉安一直十分关注、亲切关怀,2016年2月,习近平总书记来到吉安井冈山,看望慰问老区群众,并嘱托“吉安、井冈山要在脱贫攻坚中作示范、带好头”,我们始终牢记总书记殷殷嘱托,将脱贫攻坚作为首要政治任务和最大的民生工程,按照省委、省政府提出的“核心是精准、关键在落实、实现高质量、确保可持续”要求,始终咬定“在打赢精准脱贫攻坚战上走在前列”的目标,坚持尽锐出战,大力推进“三个到位、志智双扶、两表认定、两表公开”的工作举措,走出了一条具有吉安特色的老区脱贫路子。井冈山市在全国率先脱贫退出,其“以改革思维和创新办法推进精准脱贫”经验做法入选全国改革开放40年地方改革创新案例。全市5个贫困县、570个贫困村全部退出,所有贫困人口全部脱贫,我市连续多年在省脱贫攻坚成效考核中名列前茅。下面,我从四个方面为大家介绍。

第一,激活增收“源头水”,贫困群众收入水平实现大增长。打赢脱贫攻坚战,产业发展是关键。过去我市一些贫困地区产业基础薄弱,群众习惯于“靠天吃饭”,缺乏致富途径。近年来,我们坚持把产业发展和就业带动作为帮助群众持续增收的重要抓手。一是大力发展特色富民产业。重点发展井冈蜜柚、绿色大米、有机茶叶、有机蔬菜、特色竹木、特色药材六大富民产业,因地制宜发展“草莓蓝莓火龙果、葡萄黄桃猕猴桃、养牛养羊养龙虾”等特色产业,实现了所有贫困村“一村一品”全覆盖,做到村村有扶贫产业、户户有增收门路。全市累计培育农民合作社等扶贫经营主体6787个,发展六大富民产业660万亩,带动贫困人口33.4万人次,帮助贫困群众户均增收1935元;产业扶贫“四个一”做法,被习近平总书记评价为“比较扎实的扶贫脱贫路子”,受到国务院办公厅通报表扬。二是着力打通就业渠道。搭建了就业扶贫园区、就业扶贫车间、就业扶贫专岗等一系列就业平台,全市建立农村电商服务站642个、扶贫车间289个、扶贫公益岗位2.1万个,引导吸纳贫困群众就近就业,实现“一人就业、全家脱贫”。三是建立健全利益联结机制。推广“公司+基地+农户”、联户经营等模式,引导贫困户入股企业和合作社,通过“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实现“户户当股东、个个有收益”。我市贫困群众年人均纯收入由2015年的3720元,增加到2020年的1.2万元,年均增长26%。

第二,筑牢民生“保障线”,贫困地区社会事业实现大发展。过去贫困地区城乡公共服务发展相对滞后,贫困群众很难享受到高效便捷的医疗、教育等资源。对此,我们大力推进各类民生工程均衡发展,贫困群众的生产生活保障水平大幅提升。一是解决了“上学难、师资弱”的问题。全面改善贫困地区办学条件,建立健全控辍保学、精准资助、动态衔接机制,通过学校校长与乡镇属地双线负责,切实保障贫困学生应学尽学。加大农村薄弱学校改造力度,改善学校2225所,建设校舍面积263万平米;招聘补充基层教师1.5万名,发放教育扶贫奖补资金11.3亿元,实现不让一名适龄儿童因贫失学,有效阻断贫困代际传递。二是解决了“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建立覆盖市、县、乡、村的四级医疗卫生服务体系,筑牢基本医保、大病保险、医疗救助、补充保险“四道保障线”,实行贫困患者县域内住院先诊疗后付费、一站式结算,贫困群众住院实际报销比例稳定在90%左右。三是解决了“住房难、饮水难”的问题。统筹推进易地搬迁扶贫与危旧土坯房改造,采取建房资金补助、“爱心公寓”、“交钥匙工程”等针对性帮扶措施,全市累计实施农村危旧土坯房改造6.6万户,完成移民搬迁1.65万人,贫困群众实现了“搬得出、稳得住、能致富”。全面实施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加强农村饮水安全监测,所有建档立卡贫困户饮水安全得到保障。

第三,完善设施“大网络”,贫困地区基础条件实现大跨越。基础设施滞后是贫困地区发展落后的重要因素之一,有的贫困村不通公路、没有信号,无法正常与外界沟通交流。为此,我们着力推动贫困地区基础设施提档升级,贫困地区面貌焕然一新。一是构建了通村到户的交通网络。全面开展农村“四好”公路建设,累计建成农村公路6164余公里,完成危桥改造近831座,全市基本实现“组组通”目标。二是构建了安全可靠的供电网络。实施农网改造提升工程1.95万个,贫困村全部接通三相动力电,全面消除了农村地区“低电压”问题,供电可靠率大大增强。三是构建了全面覆盖的通讯网络。积极推进贫困地区电信网、互联网建设,通信基站总量达到1.6万个,贫困村宽带覆盖率达到100%,实现了通信讯号、广电网络村村通。尤其是,我们在8个深度贫困村优先实施村组外接道路硬化、农村饮水安全巩固提升、农网改造升级和贫困村村庄整治提升“四大工程”,安排基础设施建设资金1.1亿元、平均每个村1300万元,确保了深度贫困村如期摘帽退出。现在,全市任意一个村组,群众都能用上电灯、看上电视、登上互联网,贫困群众的幸福感、获得感明显提升。

第四,激发群众“内动力”,贫困地区发展后劲实现大提升。脱贫退出后,很多群众担心失去扶贫政策保障,会造成后续发展乏力。对此,我们坚持扶上马再送一程。一方面,持续激发脱贫主体内生动能。推行“志智双扶”,常态化开展职业教育、技能培训,创新性实施“积分超市”、“红黑榜”,广泛性开展“三讲一评”,贫困群众内生动力和发展能力得到普遍增强。井冈山神山村村民彭夏英“我们需要政府扶持,但不能靠政府抚养”的心声,充分展现了老区群众奋发作为的良好面貌。另一方面,及时建立“遇困即扶”防贫机制。针对因病因灾导致的脱贫不稳户、边缘致贫户等遇困群众,在全省率先推行“遇困即扶”防贫机制,通过采取立即识别、立即救助、立即帮扶、精准评估的帮扶措施,有效防止致贫返贫现象发生。全市落实1.34亿元专项扶持资金,认定和救扶遇困对象2877户、9158人,取得了良好实效,今年全市未发生一起返贫现象。

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全国各族人民绘就脱贫攻坚宏伟画卷,充分彰显了中国共产党人民至上的执政理念,充分彰显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制度优势,充分彰显了中国人民砥砺奋进的磅礴力量。吉安脱贫攻坚成效的取得,离不开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的英明决策,离不开省委、省政府的坚强领导,离不开国家对口部委和省直帮扶单位的鼎力支持,离不开全市广大干群的奉献拼搏。脱贫攻坚战以来,全市各级干部和广大群众勠力同心、攻坚克难,构建起了脱贫攻坚“大格局”。在组织推进上,坚持党政主导、齐抓共管,建立了党员干部“321”结对帮扶机制,安排1257个单位、6328名干部开展驻村帮扶,3.8万名干部结对帮扶10.2万贫困户,实现贫困村单位定点帮扶、贫困村派驻第一书记、贫困户结对帮扶“三个全覆盖”。面对今年新冠疫情影响,所有帮扶干部第一时间到岗到位,主动对接联系贫困群众,宣传防疫知识、解决实际困难,做到了脱贫攻坚和疫情防控两手抓、两不误。在靶向攻坚上,坚持精准识别、精准退出,建立行业数据比对和基层实地核实双向监测机制,逐户核算、考量收支、签字认定,确保脱贫结果群众认可、真实可靠。在工作保障上,坚持强化投入、夯实基础,在全省率先开展乡村扶贫工作站、工作室建设,制定“四固定”、“五个一”建设标准,全市建立扶贫工作站225个,扶贫工作室2549个。加强各类资金整合投入,2016年以来全市投入各级脱贫攻坚资金523亿元,撬动扶贫小额信贷23.6亿元,引导全市793家民营企业投入帮扶资金7.6亿元。尤其是,国家和省直对口帮扶单位大力支持,安排帮扶资金11.5亿元、项目1347个,为我们提供了有力支持。在几年的脱贫攻坚战中,全市广大干部群众大力弘扬跨越时空的井冈山精神,党员干部率先垂范、驻村干部一线帮扶、贫困群众感恩奋进,树牢了“坚定执着追理想”的精神信念,锻造了“实事求是闯新路”的干部队伍,锤炼了“艰苦奋斗攻难关”的工作作风,密切了“依靠群众求胜利”的干群关系。

脱贫只是起点,振兴接续奋进。下一步,我们将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在省委、省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坚持“四个不摘”,推进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在工作体系上,保持现有帮扶政策、资金支持、帮扶力量总体稳定和有效衔接。在工作机制上,加快健全防止返贫监测帮扶机制,完善“遇困即扶”防贫机制,做到定期核查、及时发现、及时帮扶、动态清零。在工作举措上。深化产业、就业、消费、易地搬迁等帮扶举措,推动脱贫攻坚成果巩固拓展,持续提升农村自我造血、振兴发展的能力。

非常感谢广大媒体朋友积极关心和大力宣传吉安的脱贫成效,也希望大家能一如既往地关注吉安,实地感受吉安乡村振兴的强劲脉动,领略“金庐陵”的壮美画卷。

谢谢大家。

黎峰:谢谢李克坚副市长的介绍!下面进入提问环节。提问请举手,并通报一下所在新闻机构。

中新社记者(文颖 摄)

中新社记者:请问吉安在脱贫攻坚中探索实施了“三个到位、志智双扶、两表公开、两表认定”工作举措,有力推动了精准扶贫方略的落地落实,请您对此举措及成效作个介绍?

吉安市扶贫办公室主任巴庚明(文颖 摄)

巴庚明:打赢脱贫攻坚战是党对人民的庄严承诺,为确保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战略在吉安老区落地生根,我市从工作的落实、方法和制度上探索实施了“三个到位、志智双扶、两表公开、两表认定”的举措。

首先,在落实上坚持“三个到位”。即保障措施到位、实际收入到位、长效机制到位,形成从基础、发展到巩固的脱贫发展长效机制链条。我们通过聚焦三保障政策落实,做到保障措施到位;聚焦两业扶持,做到实际收入到位;聚焦脱贫成果巩固提升,做到长效机制到位。“十三五”期间,我市大力实施脱贫攻坚“十大工程”,投入资金500多亿元,尤其是产业、就业扶贫发展强劲,贫困户年人均纯收入增幅比同期农村居民可支配收入增幅高出16个百分点,贫困户与一般农户之间的贫富差距明显缩小。

其次,在方法上突出“志智双扶”。扶持贫困户脱贫,说到底要扶出自主脱贫的精气神,才是根本。所以我们在工作方法上,既帮扶致富技术、培训技能,更注重扶志气、扶志向。大力推进扶贫扶志感恩行动,同时帮扶中,做到党员干部全面带头、勇于奉献,带动群众像祖辈前辈投身革命、支持革命那样,投身脱贫、支持发展,引导群众“靠党靠集体,更要靠自己”。

还有,在制度上推出“两表公开”“两表认定”。对标“两不愁三保障”标准,实行贫困户保障水平表和实际收入表“两表公开”,收入明细表和资产负债表“两表认定”,帮扶干部核算、贫困户签字认可,做到脱贫结果“群众认可、社会监督、真实可靠”,确保脱贫结果经得起历史和人民检验。

“三个到位、志智双扶、两表公开、两表认定”举措的实施,使我市的扶贫工作更加务实、过程更加扎实、结果更加真实,实现了全国第一个贫困县脱贫退出,实现了现行标准下的贫困人口全部脱贫,脱贫成果接受了各级各界的广泛监督评价,贫困群众获得感、幸福感明显增强。

江西日报记者(文颖 摄)

江西日报记者:请问井冈山市在全国率先脱贫退出,这几年是如何进一步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的?

井冈山市人民政府副市长刘新(文颖 摄)

刘新:井冈山是中国革命的摇篮,习近平总书记对井冈山有着深厚感情。他先后三次上井冈山,尤其是2016年2月,他冒着冰雪严寒来到井冈山看望老区人民,并嘱咐我们“要在脱贫攻坚中作示范、带好头”,全山人民牢记嘱托,感恩奋进,在2017年2月在全国实现了率先脱贫摘帽,但脱贫摘帽不是我们的最终目标,让井冈老区人民过上更加美好生活,这才是我们的奋斗目标。近几年,我们坚持“产业为根,立志为本,机制为要,党建为基”的总体思路,创新建立了“四个机制”,努力实现了“四个可持续”,奋力续写了“巩固提升文章”。

一是以产业为根,建立产业增收长效机制,实现了收入上的可持续。我们因地制宜,全力推进20万亩茶业、30万亩竹业、10万亩果业的“231”富民工程,努力实现每家每户有一块茶园、有一块竹园、有一块果园、有一人务工,通过“四个一”产业就业模式,带动4700多户贫困群众户均增收6500余元。

二是以立志为本,建立能力提升长效机制,实现了精神上的可持续。我们创新打造了“乡村大讲堂”等平台,大力宣扬井冈山精神。举办旅游技能、农业产业、创业发展等各类培训近百期,培训贫困群众近万人,让其掌握一技之长。安排致富带头人、脱贫典型巡回宣讲,激发贫困群众内生动力。从扶志、扶技、扶智入手,解决思想上、能力上、智力上的“相对贫困”。

三是以保障为要,建立“遇困即扶”长效机制,实现了政策上的可持续。我们大力推行“一套排查核准程序、一套应急救助办法、一套专项帮扶措施、一套保障措施体系”的“遇困即扶”机制,从源头上预防致贫返贫。全面推进低保、健康、教育、住房四大兜底保障,牢牢兜住贫困底线。

四是以党建为基,建立党建引领长效机制,实现了力量上的可持续。我们充分发挥党建引领作用,推进资源要素向基层倾斜,每个乡镇增加30万转移支付经费,每个村增加3万转移支付经费,帮助基层党组织实现自我发展提升。实施了“领头雁”工程,培养壮大贫困群众自我脱贫的本土帮带力量,挑选致富能手进入村两委班子,打造“永不走的扶贫工作队”。

我们通过抓实抓细这四大机制,进一步巩固拓展了脱贫攻坚成果,确保实现稳定脱贫,可持续脱贫。

江西卫视记者(文颖 摄)

江西卫视记者:吉安市8个深度贫困村都在遂川县,能否简单介绍下遂川实现高质量脱贫退出的路径和法宝吗?

遂川县人民政府副县长胡云祥(文颖 摄)

胡云祥:遂川县是吉安市脱贫任务最重的县,贫困人口占全市34.7%,全市8个深度贫困村都在遂川县。我县按照总书记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的重要论述,走出了一条超常规的脱贫之路。概括来讲,就是“六个坚持”。

一是坚持“一县一业”,把产业做强。把狗牯脑茶品牌做大做强,全县茶园面积达28.5万亩,年产量超9000吨,综合产值达22.5亿元。全县近10万人从事茶产业,6000多户贫困户依托茶业增收。同时大力发展金桔种植和板鸭加工,唱响“遂川三宝”特色品牌。

二是坚持“一户一人”,把就业做稳。开展“一户一人”务工就业行动,千方百计帮助贫困群众务工就业。截止目前,全县累计开发公益性岗位3341个,建设扶贫车间28个,扶持109个产业扶贫基地吸纳贫困户2829人,3.8万余名贫困劳动力实现就业,确保了80%以上的家庭依靠就业实现稳定脱贫。

三是坚持“一标一本”,把教育做实。“标”就是确保所有适龄孩子能上得起学,健全了从学前教育到研究生的资助体系,对127名特殊困难孩子送教上门,无一个孩子因贫失学辍学。“本”就是加大教育设施投入和提升师资水平,五年来新增2200个学前教育学位、10670个义务教育学位、5100个高中学位,补充教师3209人次。

四是坚持“一人一方”,把健康做细。稳定医疗补偿比例,因人精准实施健康扶贫政策落实。五年来,实施大病救助2260人,慢病管理8767人,“爱心基金”救助1487人,共为贫困户提供医疗补偿5.99亿元,切实兜牢了贫困群众不因病致贫返贫的健康防线。

五是坚持“一房一策”,把住房做牢。采取“自主建、移民搬、高标修、政府兜”四种安居扶贫模式,实施危房改造22187户,移民搬迁2229户,9万多人住上了安居房,涉及贫困户3.6万人。

六是坚持“一村一议”,把设施做齐。按照缺什么补什么的要求,新建195家卫生室,硬化村组公路688公里、便民桥143座,实施改厕10383座,建设农村安全饮水工程105个,群众走上了水泥路,喝上了干净水,用上了卫生厕,过上了舒适、便捷的好日子。

以上“六个坚持”,共同构筑了遂川县高质量脱贫的支撑体系。请大家记住一句话,“要想容颜不易老,常喝遂川狗牯脑。”欢迎媒体朋友多来遂川走走看看。

新法制报记者(文颖 摄)

新法制报记者:请问方书记,能否结合您担任驻村第一书记期间的工作实际,谈谈吉安市驻村帮扶工作的主要做法和成效?

吉安市公安局交警支队驻遂川县雩田镇村口村第一书记兼驻村工作队长方敏军(文颖 摄)

方敏军:我是吉安市公安局交警支队派驻遂川县雩田镇村口村第一书记方敏军。2013年起,我先后在三个贫困村担任驻村帮扶干部、第一书记,八年来,我亲身参与了三个贫困村从走出贫困到迈向小康的过程,更深刻感受到这场战役的伟大意义。结合驻村工作经历,向大家汇报一下我市驻村工作的主要做法和成效:

一是党建引领赋能增效。抓党建促脱贫是第一书记的首要职责。帮钱帮物,不如建个好支部,遂川县戴家埔乡清秀村和泉江镇集合村都是“十二五”贫困村,驻村期间,我们先后帮助村里选优配强村“两委”班子,在村口村推行村书记、主任“一肩挑”,村副书记袁相高还是村里的致富带头人。支部引领力、凝聚力增强了,带领群众干事创业的动力更足了。

二是产业扶贫精准发力。我们充分发挥贫困村自身优势,因地制宜发展扶贫产业。在村口村推行“党建+大户+合作社+农户”的模式,发展了710亩脐橙种植和200亩小龙虾养殖,去年脐橙首次挂果达15万斤,今年达50万斤;2017年建好的小龙虾养殖基地当年的毛收益就达25万元,两个产业带动贫困户平均每年增收2800多元。清秀村的百亩茶园和集合村的蘑菇种植等产业都为村里的脱贫致富积极贡献了力量。产业扶贫“造血强基”,带动了产业和就业双轨发展,乡亲们有了稳定的就业渠道和收入来源,山里老表们也买上了小汽车,盖上了新楼房,走上了致富路。

三是村级集体经济不断壮大。2015年,我市提出了实施消除村级集体经济“空壳村”三年攻坚计划。刚到村口村时,村集体经济几乎为零,在建设了村级光伏发电站的同时,经过深入调研和筹措资金,我们利用村里优质山泉,投资270多万元建设一个村集体经济扶贫产业桶装山泉水厂,作为今年8月已投产,目前运转良好,正积极开拓市场。

四是村级治理创优争先。驻村期间,我们既注重抓党建促脱贫,也注重抓乡风文明,推动物质小康和精神小康齐头并进。我们经常利用农闲、夜晚的时间,深入到各村小组召集群众开屋场会,讲政策、传思想、听民意、解民忧,激发贫困户脱贫、群众干事的内生动力,仅今年就已召开53场次。

五是为民服务用心用情。金杯银杯不如老百姓的口碑,只有实实在在的为群众办实事、解难题,群众才会把你当家人。村口村原先整日酗酒的“懒汉”贫困户张南生,在我的劝导下,丢掉了酒瓶子,成为了华发木业的工作标兵;只想等着政府拉一把的贫困户杨丁生,在我们的引导下,主动发展生态养殖,实现了从“要我脱贫”到“我要脱贫”的转变......2019年,原本我的驻村任期已满,村民们又联名写信,挽留我继续留任,我十分感动,决定和全市163名驻村第一书记一道,以不获全胜绝不收兵的决心,继续留任。

如今,村口村所有建档立卡户全部脱贫,到目前贫困发生率降为0,村里还先后荣获了全市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先进村、全县优秀基层党组织、脱贫攻坚先进村等荣誉,村容村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群众获得感大大提升。

江西网络电视台记者(文颖 摄)

江西网络电视台记者:请问今年吉安市在全省率先出台“遇困即扶”防贫工作机制,被认为是创新扶贫工作机制的又一重大举措,可以具体介绍下“遇困即扶”机制吗?目前运行效果如何呢?

巴庚明:“遇困即扶”是我市今年4月份开始推行的。这个机制的出台,一方面是落实习总书记的重要指示,今年3月6日决战决胜脱贫攻坚座谈会上,总书记指出,要对脱贫不稳定户、边缘易致贫困户加强监测,不能等他们返了贫,再补救;另一方面也是脱贫攻坚的现实需要。客观上,自然灾害、重大疾病等突发情况极易让少数群众陷入生活困境,甚至掉到贫困线以下,所以采取措施提前预防就显得尤为重要和迫切,而且省里也作出了相关部署。

为此,我们吉安从操作层面,结合本地实际,建立推行了“遇困即扶”机制,概括为“四个一”:

第一,建立一套排查核准程序。明确“遇困即扶”对象的排查方式、标准和程序,不分指标、不下任务,重点排查、及时认定,对可能致贫返贫的遇困群众做到应扶尽扶。重点排查人均可支配收入低于国家扶贫标准1.5倍、收入骤减、支出骤增等5类群体,通过村级评议、乡级审核、县级审批等程序认定,动态信息每月至少调度一次。

第二,建立一套应急救助办法。对象认定后,立即通过救灾救济、临时救助、大病救助、防贫保险等一系列应急救助办法,保障遇困群众基本生活。

第三,建立一套专项帮扶措施。对落实应急救助后仍难以摆脱困境的,按照缺什么、补什么的原则,及时落实产业、就业和其它帮扶措施,增强遇困群众的发展后劲。

第四,建立一套保障措施体系。明确县(市、区)党委和政府对本地“遇困即扶”工作负总责,建立县级联席会议制度,每县每年安排不少于1000万元扶持资金。

目前,我市已落实专项资金1.34亿元,救扶“遇困即扶”对象2800余户,今年动态调整中,全市无一户贫困户新增、无一户脱贫户返贫。8个多月的实践表明,这个机制既统筹了各部门的救助政策,形成了工作合力;又搭建了立即识别、立即救助、立即帮扶的快速响应体系,提高了防贫效率。这种探索受到广大基层干部和群众的好评。政策发布2个月时,全国关注关于吉安“遇困即扶”机制的词条在百度搜索就达232万条。

黎峰:由于时间关系,答记者问就到这里。谢谢各位发布人,谢谢各位记者朋友,欢迎大家继续关注吉安市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后续情况。如果还有什么问题,可以会后再进行咨询、沟通或采访。

今天的新闻发布会到此结束。谢谢大家!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