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时,家乡农村的路上,总会有些颠簸。
那时各家承包的土地种着高高低低、各式各样的庄稼,田野里有弯腰弓背、挥汗如雨耕作的农人;树木丛中散落着一家家红色、青色新旧不一的小砖瓦平房,烟囱里不时冒出袅袅炊烟。乡间的土路不仅狭窄,而且泥泞不堪,一道道车辙碾过一道道坑,有深有浅,最深处还积有水窝。放眼望去,土路宛如一条亚麻绳,将星罗棋布的集镇村落系在一块。
那时村里最常用的交通工具就是爸爸的农用三轮车。我喜欢坐在爸爸的农用三轮车上,一路摇摇晃晃颠簸往返于家和镇上之间。车在路上艰难地行着,当轮子碾到深坑时,就会车身猛然一倾,轮子在有水的车辙上打旋,溅出泥水来。若不是抓紧扶手,我的半个身子就要滑到车外了。父亲见状,每每提醒我们:“坐好了,坐稳了——下次带你们到城里就好了!”那时尽管路很难走,但在儿时却被我们视若珍宝——三轮车载着我们走过坑坑洼洼的土路,走出那星罗棋布的田野,就可走到镇上的水泥路,就可去看看外面繁华的世界。
后来村里的壮劳力都外出打工了,爸爸、妈妈也去城里打工了,哥哥先到城里上学,再后来我也到城里去上学,我们全家都搬到城里生活,城里的优越生活让我们渐渐淡忘了乡下的路。这次老家土地流转,变成了蔬菜园区,据说要拆迁建小区,村里通知我们回家办手续。
再次踏上回家的路,令我惊讶的是,我已经找不到土路的影子,也看不到载人的农用三轮车,更看不到夕阳下的袅袅炊烟。爸爸回头跟我说:“现在家家都用上煤气灶,自然就没有炊烟了,不少在城里打工的亲戚都回家了,等你们大了,我们也回老家吧!”
大巴车带我平稳而快速地行进在村村通的水泥路上!路边的绿树田野,一大片一大片的蔬菜大棚,是那么整齐!记忆中的土路已经变成了灰白而平整的水泥路。路上时不时有辆轿车驰骋而过。路边,稀疏的红色、灰色的残破砖房也摇身一变,变成了一幢幢多层的小楼。密集的小区高楼房屋周围,除了整洁的道路,就是新的公园、新的学校,新的运动器材。一到傍晚,路上有走出小区悠闲散步、锻炼的老人,还时不时传来中年人卖东西的吆喝声、孩子们的嬉戏声……有句话说得好:要致富,先修路。路修好了,农村就富起来了。眼前乡村翻天覆地的变化,让我想到了我的祖国母亲。若是没有国家的大力扶植,没有新时代中国建设者们的砥砺奋进,我的家乡怎会有如此美丽的风景?去趟现在的农村,我才真真切切地感受到,国家的强大建设力量不仅体现在城市,而且延伸到了农村的各个角落。
回首回家的水泥路,它笔直地伸向天边的尽头,从土路到水泥路,路更好了,生活更幸福了。回望中国的发展之路,从艰辛到富强,中国从这个世界上站起来了。现在,我沐浴在祖国的阳光下,感受着和平、安定和幸福;长大后,我一定听爸爸的话,回到美丽乡村,为祖国的更加繁荣昌盛添砖加瓦,让更多的农村成为亮丽的风景线,让更多中国人过上幸福的生活!
老师评语:作者从土路写到水泥路,从农用三轮车写到大巴、轿车,从各家各户承包土地写到土地流转成蔬菜园区,从稀疏的小砖瓦平房写到密集的小区楼房,从袅袅炊烟写到家家户户用上煤气灶……乡村的可喜变化是祖国富强的缩影。难能可贵的是,作者还关注了人的思想变化和精神面貌——有许多人踏上回家的路,建设美丽乡村,这正是这个时代所期盼的!
【扬州市翠岗中学初三(9)班郝文豪,指导老师:蒋晓美】
请输入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