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新闻广播讯(记者李俊、张吉昌、李先)被称作“水中大熊猫”的江豚,是长江流域生态环境的“指标生物”。鄱阳湖全面禁渔一年来,江豚在湖区频频出没。
2020年12月28号下午3点,鄱阳湖都昌县水域,都昌县渔政执法大队巡护船开始巡湖。下午5点,船行到朱袍山附近,湖面突然热闹起来,只见数头铅灰色的江豚欢快的跃出水面,你追我赶,相互嬉戏。
都昌县农业农村局渔政执法大队副队长秦永林:“刚刚看到5、6条,那一对应该是母子豚。这个地方比较集中。”
2020年12月25号,鄱阳湖康山水域。余干县康山乡江豚巡护队船只离开岸不到半个小时,就看到江豚三三两两地不时浮出水面,调皮的小江豚还冷不丁地从水面高高跃起,让巡护队员发出阵阵惊叹。
余干县康山乡江豚巡护队队长袁文斌:“上午看到了100多头江豚,跟以前相比江豚宝宝明显增多。湖区里面的鱼多了,江豚宝宝有鱼吃了。”
2020年以来,江豚的身影频频出现在美丽的鄱阳湖上。省科学院研究员戴年华认为,江豚频繁出现得益于十年禁渔。
“十年禁渔对鄱阳湖,对江豚是个利好的事情。因为江豚是以鱼类为食物,而且现在人类活动减少了,对江豚的繁殖也很有利。从目前我们掌握的资料来看,鄱阳湖江豚的数量是有所增加的。”
长期以来,由于掠夺式的捕捞,鄱阳湖鱼类资源越来越少。鄱阳湖有记载的鱼类136种,到2013年,已锐减到89种,白鳍豚、鲥鱼、胭脂鱼等鱼类濒临灭绝。
十年禁渔,势在必行。从2020年1月1号起,江西鄱阳湖水域和长江干流江西段同步实行全面禁捕,比国家规定时间提前1年。
江西省农业农村厅鄱阳湖渔政局副局长詹书品:“江西退捕任务是最重的,涉及到了我们鄱阳湖涨水位3500平方公里,禁捕水域面积是全流域最大的。”
禁渔首先要啃下的就是渔民手中的渔船和渔具这块“硬骨头”。尽管江西省财政资金并不宽裕,仍安排了5.7亿元资金对退捕渔民渔船、渔具和捕捞证应收尽收。为了确保禁渔令行禁止,江西省重拳出击,采取“水里抓、岸上堵、路中截”方式,开展非法捕捞专项整治行动。同时,率先在鄱阳湖区建设渔政执法监管系统,对重点水域进行24小时实时监控。
余干县农业农村局副局长胡华生:“像这个就是设在我们县锣鼓山码头的一个高清摄像头,它对我们锣鼓山码头,还有康山的水域进行监控。像这个,我们看的非常清楚,不留死角。”
但见“江豚吹浪立”,愿得“波浅戏鱼多”。如今,不少鄱阳湖渔民从打鱼转为护渔,齐心守护共同的家园。
余干县康山乡江豚巡护队队长袁文斌:“禁湖十年,我心里特别高兴,环境会好起来,江豚多起来,鱼资源多起来,以后我们子孙后代能够在这里生活的很好很好的。”
请输入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