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省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战略实施情况新闻发布会在南昌举行

新闻发布会现场(文颖 摄)

1月7日,江西省政府新闻办、省发改委(省长江办)联合召开江西省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战略实施情况新闻发布会。省发改委党组成员、省生态文明办专职副主任刘兵介绍全省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战略实施情况。省生态环境厅副厅长级生态环境监察专员罗盛金,省住房城乡建设厅党组成员、副厅长熊春华,省农业农村厅一级巡视员龙宇闻,省交通运输厅党委委员、副厅长丁光明,九江市发改委党组成员、市沿江办主任吴斌,抚州市发改委党组成员李建光出席发布会并答记者问。省委宣传部对外新闻处副处长徐承主持新闻发布会。

省委宣传部对外新闻处副处长徐承(文颖 摄)

徐承:

各位记者朋友:

大家上午好!欢迎大家出席省政府新闻办新闻发布会。今天,我们非常高兴邀请到省发改委党组成员、省生态文明办专职副主任刘兵先生,省生态环境厅副厅长级生态环境监察专员罗盛金先生,省住房城乡建设厅党组成员、副厅长熊春华先生,省农业农村厅一级巡视员龙宇闻先生,省交通运输厅党委委员、副厅长丁光明先生,九江市发改委党组成员、市沿江办主任吴斌先生,抚州市发改委党组成员李建光先生,请他们介绍我省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实施情况和下一步工作举措,并回答大家的提问。

首先有请刘兵副主任作介绍。

省发改委党组成员、省生态文明办专职副主任刘兵(文颖 摄)

刘兵:

各位记者朋友:

大家上午好!很高兴参加今天的新闻发布会,向大家介绍江西推动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工作成就。时值习近平总书记在重庆主持召开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五周年之际,衷心感谢大家长期以来对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工作的关心与支持。

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立足促进区域协调发展、为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作出的重大战略部署。五年来,习近平总书记亲自谋划、亲自部署、亲自推动,先后在重庆、武汉、南京主持召开长江经济带发展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明确提出“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的战略导向、“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战略定位,尤其是在去年11月14日召开的南京座谈会上,明确提出“全面推动高质量发展”,三次重要讲话的要求一脉相承、一以贯之,为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指明了方向、提供了遵循。在省委省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全省上下把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的重要论述和视察江西重要讲话精神紧密结合起来,全面加强长江生态保护与修复,推进生态环境突出问题整改,积极培育绿色发展新动能,努力向党中央和人民群众交出了一份优异的共抓大保护江西答卷。

一、牢牢把握“共抓大保护”战略导向,绿色发展理念深入人心

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的重要论述,深刻回答了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的目标任务、方法路径和实践要求,为推动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提供了科学指引。我们深刻认识到“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是打造美丽中国“江西样板”的必然选择;深刻认识到“把握五个关系”的系统性要求是切实解决治理问题的新路径;深刻认识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是广大人民群众的殷切期盼。

五年来,全省上下深刻领会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铁腕治江的坚定决心,真正将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铸入灵魂、融入血脉、深入骨髓,不断增强共抓大保护、绿色发展的思想自觉、政治自觉、行动自觉。我们坚持在保护中发展、在发展中保护,坚决摒弃先污染后治理、边治理边污染的发展模式。成立了以刘奇书记、炼红省长为双组长的高规格领导小组,构建“三聚焦、四统筹、五保障”的工作新机制,开展“五河两岸一江一湖”全流域保护修复,实施长江经济带“共抓大保护”攻坚行动,全力打造水美、岸美、产业美的长江岸线,保护好鄱阳湖“一湖清水”,为合力共筑长江中游生态安全屏障贡献“江西担当”。

二、全力抓好突出问题整改,污染治理能力显著提升

全省坚持将保护修复摆在压倒性位置,聚焦聚力抓好突出问题整改,并以此为切入点,举一反三、全面排查、标本兼治、补齐短板。聚焦突出问题整改。2018年2019年长江经济带警示片涉及我省29个突出问题,已基本完成整改,完成销号20个;举一反三自查问题487个,已完成整改331个,完成率为68%。聚焦补齐基础设施短板。积极与三峡集团、中节能等有实力的央企合作,发挥其资本及技术优势,推动一批污染治理项目落地。积极破解绿色发展投融资难题,五年来全省节能环保财政支出841.6亿元,共争取中央预算内投资29亿元用于生态环保基础设施建设。与金融机构深化合作,2020年累计发放长江经济带绿色发展贷款超800亿元。聚焦打造长江“最美岸线”。沿江累计拆除非法码头87个,修复长江岸线7529米,治理废弃矿山11115亩,清理小化工企业37家。沿江整体面貌得到明显改善,形成了堤外江滩湿地带、堤内绿化风光带的水美、岸美、产业美的百里长江“最美岸线”。

通过抓整改、补短板、促提升,我省污染治理能力全面提升,截至目前,全省城镇生活污水日处理能力达479万立方米,生活垃圾焚烧日处理能力达2.2万吨;全省规模养殖场粪污处理设施配套率达99.68%;全省54座化工园区,除6座合并撤销外,其余均进行升级改造;完成尾矿库闭库70座;省内3千吨级以上客运专业化泊位岸电设施实现全覆盖。

三、始终坚持全流域治理,生态环境质量不断巩固提升

全省把长江九江段与“五河一湖”视为一个有机整体,强化山水林田湖草“生命共同体”理念,实施“五河两岸一湖一江”全范围保护、全流域治理。纵深推进污染防治攻坚战。以八大标志性战役、30项专项整治行动为统领,制定印发《江西省长江经济带“共抓大保护”攻坚行动工作方案》、《江西省长江保护修复攻坚战方案》,坚决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三大保卫战。强化生态资源保护提升。实施森林、湿地、生物多样性等保护提升行动,构建自然保护地体系,我省已实现国家森林城市、国家园林城市设区市全覆盖。重点水域全面禁捕退捕。重拳出击整治非法捕捞行为,提前一年实行全面禁捕,覆盖48个县(市、区)、35个水生生物保护区、152公里长江干流和整个鄱阳湖区。

全省形成了覆盖上下游、干支流、左右岸和水陆面的全流域生态环境保护格局,生态环境质量持续巩固提升。目前,全省PM2.5浓度均值28.1微克/立方米、同比下降17.6%,优良天数比例为95.9%、同比上升5.9个百分点;全省国考断面水质优良比例96%、高于国家考核目标10.67个百分点;长江干流江西段水质断面全部达到Ⅱ类标准。生态环境状况综合指数(EI值)76.7,列全国第四位,森林覆盖率稳定在63.1%,列全国第二位。

四、培育高质量增长点,绿色发展动能不断壮大

全省着力打通绿水青山与金山银山的双向转化通道,做好治山理水、显山露水的文章。创新驱动绿色转型升级。大力实施产业链链长制,深入推进铸链强链引链补链,集中力量做实做强做优做大航空、电子信息、装备制造、中医药、新能源、新材料等优势产业,坚决淘汰落后产能,推进新旧动能转换。夯实绿色发展基础支撑。坚持项目为王,重点实施一批重大交通、水利、能源等基础设施项目,全省综合交通网络里程达到22万公里,电力总装机超过1亿千瓦,建成并注册水库超过1万座,为全省加快绿色发展步伐提供强有力的基础支撑。推动“两山”理论实践平台建设。创建全国“两山”实践创新基地5个、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市县16个,推进54个省级生态文明示范县、139个省级生态文明示范基地建设,发挥了良好的示范带动作用。积极支持九江创建长江经济带绿色发展示范区、抚州开展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试点,鼓励在探索绿色发展路径、打通两山通道方面先行先试,目前初步形成了一批理论、制度和实践成果。

在正确处理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关系基础上,全省经济发展实现了量质齐飞。2019年全省GDP增长8.5%,人均GDP突破5万元,连续20个季度增速稳居全国前列。2020年前三季度,高新技术产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占规上工业增加值的比重分别为37.8%、22.5%,同比提高2.0、1.4个百分点。

五、健全体制机制,形成共抓大保护格局

全省坚持既要打好攻坚战,更要打好持久战。从体制机制入手,构建全方位、全过程的共抓大保护格局。突出“源头严控”。全面落实主体功能区规划,建立国土空间规划体系和“三线一单”管控制度,全面完成“多规合一”、自然资源统一登记试点,严格落实长江经济带负面清单,确保涉及长江的一切经济活动都以不破坏生态环境为前提。突出“过程严管”。在全国率先建立覆盖最广、规格最高、体系最完备的五级河长制、湖长制、林长制;实施全流域生态补偿,成为流域生态补偿范围最广、贫困地区补偿资金最大的省份;创新地域与流域相结合的环境资源司法体系,率先设立赣江流域生态环境监管机构,生态综合执法、环境资源审判、生态检察等改革在全省推行。突出“后果严责”。全面推行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生态环境损害追责制度,创新生态环保委员会管理机制,省级环保督察实现设区市全覆盖。截至目前,江西检察机关共批捕破坏生态环境刑事案件540余人,起诉2290余人,在全省产生了强有力的震慑效应。

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是一项长期艰巨的系统工程,需要持续发力、久久为功。滚滚长江,奔流不息,我们将以长江经济带重大战略实施五周年为新的起点,鼓足干劲、齐心协力、攻坚克难,保持历史耐心和战略定力,共同努力把长江经济带建成生态更优美、交通更顺畅、经济更协调、市场更统一、机制更科学的黄金经济带。

下一步我们将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在全面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准确把握新发展阶段推动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的新要求、新任务,进一步加强生态环境治理与修复,全力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纵深推进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建设,精心组织实施《长江保护法》,加快推进生态环境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抢抓全国构建新发展格局的“窗口期”,全力打造构建新发展格局的重要战略支点;进一步提升双向开放能级,高标准建设内陆开放型经济试验区,形成畅通国内国际双循环主动脉,推进综合交通一体化发展,推动区域协同联动发展,着力构筑高水平对外开放新高地;加快推进产业基础高级化、产业链现代化,做实做优做强实体经济,提升产业竞争力,推动产业集群发展;加强传承弘扬长江文化,发掘、提炼、整合赣鄱文化资源,提升文化内涵,着力绘就山水人城和谐相融美丽长江画卷的赣鄱篇章。

谢谢大家!

徐承:谢谢刘主任!下面进入提问环节。提问请举手,并通报所在新闻机构。

中新社记者(文颖 摄)

中新社记者:2018年以来,国家长江经济带生态环境警示片披露了我省一批生态环境突出问题。我想请罗专员详细介绍一下我省在突出问题整改方面采取了哪些举措,取得了怎样的成效?

省生态环境厅副厅长级生态环境监察专员罗盛金(文颖 摄)

罗盛金:2018年和2019年长江经济带生态环境警示片共披露了我省生态环境突出问题29个。在实际工作中,我们一是坚持强化警示力度抓整改。在全省性会议上播放警示片,让各级从中吸取教训。同时,以现场暗查暗访暗拍形式,拍摄制作突出生态环境问题警示片,充分发挥警示威慑作用。二是坚持精心制定方案抓整改。成立专班研究制定了整改方案,形成了“一个问题、一套方案、一个责任主体、一个主要责任人、一个主要监管部门”的整改推进体系。三是坚持加强调度督办抓整改。对照整改方案要求,实施挂图作战、三色预警,逐月调度整改进展,多次派出工作组深入一线进行督察督办,查找整改存在的问题,推动问题整改不留死角。四是坚持严格销号管理抓整改。对警示片披露问题整改实施销号管理,明确责任主体、销号原则和销号程序。对各地上报完成整改的问题,认真组织台账审查和现场检查,评估整改效果,指出存在问题,确保问题整改到位。五是坚持纳入省级督察抓整改。将警示片披露问题整改情况作为省生态环境保护督察的重要内容和规定动作,要求督察组逐一进行核查核验并在最后的督察报告中对整改情况进行客观评价。对虚假整改、敷衍整改、表面整改的地方或部门严肃问责。

通过两年时间的整改,长江经济带生态环境警示片披露问题整改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截至目前,警示片披露我省的29个问题已基本完成整改。

江西卫视记者(文颖 摄)

江西卫视记者:我们了解到城镇生活污水和生活垃圾治理是长江经济带共抓大保护的重要内容,请问省住建厅采取了哪些措施,成效如何?

省住房城乡建设厅党组成员、副厅长熊春华(文颖 摄)

熊春华:省住房城乡建设厅深入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坚决落实长江经济带“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在省委省政府的统一部署下,始终将长江经济带生态环境保护工作作为一项政治任务来抓,做到紧盯不放,常抓不懈,城镇生活污水和垃圾治理工作取得明显成效。

一是深入推进城镇生活污水处理。大力实施城镇污水处理提质增效,组织开展管网排查和整治,着力推进城镇污水管网建设改造,全省建有城镇污水管网超过2万公里,加快推进城镇污水处理设施建设改造,城镇日污水处理能力达到479万立方米,县城及以上城镇污水处理厂基本完成一级A提标改造,城镇污水处理收集效能和处理效能进一步提高;大力推进建制镇生活污水处理设施建设,全省488个建制镇建成生活污水处理设施,覆盖率68.3%。

二是深入推进城乡生活垃圾治理。建立健全城乡环卫一体化体制机制,加快推进生活垃圾处理设施建设,全省建成生活垃圾焚烧处理设施22座,日处理能力达2.2万吨,11个设区市中心城区原生生活垃圾基本实现“零填埋”,建有厨余垃圾处理设施设备39座,日处理能力875.65吨;全面完成526处非正规垃圾堆放点整治工作,99.56%的行政村纳入“村收集、乡转运、区域处理”生活垃圾收运处置体系,全省80个县推行第三方治理模式,鹰潭市城乡生活垃圾第三方治理模式入选“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改革举措和经验做法推广清单”。

下一步,省住房城乡建设厅将认真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的决策部署,强化责任担当,积极主动作为,持续推进全省城镇生活污水和生活垃圾治理,加快城镇污水管网建设改造,推进城镇污水和垃圾焚烧设施能力建设,加强城镇污水和垃圾处理设施运行管理,为长江经济带“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不懈努力。

江西日报记者(文颖 摄)

江西日报记者:江西是长江流域全面禁捕任务最重的省份之一,我想请龙巡视员给我们介绍一下目前重点水域禁捕退捕工作进展。

省农业农村厅一级巡视员龙宇闻(文颖 摄)

龙宇闻:长江“十年禁渔”,涉及江西48个县(市、区)、35个水生生物保护区、152公里长江干流和整个鄱阳湖区,需退捕渔船2.14万艘,安置建档立卡退捕渔民6.82万人,分别占长江全流域的25%和37%。面对要求高、任务重、压力大的客观实际,江西始终把做好长江流域重点水域禁捕退捕工作作为贯彻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和习近平总书记视察江西重要讲话精神的具体行动,作为推进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建设和长江经济带绿色发展的重要内容,自我加压、标本兼治、综合施策,提前一年对长江干流江西段和鄱阳湖实行全面禁捕。具体来讲,重点是取得了以下几个方面的阶段性成效。

一是实现应退尽退。全省建档立卡的2.14万户、6.82万退捕渔民全部签订退捕协议、注销捕捞证,退捕渔民全部“洗脚上岸”。

二是实现应收尽收。退捕渔船全面回收处置,共回收处置渔船3.59万艘(含辅助船及非建档立卡渔船1.45万艘),处置完成率100%。此外,我们还清理涉渔“三无”船舶1173艘,拆解各类“僵尸船”475艘。

三是实现应保尽保。将符合的6.3万名退捕渔民全部纳入养老保险,参保率达100%;帮助5.13万名符合条件的退捕渔民转产就业,实现“零就业”家庭动态清零。

江西电台记者(文颖 摄)

江西电台记者:我省在船舶和港口污染突出问题方面开展了系列整治行动,我想请丁厅长详细介绍一下该项工作进展情况以及取得的成效。

省交通运输厅党委委员、副厅长丁光明(文颖 摄)

丁光明:省委、省政府一直以来对船舶和港口污染工作高度重视,省领导多次批示、大力推动整治工作。我省各相关部门认真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工作部署和省领导批示要求,攻坚克难,狠抓落实,全面完成了整治工作的各项工作任务,在12月的四部委联合检查中,对我省给予了高度肯定。具体情况如下。

一是全面完成船舶污染物防治建设项目。全省21个船舶污染物接收站全面建成,具备接收条件,并陆续投入运行。九江港化学品洗舱站基本建成, 12月25日已进行第一次洗舱作业。九江港LNG水上加注站已于12月15日开工建设。全面完成了今年建设任务。

二是全面完成船舶生活污水处置装置改造。在全国率先全面完成100总吨以上船舶生活污水防污染改造,全省现有100总吨以上船舶1785艘已全部按照交通运输部要求完成生活污水防污染装置改造。

三是全面完成港口码头环保设施改造。在全国率先完成辖区港口码头环保设施改造,目前已配备了固定接收设施1396套,移动接收设备30套,全省132家在营港口企业码头及所在地政府批准的临时物流通道、砂场等,均已配备船舶垃圾接收设施,具备船舶污染物接收能力。同时,积极开展港口码头自身环保设施排查治理,按照要求全部整改到位。

四是全面完成港口岸电布局建设任务。截止截至12月,全省码头已安装岸电设施124套,覆盖123个泊位,其中集装箱泊位和3000吨级以上的客运泊位岸电覆盖率为100%。全年累计使用岸电设施次数共1.2万余次,累计用电量超过13万千瓦时。五是全面推广应用联合监管与服务信息系统。在全省推广应用了信息系统,基本实现了长江干线及支流信息系统运用全覆盖。

下一步,我们将进一步提高政治站位,坚持问题导向,严格落实省领导批示精神,与相关省直部门密切合作,持续巩固船舶和港口污染整治成果。

香港商报记者(文颖 摄)

香港商报记者:2019年九江市开展长江经济带绿色发展示范平台建设获得国家批复支持,请问示范区创建实施以来,对九江市经济发展有何促进作用?

九江市发改委党组成员、市沿江办主任吴斌(文颖 摄)

吴斌:近年来,我市以建设长江经济带绿色发展示范区为引领,解决了一批多年想解决而没有解决的突出问题,打了一场漂亮翻身仗。具体来说,主要体现在“三个转”:

一是发展理念革命性转变。自从长江经济带“共抓大保护”的规矩立下后,我市坚决贯彻落实,作出了“一个引领、两大任务”战略部署:就是以共抓大保护、建设长江经济带绿色发展示范区为引领,打造长江“最美岸线”和建设区域航运中心。其中,打造“长江最美岸线”是“保护端”;建设区域航运中心是“发展端”。由此,九江的发展由沿江大开发向“生态优先、绿色发展”转变。

二是生态环境实质性转好。按照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像保护眼睛一样保护生态环境”的要求,深入实施长江经济带“共抓大保护”攻坚行动,长江“最美岸线”全面建成,污染防治攻坚战取得阶段性重大成效,城市空气环境质量和全市总体水环境质量达到“十三五”以来最好水平。

三是传统产业突破性转型。以入选全省传统产业优化升级唯一综合试点地市为契机,淘汰落后产能,加快转型升级。实施小化工企业“出清计划”,通过“关停并转搬”等措施,累计退出小、散、乱、污等化工企业共127家。深入实施产业链“链长制”,推进产业链、创新链、供应链、价值链深度融合。2020年11月,韩正副总理在我市调研,对九江石化通过转型升级实现“产能翻番,污染减半”的目标,给予了充分肯定。

下一步,我市将继续以建设长江经济带绿色发展示范区为引领,紧扣山水林田湖草综合治理和化工产业园区转型升级两项试点任务,围绕把最美岸线建设成为风光带、保护带、旅游带、文化带、发展带、万亿临港产业带的目标,进一步巩固提升、扩大成效、形成经验,为沿江同类城市绿色发展贡献九江智慧、提供九江方案。

江南都市报记者(文颖 摄)

江南都市报记者:我想请问抚州市作为全国两个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试点市之一,开展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的背景是什么?取得什么样的成效?

抚州市发改委党组成员李建光(文颖 摄)

李建光:2018年4月26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深入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座谈会上强调,要积极探索推广绿水青山转化为金山银山的路径,选择具备条件的地区开展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试点,探索政府主导、企业和社会各界参与、市场化运作、可持续的生态产品价值实现路径。近年来,抚州市委市政府坚决贯彻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坚持用新发展理念指导发展、用生态文明建设统领发展,深入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2019年9月,国家长江办正式批复抚州市为国家第二个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试点市。

一年多来,国家试点工作扎实推进,取得明显成效。大力推进绿色金融创新,成立10家生态支行和生态金融事业部,全市生态产品类贷款余额240.42亿元,增长1.96倍,其中“两权”(土地承包经营权和林权)抵押贷款余额113.65 亿元。创新做好古村落活化利用工作,对古村落传统建筑试行收储托管试点,成功获批成为10个国家传统村落集中连片保护利用示范市之一。在全国率先制定生态资产交易管理办法,建立生态资产与生态产品市场交易体系。创新出台《远期林业碳汇权益资产备案登记暂行办法》,即将在深圳碳排放交易所挂牌交易。古村落确权抵押利用机制、“碳普惠”制度、畜禽智能洁养贷、“信用+”经营权贷款机制等4项改革举措入选《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改革举措和经验做法推广清单》,为全国探索生态产品价值实现路径、推动“绿水青山”向“金山银山”转化提供了有益启示。

徐承:由于时间关系,答记者问就到这里。谢谢各位发布人,谢谢各位记者朋友,今天的新闻发布会到此结束。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