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决战脱贫攻坚 江西省‘十三五’脱贫攻坚成就巡礼”系列新闻发布会 鹰潭专场发布会答记者问

新闻发布会现场(文颖 摄)

1月19日,江西省政府新闻办、省扶贫办、鹰潭市人民政府联合召开“决战脱贫攻坚 江西省‘十三五’脱贫攻坚成就巡礼”系列新闻发布会鹰潭专场发布会。鹰潭市人民政府副市长黄占共发布和介绍有关情况。鹰潭市扶贫办主任汪荣中,贵溪市政府副市长蔡贝宁,鹰潭市余江区政府副区长毛伟卿,鹰潭市余江区洪湖乡苏家村驻村第一书记张建斌,贵溪市塘湾镇古塘村崔家组脱贫户崔学军出席发布会并回答记者提问。省委宣传部对外新闻处副处长徐承主持新闻发布会。

中新网记者: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审议了《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作出“实现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部署,鹰潭市如何落实这一目标任务?

黄占共:这个问题非常重要,涉及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大家知道,脱贫攻坚是针对第一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底线任务,第二个一百年奋斗目标是建设现代化强国,在农业农村方面主要是乡村振兴。

鹰潭一直在深入思考这个问题,进行了研究探讨。认为最重要的是把握好党中央精神,认真学习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和有关要求,总结脱贫攻坚经验,多措并举巩固脱贫成果,激励有劳动能力的低收入人口勤劳致富,向着逐步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目标继续前进。

一是稳定基本盘,做好巩固篇。保持政策稳定、力量稳定、监测稳定,严格落实“四个不减”要求,在新的政策出台实施之前,老的帮扶政策继续严格执行、保持稳定,现有帮扶政策该延续的延续、该优化的优化、该调整的调整,确保新旧政策无缝有效衔接、平稳有序过渡。加强农村低收入人口监测,兜底救助类政策继续保持稳定,教育、医疗、住房、饮水等民生保障普惠性政策根据脱贫人口困难给予适度倾斜,优化产业就业等发展类政策。完善结对帮扶机制,引导社会力量参与帮扶。二是致力可持续,做好拓展篇。持续加大产业帮扶、就业帮扶、消费帮扶的工作力度,注重产业后续长期培育,发展特色优势产业,培育龙头企业等经营主体,完善产业链支持措施。加大脱贫人口有组织劳务输出力度,拓宽就业渠道,促进脱贫人口稳定就业。继续大力实施消费帮扶,解决农业产品滞销卖难问题,促进脱贫人口持续增收、逐步致富。三是谋划开好局,做好接续篇。抓好规划接续、投入接续、机制接续,编制“十四五”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规划,合理安排财政投入规模、优化支出结构、调整支持重点,逐步提高产业发展投入比例。将脱贫攻坚政策举措与乡村振兴统筹整合,推进脱贫攻坚同乡村振兴战略有效衔接。

中国城市报记者:消费扶贫是近年国家和省里重点推进的工作,是社会力量参与脱贫攻坚的重要途径。请问鹰潭市在这方面有什么具体举措?

汪荣中:消费扶贫是解决扶贫产品滞销卖难的有效手段。近年来,在省委省政府的高度重视和省扶贫办的指导支持下,我市精准发力,重点从抓点、扩面、提质、促销、奖补等五个方面全力做好消费扶贫工作。

第一,抓点。狠抓消费扶贫载体,全力以赴推进专柜、专区、专馆(“三专”)建设。结合鹰潭人口分布、消费特点、市场需求等实际情况,合理科学制定“三专”布点计划,开展“三专”进机关、进社区、进商场、进医院、进高校、进车站活动,市场监管、教育、卫健、商务等部门合力稳步推进。2020年全市建成消费扶贫专馆8家,投放消费扶贫专柜110台,开设消费扶贫专区10个。

第二,扩面。持续开展扶贫产品认定工作,指导各区(市)制定扶贫产品认定办法,明确认定范围和认定程序,梳理形成《鹰潭市扶贫产品目录》,全市认定了312个扶贫产品,并实行动态管理,及时调整。同时,加强监督管理,坚决防止打着消费扶贫旗号敛财牟利。

第三,提质。将鸽鸽食品、郑新初烤牛肉、龙虎山小罐酥等一批本土有规模、有市场、有竞争力的名、特、优产品,通过做实利益联结机制认定为扶贫产品,提升扶贫产品整体质量,确保扶贫产品量足、质好、价优。

第四,促销。广泛开展消费扶贫“六进”活动,实行食堂定量、单位定点、干部定额、企业定单,各机关单位、公立医院、国有企业食堂按全年消费总量的20%以上采购扶贫产品,各公立学校食堂按全年消费总量的10%以上采购扶贫产品,各机关事业单位在全年工会福利经费中安排人均不少于600元工会经费采购扶贫产品,鼓励民营企业、行业协会、商会参与消费扶贫。通过一系列有力措施,我市消费扶贫成效明显,2020年全市销售扶贫产品2.2亿元,其中直连直报金额超过1600万元。

第五,奖补。在全省率先出台推进消费扶贫十条硬核措施,包括对获评省市级扶贫龙头企业、年度直连直报销售额前五名的消费扶贫专馆给予资金奖补,对消费扶贫专馆、专柜、专区建设中涉及的场地租金给予全免,将消费扶贫纳入结对帮扶单位脱贫攻坚工作考核,对推进消费扶贫成效突出的单位、企业、社会组织予以表彰。通过以上奖补措施,有力推动了消费扶贫快速发展。

凤凰网记者:我们注意到,贵溪市贫困村占了鹰潭市三分之二以上,贫困人口占了鹰潭市一半以上,在脱贫攻坚工作中注重推陈出新,积极探索方法路径,今年在全省首创“一户一码”,能否请详细介绍一下“一户一码”?

蔡贝宁:贵溪市积极运用信息化手段助力脱贫攻坚,自主研发“建档立卡贫困户帮扶措施监测查询服务系统”,为每户建档立卡贫困户定制专属二维码(即脱贫了“码”)。按照精准识别管理的要求,综合运用数据资源,分析研判扶贫形势,定期对贫困户健康、教育、住房、产业、就业等指标数据进行比对核实,并及时动态更新各项扶贫政策落实、干部帮扶措施等情况。根据系统平台自动生成的贫困户预警机制,督促行业部门和帮扶干部“对症下药”补齐短板。对“十大扶贫工程”牵头部门政策落实情况、帮扶单位帮扶工作情况及乡镇工作开展情况进行24小时在线跟踪监测,督促政策落实到位。群众通过二维码内的“意见及诉求栏”在线提诉求,线上“点单”,系统后台根据职能职责进行“派单”,行业部门、乡镇及帮扶干部“接单”后,及时办理,切实解决群众生活、生产等方面的难题。

我市推行“一户一码”取得了明显效果。一是提高了扶贫工作实效。上级部门和贫困户可以随时通过扫码,及时了解扶贫政策落实、干部帮扶等情况,监督推动帮扶工作精准有效开展。根据系统在线跟踪监测情况,“私人定制”脱贫方案,靶向发力,精准施策,确保了脱贫质量。二是减轻了扶贫干部负担。通过系统后台实时更新维护相关信息,有效解决了扶贫干部重复填报数据、反复完善资料和核准家庭收入难等问题,真正做到了贴心帮扶不扰民,扶贫工作不繁琐。三是降低了帮扶工作成本。“一户一码”的推行,实行了扶贫信息电子化存档,实现线上数据智能查询,降低了调查核实的成本,据测算,平均一个行政村一年可节减扶贫资料打印费3万余元,全市191个行政村一年就可节约近600万元的扶贫经费开支。四是增强了群众感恩意识。贫困户通过扫描“二维码”,可以直观看到近3年的政策享受情况,形成政策“叠加”效应,让百姓切身感受党的温暖和关怀,并发自内心的感党恩、听党话、跟党走,让一方小小的“二维码”变成了“感恩码”。

江西日报记者:我们了解到,余江区“产业下沉”扶贫车间经验做法入选全国典型案例,请介绍一下具体做法和成效?

毛伟卿:近年来,余江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扶贫工作重要论述,把产业扶贫作为打赢脱贫攻坚战的核心和关键,引导和推动生产实体“下沉”到村组,组建“产业下沉”车间,让贫困户在家门口就业,实现了群众增收、集体增益、企业增效、产业增强的多重效应。全区现已建成47家“产业下沉”车间,吸纳劳动力2300余人就业,人均月工资2900余元,其中贫困劳动力300余人,人均月工资2000余元。2020年,全区“车间”实现年收入8000万元。我区“产业下沉”模式也得到了国扶办、省、市领导的高度肯定,被纳入2020年全国产业扶贫典型案例。主要做法:一是推进“三种模式”,破解“平台怎么搭”。 通过利用闲置房屋改建、整合涉农资金新建和引导企业投资自建三种模式建设“产业下沉”车间。二是实施“三大工程”,破解“产业哪里来”。通过实施“招商工程”、“下沉工程”和引导返乡创业人员“回归工程”,解决了产业发展问题。三是做实“三项服务”,破解“政府如何扶”。通过政策扶持、资金扶持和培训扶持三项服务扶持车间发展。

取得成效:一是群众就业有平台。实现了贫困户、弱劳动力、残疾人及高龄“无劳动力”等人在家门口就业。二是群众增收有保障。全区现有47家“产业下沉”车间,吸纳劳动力就业2300余人,全年人员工资收益近千万余元。三是乡风文明得改善。通过“产业下沉”平台,促进各类人员的就近就业,改善了乡风陋习,一些游手好闲、赌博习性的现象得到明显改善。四是脱贫成效更巩固。整合资金投入2500万元新建的车间每年产生125万元村集体经济可用于巩固脱贫成效和衔接乡村振兴。

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我区将进一步加大产业发展力度,为夺取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胜利奠定坚实基础。

江西卫视记者:据了解,近年来鹰潭市尽锐出战,派出8200多名帮扶干部和驻村干部,在脱贫攻坚战场上发挥了重要作用。今天会议现场请来了余江区洪湖乡苏家村驻村第一书记张建斌,请您结合自身实际,谈谈苏家村脱贫攻坚工作情况?

张建斌:大家好,我是余江区洪湖乡苏家村第一书记张建斌。苏家村是“十三五”省级贫困村,下辖7个村小组,1030户3800余人,现有党员75名,村两委干部7名。近年来,驻村工作队在上级的正确领导和各级部门的支持帮助下,聚焦脱贫攻坚,全面落实扶贫政策,啃下了一个又一个“硬骨头”,52户贫困户全部脱贫,苏家村于2018年脱贫退出。

一是生活水平显著提升。完成了村内20公里道路硬化,水泥路实现了户户通;完成危房改造29户,保障了贫困户住房安全;全村实施集中式供水,是余江区唯一一个实现自来水全覆盖的行政村,保障了村民饮水安全。建成居家养老互助中心2个,解决了特殊老年群体的养老服务问题。

二是集体经济稳步增收。苏家村发展了油茶、光伏、“产业下沉”等多个产业,实现了产业扶贫二次全覆盖。村集体收入由原来的5万元增加到25.5万元,贫困户人均收入达到17000余元,彻底甩掉了贫穷落后的帽子。

三是乡风文明明显改善。深入持续开展扶贫扶智感恩行动,激发贫困户内生动力,通过开展“三讲一评”,结合“红黑榜”评选、爱心超市等活动,大力实施正向激励和反向约束,激发贫困户脱贫致富内生动力,乡风文明得到明显改善。

下一步,苏家村将进一步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大力发展特色产业,提升人居环境,充分挖掘苏(东坡)氏特色文化,打造特色旅游示范村,我相信苏家村的明天会更好。

江西新闻客户端记者:我们了解到,鹰潭市在脱贫攻坚中,涌现出了很多脱贫典型,不但自己实现致富,还带领乡亲们脱贫。全省脱贫攻坚奖获得者——贵溪市塘湾镇古塘村贫困户崔学军就是其中代表,能否请您介绍一下自己脱贫的心路历程?

崔学军:大家好,我是贵溪市塘湾镇佳欣毛绒玩具厂的厂长——崔学军,出生于1981年,在我周岁那年不幸患上小儿麻痹症,落下左脚终身残疾,我结婚后,儿子在一次发烧中双耳失聪,家中花费巨大医药费。2016年我家被确定为建档立卡贫困户,精准扶贫政策让我的生活有了基本保障,也激发了我重新生活的信心。2017年初,我参加了由贵溪市残联和就业局联合举办的来料加工经纪人培训班。培训班结束后,我想办一个加工厂,利用自己外出打工多年的经验和人脉,充分发动家乡的剩余劳动力,加工产品发货到义乌外贸公司,不仅为自己找到一条脱贫之路,还可以带动很多村民在家就业。贵溪市残联和塘湾镇政府免费为我在农民工创业一条街找了6个店面共1600平方米作为加工厂房,贵溪市扶贫办帮我申请到5万元的贴息贷款,让我办起了用女儿名字命名的佳欣毛绒玩具加工厂。建厂后,我克服各方面困难,不断改进生产技术和工艺,拓展销路,厂子由刚建厂的20余人发展到今天的500多人,年创利税20余万元。我在多年的创业过程中,深刻体会到一人富足不能改变家乡落后面貌,必须带领大家共同致富,才能真正改变家乡现状。我想方设法为困难乡亲排忧解难。每天自己骑着三轮摩托车下乡送料、收料,帮助不能来厂里上班的残疾人及困难乡亲实现在家就能挣钱补贴家用的愿望。到目前为止,我厂里共带动508人就业,其中残疾人45人,建档立卡贫困户36户,让父老乡亲在家门口就业,送货到家,加工点遍布贵溪市8个乡镇,45个村小组。

脱贫致富,我感谢党和政府的好政策,感谢各级领导的关心和政府的关怀。我将在带领群众脱贫致富的道路上一直走下去。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