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发布会现场(文颖 摄)
1月21日,江西省政府新闻办、省卫生健康委员会联合召开江西省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新闻发布会(第二十九场)。省卫生健康委党组成员、副主任钭方芳,省商务厅党组成员、副厅长梁小康,省市场监管局党组成员杨瑛,省胸科医院副院长、主任医师宗佩兰出席发布会并答记者问。省委宣传部对外新闻处处长黎峰主持新闻发布会。
江南都市报记者:梁厅长,刚才您已经系统介绍了商务领域冬春季疫情防控工作。我们注意到,在疫情联防联控工作中,省商务厅还承担了生活必需品保供这一项重要工作,能否请您介绍一下,针对春节消费旺季,省商务厅在做好生活必需品保供工作方面有哪些举措?
梁小康:随着春节这一传统佳节的来临,群众对生活必需品有较大的需求,也非常关注。省商务厅按照省委省政府和商务部的统一部署,提前谋划,积极行动,全力保障春节期间市场供应。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采取措施:
一是积极开展部署,提前谋划保供。2020年12月底,我厅连续下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当前生活必需品应急保供工作的通知》、《关于做好2021年元旦春节期间市场供应和消费促进有关工作的通知》等文件,对春节期间的市场供应工作进行了及时动员和部署。还适时通过电话、QQ群、微信群等通讯工具及时发布寒潮预警,要求各地重点关注生活必需品供求情况并提前做好相关准备工作。
二是加强市场监测,做好信息引导。按规定启动了生活必需品监测日报制度,重点监测粮、油、菜、肉、蛋、奶等生活必需品市场供应情况,并做好相关研判,为快速应对可能出现的生活必需品供应异常做好准备。
三是组织产销衔接,加强组织调运。协调南昌深圳农产品批发市场等大型批发市场加强与海南、广东、山东等蔬菜主产地对接,根据天气形势、需求状况等提前组织加大蔬菜调运量,保障南昌以及全省城乡居民日常基本生活需求。协调国家、省、市、县四级重点保供企业加强春节期间生活必需品货源采购力度,适当增加粮、油、菜、肉、蛋、奶等生活必需品供应和商业库存,充分发挥大型商超等商贸流通企业保供应、稳物价的主导作用。
四是强化部门协作,规范市场秩序。加强与省发改委、省农业农村厅、省市场监管局等部门协作,严厉打击囤积居奇、哄抬物价等违法违规行为,净化消费环境,维护良好市场秩序。
五是加强应急值守,增强处突能力。严格落实24小时值班制度和领导带班制度,做到通讯和信息畅通,增强突发情况的快速处置能力,确保生活必需品市场供给,满足全省城乡居民春节期间旺盛的消费需求。
健康报社记者:最近一段时间以来,全国多地接连发生了因进口冷链食品引发的新冠肺炎疫情,广大消费者都很关心。请问我省在进口冷链食品监管方面采取了哪些行之有效的措施来保障安全呢?
杨瑛:冷链食品监管事关疫情防控和食品安全,事关广大人民群众生命健康和消费安全,事关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全省市场监管部门全面加强进口冷链食品监管,严防因为冷链食品引发新的疫情。
一是建设冷链食品溯源平台。指导督促冷链食品生产经营者通过“江西省食品安全溯源平台”,实现对入赣冷链食品“来源可溯、去向可追、质量可查、责任可究”,压实冷链食品生产经营者食品安全主体责任和疫情防控主体责任,促进疫情防控科学高效。
二是加强冷链食品监管。督促冷链食品生产经营者,特别是进口冷链食品生产经营者严格落实“四专”(即专用通道进货、专区存放、专区售卖、专人操作)和“四证”(即应具备检验检疫证明、核酸检测报告、消毒证明、追溯信息)要求,严格冷藏冷冻库监管。做到凡是没有检验检疫证明、没有核酸检测报告、没有消毒证明、没有追溯信息的,一律不得上市销售。
三是加强重点场所、重点对象监管。各地以食品生产经营企业、农产品批发市场、商场(超市)、餐饮服务单位、学校食堂为重点场所,以冷链食品、尤其是进口冷链食品生产经营者为重点对象,加强食用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食品生产经营全环节监管。
四是落实各方责任。各地把冬春季节强化新冠疫情防控作为重要抓手,强化落实属地责任和监管责任;着力构建联动机制,加强与海关、交通、卫健和农业农村等部门的沟通协调与配合联动,推动构建和完善区域协调与合作机制,共同抓好疫情防控工作。
下一步,省市场监管局将按照省疫情防控指挥部要求,起草完善《江西省冷链食品全流程管控工作方案》,着力构建我省冷链食品“433”疫情防控体系,即:重点抓住口岸、物流、倒库、销售4个环节,重点管控一站(入赣首站企业)、一仓(冷链食品集中监管仓)、一平台(江西省食品安全溯源平台)3个点位,重点防范人、物、环境3个关键,实现多层次、全覆盖、可追溯的冷链食品全流程闭环管控,实施科学预警、开展科学防控。
江西广播电视台经济生活频道记者:请问我省市场监管部门采取了哪些措施打击制售假冒伪劣口罩等行为,未来会有哪些进一步的打算呢?
杨瑛:防护用品的质量是大家都比较关注的,面对突如其来的疫情,省市场监管局果断部署“逆行”行动,有力维护市场秩序。疫情防控以来,我们主要做了以下工作:
一是行动部署到位。疫情发生之初,省市场监管局主动作为,第一时间就部署开展疫情防控期间打击制售假冒伪劣防护用品专项行动,成为率先开展打击制售假冒伪劣防护用品专项执法行动的省份。在疫情防控的关键时刻,省市场监管部门认真贯彻市场监管总局等八部委联合部署,联合网信、公安、生态环境、商务、卫生健康、海关等部门在全省开展严厉打击非法制售口罩等防护产品专项执法行动,从快从严查处各类制售假冒伪劣违法行为,及时向社会公开发布了56个违法典型案例,形成了重拳出击态势,有力维护了市场秩序和社会稳定。
二是打击整治到位。全省市场监管部门在疫情防控期间以专项执法行动为抓手,深挖了一批有价值的线索,迅速严厉查处假冒伪劣、“三无”防护产品等案件1147件,其中价格违法案件297件,查获假冒伪劣、“三无”口罩158万余只,查缴非法相关防护用品3.92万件,涉案金额889.15万元,罚没金额2622.11万元,移送司法机关25件,切实维护了全省疫情防控期间市场秩序。
三是机制保障到位。省市场监管局主动加强与各相关成员单位协调联动,强化信息共享,完善多部门联合执法协作机制,专门建立加强防疫物资和生活必需品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衔接工作机制,严打制售假冒伪劣防控物资和生活必需品等违法行为,为我省防疫防护用品市场安全稳定和全省夺取疫情防控胜利提供了重要保障。
下一步,全省市场监管部门将围绕线上和线下,针对各类企业和生产经营主体,联合各地相关部门,加强工作的统筹协调,主动协调网信、公安、生态环境、商务、卫生健康及海关等部门,加强沟通协调,共同做好打击整治工作。各地市场监管部门将发挥好12315等举报平台和热线作用,广泛征集线索,组织精干力量,采取有力措施,快速作出处置。对行动过程中发现的非法制售口罩等防护产品等违法违规行为依法依规坚决打击,做到有案必查、违法必究,涉嫌犯罪的坚决移送公安机关。同时,加强宣传引导,及时公开查办的典型案件,形成强大的震慑力,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
江西新闻客户端记者:有群众关心,当下如果出现发热症状,什么情况下应该去发热门诊就诊?进去了发热门诊会不会被隔离?请专家回答一下。
宗佩兰:首先,如果大家在生活中自我感觉有发热症状,在72小时内测体温大于37.3度,请佩戴好口罩,在做好个人防护的前提下,有责任和义务及时、主动前往就近的发热门诊就诊,发热门诊实行 24 小时接诊。有的群众出现发热症状,会认为自己只是普通发烧,拒绝去医院;有的群众会觉得自己没有外出旅行史,家人、邻居也都很健康,自行服药即可。但一些疾病早期以感冒发热症状为主,后期会发展变化,出现发热后不及时医治便会延误病情,建议群众不要自己硬扛。
其次,发热不代表要隔离。按照《江西省发热门诊基本设置标准(试行)》要求,目前我省各医院的发热门诊均相对独立,并设有留观室。所有到发热门诊就诊的患者,必须扫“健康码”入内,接诊医生在全面了解患者临床症状,询问流行病学史后,会安排核酸检测等相关检查。现在我省很多发热门诊已经配置了新冠病毒核酸快速检测设备,1-2小时内即可以出报告。若检查结果都正常排除新冠肺炎,医生便会开具分流诊疗单,方可离开发热门诊进行常规就诊,就诊完毕后可以回家。为避免造成交叉感染,患者挂号、就诊、核酸检测等检测的全流程在发热门诊内即可“一站式”解决,且有专人引导患者。我的回答就到这里。
请输入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