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动人的默契在救援中传递

1月24日,历经14天救援后,山东栖霞笏山金矿爆炸事故救援现场传来消息:当天新发现的1名被困人员和此前有联络的10名幸存被困人员悉数升井,比预期大大提前。

救援的过程,特别强调的就是互动,尤其是救援与被救援之间的互动。回望这14天的救援时间,种种默契不断传来,堪称“最动人”。

“联系不到你们,我们就找不到党了。”井下,被困矿工最迫切的愿望就是“找到党”,作为矿工他们深知,发生爆炸这样的不幸事,只有党和政府才能救他们于约600米的井下。

井上,穷尽一切手段的全力救援、科学救援、阳光救援激荡人心,各方力量迅速集中,全力开展救援,600多名搜救人员,争分夺秒与时间赛跑,400多套救援设备,随时应对可能发生的情况。党和政府作出种种努力,“只要被困人员没找到,我们就‘逢巷必入’;只要有一线希望,我们就尽百倍努力。”一切的一切,只为救被困人员于井下。活着就有希望,活着就有未来,为了活着,党和政府真的拼了,调集了所有力量火速驰援栖霞。

井下,身处绝境中的被困矿工想到了党;井上,党和政府无时无刻不在牵挂,无时无刻不在努力,无时无刻不在争取最好的结果。这是,最动人的默契。

“望救援不停,我们就有希望。”这是井下被困矿工最朴素的表达,他们当然知道爆炸意味着什么,当然知道救援的难度,正因为知道难度大,他们才更加希望救援不停歇。

救援的难度越大,越彰显生命奇迹、救援奇迹的来之不易。一方面,被困人员处于井下约600米的位置,救援深度较为罕见,同时现场地质情况颇为复杂,钻孔救援难度极高;另一方面,井下涌水也威胁着被困工人的生存环境。无疑,这是国内难度最大的矿山救援案例之一。怎么办?唯有救援不停、不放弃不抛弃,14天的努力所呈现出的正是“救援不停”。为了活着,救援专家、救援器械、救援团队,昼夜不停、接力施救。

这世间哪有什么奇迹,有的只是长久努力后的必然结局。被困矿工盼望“救援不停”,整个救援工作续写“救援不停”。这是,最动人的默契。

“麻烦再送一部电话备用”“想吃咸菜、喝上小米粥”……井下,求生的本能让被困矿工更加盼望给养的到来,他们当然知道,在没有成功升井之前,咸菜、小米粥乃至备用电话,就是延续生命的希望。

井上,在3号钻孔打通后,给养源源不断向井下提供。营养液、小米粥、益生菌、温度计、保温毯、留言纸、湿巾,被困矿工想到的、没想到的给养都第一时间投放到井底。令井下被困矿工想不到的是,给养不止于物质投放,更有精神抚慰,为增强被困人员的信心,事故救援指挥部安排了心理疏导专家,对被困人员进行心理疏导。

井下,需要延续生命的给养;井上,把什么都考虑到。这是,最动人的默契。

当最动人的默契在救援中传递,升井成为必然,活着成为必然,一切的一切成为必然。矿工兄弟终于可以在安全升井后说出他们对家人最想说的话了,“自己还活着!”(李强)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