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27日,省政协十二届四次会议举行第二次全体会议。
1月27日,省政协十二届四次会议举行了第二次全体会议,10位政协委员先后围绕全省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事项建言献策、畅所欲言。他们从激发中小企业创业活力,到加强社区家庭教育指导服务,协力为全省发展提出真知灼见。
台盟省委会
向小微台企提供免抵押免担保信用贷款
近年来,我省出台多项举措,使在赣各类台资企业感受到营商环境优化带来的便利。省政协委员,省物流行业协会会长、江西省江南物流有限公司董事长张新辉代表台盟省委会发言建议表示,进一步细化落实我省惠台措施,为广大台资企业尤其是中小企业在赣发展提供更有针对性的支持和服务。以中小台企为样本,研究制定具体落实措施,适度降低扶持政策申请门槛,简化申请流程。
同时,充分发挥财政信贷风险资金、共济发展基金、应急转贷资金等政策作用,向小微台企提供免抵押免担保信用贷款、知识产权担保贷款和“应急转贷”资金支持,切实缓解融资问题。
致公党江西支部
扶持设立本土北斗实验机构
北斗卫星应用产业不仅承载着维护国家安全的重要使命,也在诸多民用领域发挥重要作用。省政协常委、致公党江西支部主委、东华理工大学副校长陈晓勇发言建议,研究出台北斗+5G车联网应用引导政策,适时出台北斗+5G位置服务系统在重点安全领域的应用引导政策。建设北斗应用产业联盟,开展产业发展研究、政府决策咨询、知识产权保护、标准规范建设、检验检测认证等产业服务工作。
积极协调落地推进国家北斗应用试点示范工作,完成北斗产品(南昌)检测与认证中心的组建,构建完善的北斗地面增强网、开放式北斗时空服务平台等城市基础设施。扶持设立本土北斗实验机构,鼓励在北京、上海、广东等高精尖聚集区打造江西北斗实验室,支撑龙头企业在北斗终端研发生产方面具有绝对优势。
特邀人士
健全科技人才分类评价与激励机制
为推动中科院赣江创新研究院加快建设和发展,省政协委员,赣州市政府秘书长、党组成员、办公室党组书记,中科院赣江创新研究院筹备组副组长杨雍谨代表特邀人士建议,以赣江创新院为技术供给主体,引进、落户、发展一批龙头企业,加快创新成果转移转化。
支持与江铜等企业联合成立中科融合科技发展公司,作为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统筹管理运营的平台。与国内稀土领域龙头企业强强联合建立创新融合体,派驻“科技副总”,合作建立集成示范和产业化基地,加速企业聚集、产业升级。
健全科技人才分类评价与激励机制,将研发人员的创新劳动同其利益收入挂钩。依托中科院的丰富高端人才资源,加强“自主培养”,实现“本、硕、博+就业”的贯通高层次人员培养计划,增强人才培养“造血”功能。
工会界别
开辟劳模工匠就医绿色通道
充分发挥劳模作用,弘扬劳模精神,是广大职工创造美好生活的强大精神力量,更是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生动体现。省政协委员,省总工会党组成员、副主席饶冬梅代表工会界别发言建议,广泛宣传劳模工匠先进事迹,使他们成为新时代“网红”;大力举办劳模工匠大讲堂,积极打造劳动公园和劳动大道;加强学校劳动教育,厚植劳动精神。
继续做好劳模工匠疗休养、健康体检及关怀慰问等工作,开辟劳模工匠就医绿色通道,向他们赠送大病和意外伤害保险;定期安排劳模工匠到先进企业参观考察、到名校党校学习培训;出台劳模工匠在交通出行、旅游等方面的优惠政策,增强劳模工匠获得感。
妇联界别
鼓励中小学幼儿园到社区开展家庭教育指导
省政协委员,省妇联党组成员、副主席肖晓兰代表妇联界别发言建议,加强社区家长学校或家庭教育服务中心等站点建设;实现辖区内教育机构、企事业单位、公益社会组织、校外培训等机构的资源共享;发挥辖区内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站)、公共图书馆、博物馆等场所作用,推动设施统筹、信息共享、服务联动。
发挥家庭教育指导中心和家教讲师团作用,加强社区家庭教育指导者的专业培训;鼓励中小学、幼儿园选派教师到社区家庭教育指导服务站点,为家长提供公益性服务;吸纳具有专业知识和技能的志愿者,壮大和优化家庭教育工作者队伍。
以家庭日益多元化的需求为导向,分类探索精准化家庭教育指导服务;运用网络新媒体技术,开展社区家庭教育线上指导服务;针对困境、留守流动儿童家庭,提供“点单式”上门服务。
共青团、青联界别
丰富网络传播渠道 创新红色文化传播模式
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青少年是爱国主义教育的重点对象。省政协委员,共青团宜春市委书记、党组书记涂婷婷代表共青团、青联界别发言建议,不仅要发挥主流媒体作用,还要丰富网络传播渠道,创新红色文化传播模式,扩大爱国主义在青少年群体中的影响力。
分年龄、分层次、分类别建立“红色接班人”培养体系。加强高校和中小学思政课教师、高校辅导员和少先队辅导员队伍建设,补齐乡村学校思政教师短板。建立符合思政课教师、少先队辅导员职业特点的职务职称评聘制度,解决师资力量不足和职业认同感低的问题。
经济界别
加大力度支持企业设立自主创新专项基金
助推省属国有企业实现高质量跨越式发展,省政协委员,省国资委党委委员、副主任江尚文代表经济界别发言建议,引导省属国有企业依靠自身力量在自主创新上进行突破。支持企业将创新能力、创新成果及其产业化程度作为重要的分配标准。
进一步加大力度支持企业设立自主创新专项基金,着重用于引进技术的消化吸收再创新。探索建立风险投资体系。建立科技创新激励和奖励制度,每年从国有资本经营收益中安排专项资金,用于鼓励企业加大研发投入等创新活动、奖励科创先进集体和个人。
工商联界别
建设一批产业研究院和创新综合体
在制造业方面,省政协委员,省总商会副会长、赣州市工商联主席、虔东稀土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兼总经理龚斌代表工商联界别发言建议,以科技创新为基础,在航空、中医药、新能源新材料、电子信息和新型光电、新能源汽车等领域,组建国家级、省级制造业创新中心。依托优势产业集群,建设一批产业研究院和创新综合体。推动“江西制造”向“江西智造”转型。
优化制造业空间布局,推进省工业园区产业板块向产业集群转变。根据不同产业及企业的特点,因“型”施策,做大产业,做强企业。
政协吉安市委员会
新增1个国家级生物医药产业基地
为加快生物医药产业发展,省政协委员、吉安市政协副主席边晓玲代表政协吉安市委员会发言建议,将生物医药大健康产业纳入全省“十四五”专项规划,争取列入国家“十四五”重点产业规划。到2025年新增1个国家级生物医药产业基地,新增1000亿元的产业规模。形成国内有重要影响的生物医药大健康产业集群。
启动全省“生物医药企业100强培育计划”,实施“一企一策”助济生、桑海等制药企业做大做强。设立规模10亿元的江西生物医药大健康产业发展基金,带动一批“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发展。搭建生物医药大健康产业融资平台,降低贷款门槛。
政协抚州市委员会
完善提升泰和乌鸡等国家级保种场建设
农业种质资源是保障国家粮食安全与重要农产品供给的战略性资源。省政协委员、抚州市政协副主席、民盟抚州市委会主委章克敏代表政协抚州市委员会发言建议,将农业种质资源保护利用纳入我省“十四五”农业农村发展规划范畴。推动省级畜禽、水产种质资源库等项目建设,继续争取国家南方生猪种业工程技术中心(遗传资源保存与选育中心)立项。完善提升泰和乌鸡、广丰白耳黄鸡、兴国灰鹅、吉安红毛鸭、玉山黑猪、东乡花猪等国家级保种场建设。
请输入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