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足疫情防控的“绣花工夫”

近日,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新闻发布会指出,疫情防控层层加码和“一刀切”既是一种懒政,也是对宝贵防疫资源的浪费,并要求北京以外省份严格做到“六个不”,向那些不良行为和现象亮出了“黄牌”。

疫情防控“外防输入、内防反弹”“人物同防”每一项工作都需要下足下够慎之又慎、细之又细的“绣花工夫”,反观层层加码、一刀切的懒政,折射出的是一些党员干部思想上麻痹大意,面对形势盲目乐观,面对成绩自我陶醉,面对困难束手无策,只好以这种简单粗放的“擀面式”手法应对,如何能做好疫情防控的“绣花”工夫?故而,这些“擀面”干部的当务之急,是要迅速转变思维方式,踏踏实实拿出绣花的手法,才能以最低的资源消耗达成最大的防控效果。

做好疫情防控的“绣花工夫”,要提高站位。层层加码、搞一刀切,这些懒政行为归根到底是缺乏责任心,往小了说是岗位职责层层失守,搬出形式主义官僚主义那一堆老套路、旧黄历来应对疫情,效果自然大打折扣,最终也必然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往大了说是政治责任、政治立场层层失守,既是对党中央重大决策部署的漠视,也是对人民生命安全的无视。各级党员干部都必须提高政治站位,对疫情防控这样的“国之大者”必须做到眼睛亮、见事早、行动快、措施实、作风硬,要坚决把属地责任担起来扛起来,切实做到知责于心、担责于身、履责于行,拿出抓铁有痕、踏石留印的工作作风,扎扎实实把疫情防控各项工作抓紧抓实抓细抓小。

做好疫情防控的“绣花工夫”,要吃透政策。全国进入统筹经济社会发展和常态化疫情防控阶段以来,特别是随着冬春季节气温骤降、国外疫情持续蔓延,党中央、国务院根据辽宁、吉林、黑龙江、河北等地疫情传播特点,针对性地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形成了冬春季节疫情防控政策体系。政策是我们应对疫情最有力的武器,各级党员干部必须对疫情防控政策了如指掌,做政策的明白人,而不是糊涂虫,坚持以系统观念落实政策,把各项政策贯通起来,真正学透弄懂,并不折不扣的加以执行。

做好疫情防控的“绣花工夫”,要知己知彼。俗话说,知己知彼,百战不殆。如果一个地方的党员干部对新冠病毒的传播途径、渠道知之不详、不细,甚至知之甚少,这是典型的敌情不明。如果再加上对自身所面临的疫情形势盲目乐观自信,对哪些环节节点存在风险隐患语焉不详甚至毫不知情,那么当面对疫情威胁或者疫情发生的时候,应对方式自然而然就会简单粗暴,甚至束手就擒。各级党员干部对疫情防控的方方面面,包括对外防输入、内防反弹各方面各环节风险隐患都要做到心知肚明、了然于胸,这样才能胸有成竹,有力有序有效应对。

做好疫情防控的“绣花工夫”,要因地制宜。幅员辽阔、人口众多、文化差异是我国的基本国情,每个地方都有每个地方不同的地域特点和风俗习惯,尤其是河北的疫情暴露出农村地区疫情应对意识薄弱、管控松懈。当前正值春节,不同地区农村人员聚集各有特点,有的外出务工人员扎堆返乡,有的红白喜事大操大办,这些都不同程度增加了疫情传播风险。因此,各级党员干部要经常深入基层、深入群众,对自身所在地的实际情况、民风民俗要做到烂熟于心,并根据国家相关政策,有针对性地形成精准防控措施,而不能教条式的生搬硬套、简单执行,这样动作必然出现偏差,效果也会大打折扣。

节点就是考点,群众过节,干部就要过关,春节即将来临,疫情防控形势严峻复杂,不容丝毫懈怠,各级党员干部要坚决克服麻痹思想、厌战情绪、侥幸心理、松劲心态,迅速抛弃“擀面”式做法,练就“绣花”本领,切实构筑疫情防控的坚固防线,让人民群众的获得感成色更足、幸福感更可持续、安全感更有保障。(肖鹏)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