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禁带手机”,各方都要“准备好”

记者1日从教育部了解到,教育部办公厅近日印发《关于加强中小学生手机管理工作的通知》要求,中小学生原则上不得将个人手机带入校园。确有需求的,须经家长同意、书面提出申请,进校后应将手机由学校统一保管,禁止带入课堂。

手机对孩子带来的危害看得见、摸得着,真的是立竿见影,“禁带手机”的规定切合不少家长的所盼。从媒体平台设置相关话题的留言情况来看,也印证了这样的判断。因为支持,所以准备。相信,广大家长定会用“准备好了”积极响应这一为孩子成长着想的规定。

当然,“禁带手机”面前,仅家长准备好了,显然不够。之所以要给孩子手机,为的是联系与接送方便。好多时候,一旦联系不上带来的则是家长和孩子两头的急得团团转。一回两回也许可以忍受,但联系不上次数多了,注定家长就会突破原则支持孩子重返“带手机入校时代”。那么,联系得上,谁来保障?任务自然落在学校和老师的身上。“应通过设立校内公共电话、班主任沟通热线等途径,解决学生与家长通话需求。”这样的通知要求,需要相关方面说“准备好了”。

“原则上不得”的另一种解释,就是“确有需要可以”。不过,对家长来说,纠结的还不是有孩子带手机进校园的问题,而是带进校园的手机如何管住管好的问题。管不住管不好,课堂上、课后乃至放学孩子的“一起玩”,同样影响孩子视力、在学校的专心学习,同样会沉迷网络和游戏。躲进寝室的被窝里也要玩,谁说这不是沉迷?确有需要带进校园的手机如何管住管好,需要相关方面说“准备好了”。

作为家长岂会不知手机对孩子带来的危害,但面对必须要在手机上完成的作业,也不得不给孩子以手机完成作业。孩子在做作业,不可能一直守着吧?一旦视线转移,谁又能保证孩子不是边做作业边玩手机?事实上,只要作业在手机上布置,又特别是在手机上完成,孩子接触电子产品就在所难免。所要完成的作业能否在学校就布置好,尽可能地不要求孩子上网完成,需要相关方面说“准备好了”。

从通知要求来看,似乎把该考虑到的问题都考虑到了,比如要求将手机管理纳入学校日常管理,应通过设立校内公共电话、班主任沟通热线等途径,解决学生与家长通话需求,不得使用手机布置作业或要求学生利用手机完成作业,还有谁来开展工作指导的问题,谁来加强日常监督的问题,谁来加强教育引导的问题,也都有具体的要求。可以说,这些要求对于中小学生的手机管理都至关重要,需要各相关方面说“准备好了”。(李强)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