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春运母亲”身上感受变与不变

2010年春运,在江西南昌火车站广场,一位年轻母亲背上的巨大行囊压弯了她的身躯,手里的背包眼看拖地,但揽在右臂中的婴孩整洁而温暖。这张经新华社记者周科拍摄的“经典”照片一经发布便迅速走红,成为当年的春运“网红”。

“春运母亲”之所以能够直击每个人的心灵,给每个人带来感动与震撼,是因为她是每个平凡人用力生活的写照与缩影。同时也是对女子本弱,为母则刚的生动诠释。为了能够让子女得到更好地教育和更多的发展机会,她毅然走出大山,外出打工。她以一个“小人物”的姿态演绎出每个平凡人奋力摆脱命运,创造幸福生活的生动故事。每个平凡人都能从“春运母亲”的身上看到一个真实的“自我状态”,进而引发强烈的情感共鸣,达到自我情感的充分释放。尤其是在每年春运的时间段,当看到“春运母亲”的照片,更加能激发出底层大众对讨生活、过日子的艰辛和不易的情感认同,这种在心灵上无声的碰撞,将普通大众的情感汇聚交织在一起,相互照耀,互相温暖,从而在抱团取暖中携手同行,共同进退。

11年后,当新华社记者周科经过漫长的寻找,终于在千里之外的大凉山和这位母亲再次重逢。当镜头再一次聚焦到这位名叫巴木玉布木的母亲身上时,她脸上拮据的窘境早已烟消云散,面容舒展。11年时间的跨度,没有消磨掉这位母亲的意志,没有压垮下这位母亲坚强的肩膀,她将生活过的有滋有味,打理的井井有条,一手创造了自己的幸福“小日子”,活成了现实生活中的“大女主”。

美好生活是由自己创造的,用力前行的人终将不会被辜负。在同行的路上必定有更多的人在为生存和生活奔波忙碌,正是由于心中始终保持着不变的刚强与坚毅,对摆脱命运的顽强与倔强,对实现理想生活的坚定信念,才能将情感相互交织、相互认同、相互鼓励,奏响出自我奋斗的“命运交响曲”,在新时代的历史长河中响绝余音,绕耳不退。

不变的是信念,转变的是思维。如今巴木玉布木的家从小土坯房变成了家电齐全的大瓦房,年收入从几千元增加到10万元,这一切都得益于国家脱贫攻坚的发展战略。正是在国家脱贫攻坚的大背景下,巴木玉布木的家庭主动求变,适应时代发展潮流,转变生产生活方式,才能顺利搭上国家改革发展的快车,享受到巨大的社会红利,改变自己的生活状态,提高了自己的生活水平,最终鼓足了“钱袋子”,挺直了“腰杆子”。

“家是最小国,国是千万家”。在过去的8年,我国有近1亿贫困人口实现脱贫,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绩。目前,我国正处于“两个一百年”的历史交汇期,2021年又是“十四五”规划的开局之年,国家和政府相继制定出台了诸多政策,为彻底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的有效衔接提供了“火力支持”。我们要紧紧抓住机会,转变旧有的生产生活方式,跟上时代发展的潮流,踏上改革开放的快车,破解“贫穷局”,打通“致富路”,实现自己的小康梦。

穷则变,变则通。在个体命运与时代洪流的交集中,只要我们把握住发展的契机,坚定自己的理想信念,转变生活的思维模式,迈出刚健勇毅的步伐,努力打拼,乐于奋斗,定能与国同兴,最终到达诗和远方。(杨亚雄)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