戏曲“线上见”!江西“老戏骨”成短视频直播间新网红

当前,短视频、直播持续火爆,越来越多的戏曲院团、戏曲爱好者纷纷通过制作短视频、现场直播等方式,把戏曲搬到线上,让越来越多的观众得以了解传统戏曲艺术。连日来,记者采访我省部分戏曲院团、文化馆发现,戏曲文化正在向线上蓬勃发展,他们探索以不同的传播方式搭建“云戏台”,展现传统戏曲的别样美。

▲江明在为演员拍特写。胡尹川 图

▲图为1月15日省赣剧院举行的直播活动现场。省赣剧院供图

走访

短视频记录日常训练展现戏曲魅力

当传统戏曲艺术走上“云端”,它和网络会擦出怎样的火花?带着疑惑,记者走进省赣剧院一探究竟。

20日上午9时30分,省赣剧院青年演员江明把手机架在一台小型三脚架上,开始了他的短视频拍摄工作。江明告诉记者,他负责拍摄剧院演员们的训练日常、剧目的排练进展、演出的现场情况等。

记者跟随江明的镜头走进排练厅,一群刻苦练功的演员立即映入眼帘,在老师的带领下,他们反复训练着基本功,正腿、旁腿、飞脚、下腰,连翻五六个跟头也不在话下。江明录制了几个大场景后,将镜头转向一位正在练习下腰的演员。数秒后,演员起身,发现自己被拍下,冲着镜头害羞地一笑。

“记录演员们的日常训练,我觉得特别有意义,有时候拍完短视频,大家会抢着看我拍摄的内容,欣赏或推敲自己的动作。拍摄时,我会尽量多找一些角度拍摄,现在还在摸索阶段。”江明说。

江明告诉记者,去年因为个人兴趣,他接触到了短视频制作,起初是以个人的名义将与赣剧有关的视频上传到网上;随着剧院越来越重视线上传播,他开始负责剧院官方视频账号的制作。从去年4月到现在,他持续更新“江西省赣剧院”的抖音账号,通过镜头传播赣剧的魅力。

尝试

直播让古老的赣剧唱响“云端”

除了短视频制作,直播也是当下热门的传播途径,各地剧院纷纷举行“云演出”直播。

为探索更多的创新,直播内容不再仅限于演出,今年1月15日,省赣剧院牵手全球旅游“马蜂窝”App直播平台,将演员当日的日常训练进行了全程直播。该直播分上午、下午两场,共六个小时,吸引许多年轻人围观。

为了这场直播,省赣剧院所有的演职人员下足了功夫。出镜的演员除了要展示戏曲的美感,还要跟网友讲解赣剧知识,直播中还时不时地向网友演示如何发声、化妆,讲述戏曲背后的故事。

“当天的直播,我主要是为大家展示折扇组合与水袖技巧。在展示技巧之余,我还讲解了戏曲知识,这对我来说是一个挑战。直播前,我怕自己讲解得过于专业会‘吓’跑网友,想了不少办法,努力寻求专业性和娱乐性之间的平衡,让大家能够真正欣赏到赣剧之美。”省赣剧院国家二级演员朱莹莹说。

同样参加了这场直播的省赣剧院青年演员黄梓倩告诉记者,作为当下流行的传播方式,直播有利于赣剧的传播,“我们仍在不断探索传统戏曲该如何与当下直播潮流更好地融合,希望以直播的方式揭开赣剧世界的美”。

新时代的传播方式,为省赣剧院搭了一个大舞台,让古老的赣剧唱响“云端”。直播结束后,新西兰旅游公司向省赣剧院表达了合作意愿,希望把赣剧文化与旅游经济相结合。

发展

戏曲“线上见”队伍日渐庞大

随着线上传播日益火热,南昌市文化艺术中心采茶戏演员李文芳从去年开始,便在抖音上更新采茶戏的相关视频,上传采茶戏的表演、排练以及近期演出的公告。许多人看到她的抖音后,慕名去现场看演出。

“现在直播和短视频都十分‘跑火’,有时候戏迷会给我发很多他们录制的采茶戏演出视频,还有网友会在视频底下留言催我们多更新一些作品。”李文芳说。

除了专业戏曲院团,不少民间爱好者也纷纷登上直播舞台,展示戏曲魅力。本月初,由省文化馆主办、南昌市文化馆承办的“文化过大年 新春奏华章”江西省南昌市文化馆总分馆文艺成果网络展演在南昌市群星剧场举办,由民间戏曲爱好者组成的南昌海鸥京剧社借此机会登上直播舞台,吸粉无数。

举措

戏曲多媒体资源共享 备受网友追捧

为了拓宽市民接触文化艺术的渠道,省文化馆在春节期间推出了“新春资源大拜年暨线上资源展播活动”,市民通过江西省数字文化馆网站以及江西省文化馆微信公众号,可以观看到省文化馆制作的赣剧多媒体资源库、江西风景独好、中国儿童书法动漫(江西篇)、艺术慕课等数字资源,还有全国其他省市提供的共享资源。

省文化馆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从去年开始,省文化馆搭建了赣剧多媒体资源库,网友只需通过网站和微信公众号便可了解赣剧文化。下一步,省文化馆将制作江西地方剧种采茶戏的多媒体资源库,让市民可以随时随地学习戏曲文化。

此外,为了推进全民艺术普及,省文化馆推出艺术慕课数字资源库,市民可免费观看资源库中声乐、舞蹈、戏曲、器乐、书法等课程。戏曲课程由国内顶尖的戏曲老师授课,为普通老百姓打开了一扇接触传统戏曲的大门。

建议

“内容为王” 探索戏曲线上传播新路径

传统戏曲艺术如何“线上见”?传统艺术该如何与线上传播相融合?线上传播传统文化面临哪些挑战?记者就此采访了相关领域的两位专家。

中国曲艺家协会会员、江西省曲艺家协会副主席刘阳洋介绍,传统文化艺术线上传播方式主要分为两类:一种是通过直播、线上视频给广大文艺爱好者进行网络授课,另一种是精品节目的线上展播。

“当下的线上文艺公益培训以普及性、大众性、基础性为主,而对于中、高阶段的文艺知识特别是技能传授,则不及面授那么直接和有针对性,因此,网络授课普遍难以解决个性化教学的需要,很难做到因材施教。”刘阳洋说,“线上培训可以更加系统化,根据受众不同的文艺基础,开设初、中、高不同阶段和不同专业的网络课程,让市民有更多的选择,这样的话,可能收效会更好,也能在一定程度上解决长效问题。”

在省赣剧院院长李媛媛看来,线上传播传统戏曲既是一个好的机遇,也是一种挑战,“我们正在探索一条适合戏曲线上发展的道路,比如选取戏曲精彩片段进行短视频传播,让戏曲走进校园和景区,并结合线上宣传的形式加以推广”。

李媛媛告诉记者,戏曲“线上见”走的是一条在传承中创新、在创新中发展的道路,应以“内容为王”,在保持传统戏曲精华的同时,如何让戏曲的题材、内容、表演程式等适应网络化的审美,如何更加贴近现代人的生活,这对戏曲从业者而言是更大的挑战。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