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握师德的“尺度”

近日,网传天津一老师攀比家长收入歧视学生,引发舆论关注。对此,津南区教育局通报称该教师已被停职。

教师是一份崇高职业,教书育人的职责和本领,不仅体现在教学能力上,还体现在“言传身教”示范之中。老师们的一言一行,不仅展现自身的素养,还能潜移默化影响学生的三观养成。曾经看到这样的一条新闻,一位老师精神疲惫,但是依然在上课前整理衣着、保持微笑,只为给学生一个好的精神状态。

反观新闻中自带“优越感”的这位老师,或许是过往接触了太多“非富即贵”的家长,带着“有色眼镜”看平民家长,言语“刺耳”,令人不舒服。往小地说是价值观出现了偏移,往大地说是师德错位,德不配位。这样的言论,不仅贬损了自身修养,更是背离了“学为人师,行为世范”的精神品质。校园这块纯净的净土,不该被社会不良风气所玷污;学生这块心灵纯洁的璞玉,不该因家长收入而区别对待。如此为师,确实对不起手中的“粉笔”。

因“出格言论”被停职,还受到舆论声讨,被上了一“思想课”,这是这位老师始料未及的。教师所在,处处是课堂。这也提醒着我们老师,不管是在何种环境,不管是面对怎样的家长,都要谨记自己是老师的身份,做到谨言慎行,时刻做好修身之学、为师之道,渡人先渡己,育人先育德。把教师这份崇高的灵魂天职守护好,并非靠成绩高低、金钱收入多少来衡量,而是体现在学生的受益程度。师德的尺度里,不仅言行要有分寸,还要有风度、温度、态度甚至高度,才能让人敬仰,受人尊重。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