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5日上午,十三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在北京开幕。
江西网络广播电视台讯(记者 良保 陶望平 实习生 肖平华)3月5日,十三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在北京人民大会堂开幕,江西各界干部群众通过网络、电视等形式观看开幕大会和李克强总理作政府工作报告,乡村振兴、文化教育、民生实事等成为热议话题。
致力乡村振兴 打造秀美乡村
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到,2020年坚决打好三大攻坚战,主要目标任务如期完成,年初剩余的551万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52个贫困县全部摘帽。
“经过8年脱贫攻坚,实现了贫困县全部摘帽,贫困人口全部脱贫的辉煌成就。”江西省扶贫办村庄建设处一级调研员徐国林深有感触地说,这充分展现了社会主义制度集中力量办大事的优越性,充分凝聚了全国人民的智慧和力量。
徐国林表示,下一步工作中,在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的同时,我们要做好全省乡村振兴工作,做大做强产业振兴,推进乡村建设行动,提升农村乡风文明,加大乡村人才队伍建设,加快打造宜居宜业宜游的秀美乡村。
“政府工作报告中多次提到不断推进新型城镇化和乡村振兴,感受到政府对乡村振兴的重视。”省社会科学院鹰潭分院副院长、鹰潭市社联副主席揭昌亮说,脱贫攻坚取得胜利后,“三农”工作重心将实现向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历史性转移。
作为基层干部,上饶市广信区政府办公室工业财税贸易股股长陶君对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到的“做好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内容十分关注。陶君表示,将在今后的工作中真抓实干,务实创新,不断巩固和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做好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全面推进乡村振兴。
法治乡村建设是乡村振兴的重要内容。作为政法战线的老兵,南昌市青山湖区司法局党组成员、政治部主任陈巨龙表示,将充分发挥司法行政部门精准普法等职能,为乡村振兴工作提供更好的法律服务和保障,高质量推进乡村法治化进程,为乡村振兴工作保驾护航。
关注科教文化 满足群众期待
“在今年两会热词中,‘教育改革’排在很靠前的位置,这也说明了大家对于教育充满了更高的希望和更多的期待。”南昌师范学院学前教育本科生黄佳馨说,作为一名师范生,要学好专业知识,勇担重任,积极回应人民群众的殷切期盼,努力成为让群众满意的人民教师。
江西高校师生收看十三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开幕式
江西农业大学发展规划研究中心主任胡永升说:“政府工作报告中强调大力推进一流学科建设,强调把科技自立自强作为国家发展的战略支撑,强调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促进农业稳定发展,尤其让我深切感受到农业高校发展的机遇广阔。”
“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到,加强文物保护利用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更好满足人民群众精神文化需求。”刚刚走上工作岗位不久的肖曼丽说,随着老手艺人的日渐凋零,一些非物质文化遗产也在慢慢消失,报告中的这一要求让她对非遗保护充满更多期待。
肖曼丽建议,社会各界要看到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魅力,“要通过产业化发展来增加非遗活力,让非遗在产业化发展中更好地发出熠熠光辉。”
服务社会民生 体现“人民至上”
“在政府工作报告里,我们体会到了浓浓的‘以人为本’‘人民至上’的发展思想。”江西师范大学科学技术学院文法学院党总支副书记洪紫英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今年要有序推进疫苗研制和免费接种,新开工改造城镇老旧小区5.3万个,保障农民工工资及时足额支付……这些民生承诺直抵人心,中国共产党用实际行动给人民注了一剂强心剂。
“‘十四五’时期是我国实现新的更大发展的关键时期,也是党的检察事业夯实基础、深化发展的关键期。”南昌市人民检察院政治工作综合处处长洪放表示,在今后的工作中,将正确履行法律监督职能,促进“四大检察”“十大业务”全面协调充分发展,在推动检察工作自身高质量发展的同时,全力服务保障好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南昌市公安局红谷滩分局沙井派出所收听收看十三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开幕式
基层公安派出所民警,是公安系统中与群众打交道最多、和群众距离最近的人。“这几年,我们推出了不少便民服务举措,但便民服务只有起点,没有终点。”南昌市红谷滩公安分局沙井派出所负责人熊汗仁表示,在今后的工作中,将继续做好打通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把优质便捷的服务从面对面办理升级为“网上办”、“指尖办”、“一次办”,在实现更好为民服务的同时,也不断优化营商环境。
2021年是“十四五”规划的开局之年,也是中国共产党建党100周年。采访中,江西各界干部群众纷纷表示,站在“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点上,一定会立足本职工作,砥砺奋进、开拓进取,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不懈奋斗。
请输入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