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之计莫如种谷,十年之计莫如种树。
春暖花开,万物复苏。这个初春,植树节悄然而至,全国各行业都在努力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像呵护自己眼睛一样对待生态环境。植树造林是生态修复的重要措施,是实现天蓝、地绿、水净的重要途径。这项绿色民生工程,你我都是参与者、受益者。
绿色是大自然的底色,生命的象征;森林是人类赖以生存、地球生态环境须臾不可或缺的极为宝贵的资源。这几年,我国的生态环境有好转之势,但雾霾、沙尘暴等天气的存在提醒着人们生态环境的脆弱。改善生态环境,需要人们付出持之以恒的努力。植树造林,能够涵养水源、保持水土、净化空气,营造清新的气候。植树造林的人多了,祖国大好河山有更多的树木、树林,可以巩固生态环境好转的势头。在全国两会迈开新征程的关键时刻,我们又在春天里接续培植新的绿色希望。
挥锹播绿植树节变“植树月”。植树非小事,植树就是“植”民心,就是根植人民对环境的信心,对党和政府的放心和对工作生活的安心。十年树木,百年树人,种树的道理也是育人的道理。通过这个节日提高我们爱护环境的意识,让生态文明观念和意识深入人心,让“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落地生根,在孩子们心中种下一棵绿色树苗,这也是植树节的题中之义。
植树造林是一种美德,当我们播下一颗绿色的种子,就撒下了一片五彩的希望。一年又一年,一代传一代,我们致敬植树先锋、治荒典型、治沙楷模,这就是植树节的主题,形成了“全民植树”的节日习俗,涵养了“守护生态”的节日文化,提高人们的生态环境意识,达成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共识,增强人们保护环境的行动自觉。
“纤纤不绝林薄成,涓涓不止江河生。”只有日积月累植树造林的潜功,才能造就青山叠翠、江山如画的显功。进入“十四五”我们既要植下一片片新绿,更要借机播撒生态绿色理念,全国动员、全民动手、全社会共同参与,用足植树造林、增绿护绿的功夫,我们就一定能不断创造更可持续的发展条件和更加宜居的生活环境,建设好天更蓝、山更绿、水更清的美丽中国。(文/雷宁 图/师梦瑶)
请输入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