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草根红三代的“雷锋”故事

一个人做一件好事不难,难的是一辈子做好事。

在革命摇篮井冈山,有一位普通而不平凡的红军后代龙潭景区保洁员江满凤,她本可以过着富足悠闲的生活,却坚持用一生的时间弘扬井冈山精神、传承红色基因、践行雷锋精神、书写人间大爱。

她,信仰坚定,不辞辛劳,坚守25年,以唱井冈红歌的方式,义务向1800余万游客宣传井冈山精神,拒收150余万元“辛苦费”,被称为井冈山上的红色“百灵鸟”。

她,甘守清贫,播撒爱心,坚守18年,以结对帮扶的方式,挤出32万余元,资助贫困学生82人,被称为井冈山上的“春蕾妈妈”。

她,乐善好施,助人无数,坚守8年,照顾敬老院46位孤寡老人,捐款捐物23万元,被称为井冈山上的“好闺女”。

德馨九州,感动南北 。现年51岁的江满凤,书写了一位草根红三代的“雷锋”故事,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赞誉,荣登2019年“中国好人榜”,获评2010年江西省劳动模范、2011年首届全国旅游风采人物、2012年江西省创先争优优秀共产党员等荣誉,被中央电视台、人民日报、新华社等50多家媒体报道,点赞“粉丝”遍布全国各地。

信仰坚定,义务传唱25年,成为井冈山上的红色“百灵鸟”

井冈山小井村,是江满凤的家乡,也是一片浸透着红军烈士鲜血的地方。当年,小井红军医院130多名重伤病员和医务人员就牺牲在她家房子对面的一块稻草田里,最小的年仅14岁。

江满凤的爷爷江治华,1927年参加革命,是一名红军文艺宣传兵。1929年随主力红军下山后,给家中寄过最后一封书信,以后就杳无音讯,唯一留给家人的就是一本记录了30多首的井冈红歌本。

从小,江满凤在这片红土圣地浸染着、成长着,一直把爷爷留下来的红歌本当作珍宝,梦想着继承爷爷的遗志,成为一名红色文艺宣传兵,让井冈精神代代传、革命圣火永不灭。

她是这样想的,也是这样做的。1997年,江满凤被聘为龙潭景区保洁员后,每天清晨七八点钟扫完地,便直接留在山上义务传唱爷爷留下的《红军鞋》《送郎当红军》《人民军队忠于党》等井冈红歌,这一唱就是25年,从花样年华唱到知天命之年。

龙潭景区山高水急、坡陡路滑,很多游客走到一半就体力不支,累得走不动。每次,游客疲惫不堪时总能听到江满凤的井冈红歌,歌声就像一串串奋进的音符,激励着他们攀登前行。

见到江满凤后,许多人感言,从歌声中听出了亲人当年送别红军时的不舍,感受到了当年红军的艰难困苦,体会到了现在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是红军烈士用生命和鲜血换来的……说完后,还纷纷掏出50元、100元不等的钱来感谢江满凤。

唱红歌时,几乎每次都有人给辛苦费,甚至有的团队委托导游一次性给1000元以上,然而江满凤都一一谢绝了。

原来,江满凤有两条自律原则,即“不收取红歌费、不接受礼品赠送”。25年来,她累计拒收辛苦费达150余万元。

2008年,央视大戏《井冈山》在井冈山实地拍摄,江满凤婉转动听的红歌《红军阿哥你慢慢走》深深打动了导演,最后被定为电视剧的主题曲,并特邀江满凤去北京录制歌曲,承诺版权转让、制作等报酬高达70多万元。

这对于一个丈夫在家务农、两个女儿都在上学、自己仅做着一份保洁员工作的普通农民家庭来说,无疑是一笔巨款!然而,江满凤又毅然拒绝了。

很多人不理解,说她傻,每天唱红歌的收入比保洁员的工资还高,卖红歌的版权钱几十万,怎么就不知道要。特别是空闲时,天还没亮,她就要去打猪草,去菜地里施肥,靠发展种植、养殖业赚点家用钱,这越发让人觉得不可理解。

面对世人疑惑的目光,江满凤这样解释:“我绝不能用爷爷留下的精神遗产去“赚钱”,革命先辈用鲜血铸就的井冈山精神不容亵渎!”

近年来,随着红色旅游的火爆,前来井冈山参观的游客络绎不绝,江满凤也乐此不疲,每年坚守景区至少240天,年复一年地传唱井冈红歌。

看到江满凤对义务唱红歌事业这般痴迷。家人们只有默默地支持她,平时的家务活尽量让她少承担,把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投入到弘扬井冈山精神中去。

其实,唱歌也需要精力,但江满凤的身体并不好,月子里曾撂下了不少毛病,眼晴也受过伤。为了弘扬井冈山精神,她也是蛮拼的,经常带病坚持唱红歌,每天至少在景区唱2个小时以上,每年至少为游客唱红歌3000余首,就像一只不知疲倦的“百灵鸟”。

25年来,她还先后为来到龙潭景区的党和国家领导人唱过红歌,应邀走进中央电视台《心连心》《星光大道》等栏目传唱井冈红歌。

闲暇时,她会来到中国干部学院、江西干部学院等地讲爷爷的红色故事,也会走进学校教孩子们唱爷爷留下来的红歌,用红歌传承井冈山精神,让后辈们更加珍惜今天的生活。

甘守清贫,资助82位学生,成为井冈山上的“春蕾妈妈”

最美乃是善相随。江满凤因家境贫寒,儿时就告别了心爱的课堂,小学毕业后便回家种地,经常跟随父亲上山采药材,送给生病和困难的村民,并从来不收药钱和回馈物品。

耳濡目染的江满凤成家后,乐善好施,帮人无数,但最想做一件事是帮助贫困失学儿童重返校园,填补自己儿时的遗憾。

2003年,江满凤得知上井村老邹家的2个孩子没钱读书,晚上便掏出放在枕头底下,用油布袋包了三层的300元钱,反反复复数了几遍,放了2张在裤兜里,又忍不住再把最后一张加塞到裤兜里后,便直接送到了老邹家。

这是她第一次帮助贫困学生读书的情景,也让她几个晚上没有睡好觉,生怕丈夫会责怪,毕竟送给别人一个多月的工资了。

无独有偶,在大井教学点,江满凤遇到没钱吃早餐的贫困学生周丽娜,了解家庭情况后,决定帮一把。谁知这一帮,就是十来年,从初中帮到大学,每年给1000元至3000元不等资助金。

陈京是宁冈中学高二学生,2003年父亲因病去世,母亲在家务农,家中共有兄妹4人,都在读书,全靠母亲一点微薄的收入维持生计。2010年,江满凤在一次“春蕾妈妈”活动现场得知情况后,当场拿出3000元钱交给陈京的母亲,并承诺资助他读完大学。

像这样的贫困生还有黄汉英、周莹莹、冯超……18年来,江满凤共资助82位贫困学生,捐助资金达32万余元。

用无私的爱,点亮了贫困学生前行的火把。如今,在江满凤的手机里,随时可以看到孩子们给江妈妈发来的感谢话、祝福语!最让江满凤骄傲的是,这些受助学生中也有不少人成了志愿者,接力爱心棒。

帮助别人,江满凤真是大方,年均捐款近2万元,捐掉了大部分的工资。而对自己却非常抠门,一年到头舍不得买一件好点的衣服,常年穿着工作服,逢年过节穿的也是地摊便宜货。

有一年母亲节,女儿偷偷为她买了件180元的衣服,被她批成“败家子”。

有许多次,外出看病就医,为了省点钱,在家煮好鸡蛋带去当伙食,专挑最便宜的旅社住,甚至为省一元钱公交车费,坚持走路去医院。

小时候,女儿不能理解,在作文里将江满凤描绘成“吝啬鬼”;长大后,女儿才懂得,妈妈是“活雷锋”,省吃俭用的钱全部用于帮助别人。

乐善好施,认领46位老人,成为井冈山上的“好闺女”

有信仰,有追求。在江满凤的心里,最快乐的事就是传唱井冈红歌,最有意义的事就是助人为乐。

多年来,江满凤做好事从不分大小。当同事生重病时,她主动筹资;当炊事员家房子倒塌时,她主动借钱建房;当汶川发生地震时,她捐出一个月的工资……除此之外,她还认领了46位孤寡老人“当亲人”。

早在2013年,在朋友的引荐下,江满凤与黄坳敬老院结下了不解之缘,把46位孤寡老人当成自己的亲人一样来孝敬,吃、住、行等都成了她日常牵挂的事情。

为改善老人用餐条件,她拿出5万元来兴修厨房、添置厨具,让老人再也不用站着吃饭了;为让老人吃好穿暖,她花了10万余元,为老人添衣送被、购买电风扇等生活用品;为增加老人营养,她除了买水果,还搭配购买荤蔬菜,定期给老人加餐。

据敬老院的李建华院长介绍:江满凤先后为敬老院捐款捐物达23万余元,对老人们的关爱是无微不至。

这些年,江满凤的关爱,早已温暖了这群孤寡老人的心,也早已把她当成了自己的亲闺女。有几位老人临终前,都拉江满凤说过同样的话:满凤呀,你就是我的亲闺女,比我的亲人还亲……

不是亲人胜亲人,每次提及敬老院的老人去世,江满凤这个看似坚强硬朗的女人,此时也变得有些哽咽。

江满凤常说:“对于他们的生活保障,我有信心。但是生老病死,让人难以接受。”看着老人一个个相继离世,江满凤心里悲痛万分,很想多陪陪他们,多尽点孝心。

每一次善行,都是高尚的,都具有感染力。每到逢年过节,老人们便早早地站在马路上等候江满凤的到来,每次临走时总要依依不舍地送上一段路。现年91岁的李成英老人对江满凤特别依赖,每次生病不肯吃药,只有江满凤哄着他,才会乖乖吃药。每年,敬老院的老人之间也常常会闹矛盾,不可调和时,只有江满凤来说和,才能有效化解。

去年中秋节时,江满凤做了一个手术,身体没有完全恢复,还坚持要去敬老院看望老人。女儿担心地责怪江满凤为什么这么固执。她说:“我不能让老人的期盼落空,他们需要亲人的陪伴……”

这一句句真诚而朴实的话语,不难看到平凡中的伟大、细微处的真情。

在信仰中生活,在奉献中忙碌。这是对江满凤现实生活的真实写照。引用江满凤的话来说:我还做得不够,如果身体允许,我会永远坚守下去,直到生命的最后一刻。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