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巩固健康扶贫成果,推进健康乡村建设”新闻发布会答记者问

新闻发布会现场(文颖 摄)

4月13日,江西省政府新闻办、省卫生健康委联合召开“巩固健康扶贫成果,推进健康乡村建设”新闻发布会。省卫生健康委党组成员、省计划生育协会专职副会长罗礼生介绍全省健康扶贫和健康乡村建设工作情况。上饶市卫生健康委党组书记、主任王金福,省卫生健康委基层卫生健康处处长刘晓辉,省卫生健康委疾病预防控制处副处长廖立华,省卫生健康委医政医管处副处长陈禹,赣州市寻乌县乡村医生、“全国脱贫攻坚先进个人”潘昌荷出席发布会并答记者问。省委宣传部对外新闻处副处长徐承主持新闻发布会。

中新社记者(文颖 摄)

中新社记者:请问卫生健康系统是如何克服疫情影响,推进健康扶贫攻坚收官之战的?

省卫生健康委基层卫生健康处处长刘晓辉(文颖 摄)

刘晓辉:2020年是脱贫攻坚战的收官之年,面对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全省卫生健康系统认真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关于脱贫攻坚和疫情防控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坚决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重大决策部署,始终把疫情防控和健康扶贫作为重大政治任务和头等大事来抓,全力打好健康扶贫“主动仗”,认真答好疫情防控“加试题”,我省各项疫情清零指标比全国平均时间缩短50%以上,有力地保障了全省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健康、经济社会发展稳定和脱贫攻坚胜利收官。

新冠疫情增加了健康扶贫的难度,对于健康扶贫收官之战,全省卫生健康系统采取更加切实的举措、更加有效的办法,全力打好健康扶贫攻坚收官之战。一是全面落实问题整改。一体推进中央巡视“回头看”、国家成效考核、各类检查督查发现问题整改,强化组织领导,明确整改措施,加强督查通报,实行销号管理,全部问题完成整改并将长期坚持,确保健康扶贫问题动态“清零”。二是全面完成攻坚任务。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健康扶贫攻坚,2020年2月26日印发健康扶贫挂牌督战工作方案,3月4日明确疫情期间健康扶贫工作要求,疫情稍微缓解即召开健康扶贫工作会议,委党组召开专题民主生活会,研究克服疫情影响,深入推进健康扶贫攻坚,确保健康扶贫任务全部完成。三是全面开展监测预警。联合省医保局、省扶贫办建立监测预警机制,对基本医疗有保障突出问题实行动态监测,对重点监测对象落实帮扶政策,加强风险防范工作,确保因病致贫风险精准研判。四是全面对接乡村振兴。我省作为全国7个参会省份之一,参加国家卫生健康委“巩固拓展健康扶贫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政策研讨,围绕“基本医疗有保障”目标标准,巩固提升基本医疗卫生服务供给,积极对接乡村振兴任务要求,提前谋划衔接的政策举措,确保健康扶贫攻坚圆满收官。

香港经济导报记者(文颖 摄)

香港经济导报记者:重大疾病是因病致贫返贫的重要原因,实施“大病集中救治一批”是健康扶贫的重要内容,请问我省在推进大病救治方面,出台了哪些政策举措?群众获得了哪些实惠?

省卫生健康委医政医管处副处长陈禹(文颖 摄)

陈禹:我省于2009年起在全国率先实施重大疾病免费救治工作,坚持尽力而为、量力而行的原则,从社会关注、群众关心的问题入手,优先选择损害群众身心健康严重、诊疗技术成熟、治疗效果确切、治疗费用可控的10个病种纳入免费救治范围;2017年至今又按照国家要求并结合江西实际,逐步对25种重大疾病实施城乡贫困人口重大疾病专项救治,形成“10种重大疾病免费救治+25种重大疾病专项救治”江西体系,有效减轻贫困重大疾病患者看病就医负担。在不断扩大救治病种的同时,整合经费保障渠道、制定救治临床路径、强化定点医院救治管理等措施,积极构建重大疾病救治体系,补齐补足健康扶贫工作“短板”,为保障和改善健康民生贡献力量。截至2020年底,全省已累计救治大病患者157.5万例次,其中免费救治145万例次、专项救治12.5万例次,有效防止一大批患者因病致贫、因病返贫、因病更贫,为城镇脱贫解困工作提供了坚实的健康保障。我省重大疾病救治工作开展以来,得到了中央领导和国家部委领导多次批示肯定,先后有20余个省(市、区)来我省考察交流,五次被评为年度“全国医改十大新举措”。

江西日报记者(文颖 摄)

江西日报记者:请问卫生健康部门在保障农村饮水安全方面有哪些政策措施?

省卫生健康委疾病预防控制处副处长廖立华(文颖 摄)

廖立华:为贯彻落实《中共江西省委 江西省人民政府关于打赢脱贫攻坚战三年行动的实施意见》,实现脱贫攻坚饮水安全目标任务,我委把此项工作当成一项重大政治任务和重点工作来抓,从四个方面做好农村饮水监测:

一是开展安全排查,定期调度进展。会同水利、扶贫部门组成联合核查组,在全省范围内逐村、逐户、逐项“过筛子”,全面开展贫困人口饮水安全大排查和动态清零,建立市、县、乡、村贫困人口饮用水安全台账。我委于2020年4月起,对水质检测工作实行周调度,据统计,全省共完成贫困人口水样检测87043份,检测任务完成率为100.02%。

二是推进项目实施,保障饮水安全。2016年至2020年期间,每年实施城乡饮用水水质监测项目,每年安排项目经费1400余万元,对饮用水开展42项常规指标检测,城市饮用水县区监测覆盖率均保持在100%;农村饮用水乡镇监测覆盖率由74.7%上升到100%。建立了风险预警机制,对监测中发现水质不合格的水样及时向水厂、水利部门通报,农村水样监测合格率由2016年的33.7%上升到2020年的86.5%。

三是加强汛期指导,阻断疾病传播。2020年,受持续强降雨影响,全省多地出现洪涝灾害,为防止汛情、疫情叠加诱发传染病疫情,各级卫生健康行政部门加强水质监测频次和力度,省级派出技术骨干前往鄱阳、余干、都昌等受灾严重地区,指导受灾乡镇饮水设施修复、饮水强化处理、水质检测、水井清洗和饮用水消毒工作,受灾乡镇指导覆盖率达到100%,全省未发生水媒介的传染病流行。

四是创新健康宣教,提高安全意识。会同水利厅、扶贫办联合印制《农村饮水安全须知》。各级卫生健康部门通过“五个一”形式积极开展饮用水安全知识健康教育,即:“一次上门宣传、每户一张宣传单、发送一条短信、打通一次电话、制作一块宣传板”,努力提高村民安全饮水意识。先后共制作健康教育电教片33部、印发宣传材料132万余份,媒体宣传报道524次,开展知识讲座及咨询活动1351场。

贫困人口安全饮水工作意义重大,事关人民群众身体健康、事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下一步,我们将进一步完善工作机制,加强水质监测,保障农村饮水安全。

江西电台记者(文颖 摄)

江西电台记者:上饶市建档立卡贫困人口达到55.7万人,是我省脱贫攻坚主战场之一,请问你们是如何推进健康扶贫的?有何特色做法?

上饶市卫生健康委党组书记、主任王金福(文颖 摄)

王金福:打赢脱贫攻坚战,健康扶贫是重要发力点之一。上饶市紧紧围绕让贫困人口“看得起病、看得上病、看得好病、少得病”的目标,完善政策措施,强化工作机制,创新方法举措,扎实有效地解决我市农村贫困人口因病致贫、因病返贫问题,取得突出成效。主要做了以下几方面工作: 

一是抓保障,筑牢“五条保障线”。实现财政全额资助贫困人口参保全覆盖,农村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全部由财政资助纳入城乡居民基本医保、大病保险、医疗救助等保障范围,实施10种大病免费和25种大病专项救治,贫困人口住院报销比例达90%的适度要求。截至2020年末,累计入院次数50.96万人次,医疗费用总计33.677亿元,人均自付费用2017.74元,切实减轻了贫困患者医疗费用负担。

二是抓慢病,提升受益覆盖面。完善门诊保障机制,出台《上饶市建档立卡贫困人员门诊慢性病管理暂行办法》,扩大了慢性病的病种范围,设立贫困人口慢性病管理中心,把慢性病“小药房”开设到村镇,实现了门诊医疗费用报销与住院报销同质化,有效破解贫困人口门诊慢性病认定不了、报销比例低、门诊住院化、部分药品采购难及鉴定程序复杂等一系列问题。

三是抓整合,解决群众“少跑路”。针对县域外就诊建档立卡贫困患者报销程序繁琐、报销材料多、报销周期长、经办机构分散等问题,在全省率先启动“一网、一门、一次”改革,卫健、民政、医保、保险机构集中办公,开设专门账户,建立“资金池”,全市12个县(市、区)建设县级“一站式”结算服务中心,实行先诊疗后付费,解决了群众县域外就诊报销 “最后一公里”的难题和贫困患者市域内住院垫资负担。

四是抓融合,签约服务更贴心。着眼“家庭医生签约履约不实”,紧盯主动到乡镇(村)卫生院(卫生室)看病的群众,在铅山县试点,全省率先探索推开“服务团队+家庭医生+服务平台”的服务模式,利用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手机APP平台,实现了基本医疗、基本公卫和家庭医生签约系统“三合一”,有效提升了基层医防融合能力,提高了家庭医生签约履约水平,提升贫困群众对家庭医生的依赖度。

五是抓监管,医疗服务环境更规范。推进“优质服务基层行”活动,实现县、乡、村医疗服务有保障;开展健康扶贫领域“过度医疗”专项活动和“三好三化三合理”行动,坚决查处有偿转诊、虚假住院、过度医疗等违规行为,查处问题案件三百余件,有效保障了群众的就医服务质量和医保基金的稳定运行。开展健康扶贫“百日攻坚”行动和挂牌督战,建立分管领导挂点督导制度,推动健康扶贫落地落效。

下一步,上饶市将继续稳定健康扶贫各项政策,按照“四个不摘”要求,健全脱贫人口因病致贫返贫动态监测预警和精准帮扶工作机制,着力提升基层医疗卫生服务能力,巩固拓展健康扶贫成果,为脱贫地区接续推进乡村振兴提供更加坚实的健康保障!谢谢。

江西交通广播记者(文颖 摄)

江西交通广播记者:在健康扶贫攻坚进程中,广大乡村医生付出了辛勤工作、作出了巨大贡献,我们知道,寻乌县村医潘昌荷获得了全国脱贫攻坚先进个人。请问潘医生,你当初为何选择做村医?平常是怎样看病的?有什么体会?

赣州市寻乌县乡村医生、“全国脱贫攻坚先进个人”潘昌荷(文颖 摄)

潘昌菏:我所在的福中村,位于闽粤赣三省交界处,东邻福建民主乡,南接广东差干镇,这里地广人稀,道路崎岖,生活条件艰苦。我是一名土生土长的福中人,我从小就在这个村子里长大,这里的每一个村民都像自己的亲人一样,从小我就树立了扎根农村基层,投身医疗事业的梦想。

自从学医以后,心中一直放不下大山里的几千群众,深山里缺医少药,人们看病非常不方便,大病要出到县城,路途遥远,一些小病忍忍也就过去了。想到这里,我知道这里更需要我,于是,我就在这里干起了乡村医生。我一直记着习近平总书记“没有全民健康,就没有全面小康”的嘱托,用自己的行动去践行这份初心。我也深知,既然选择了从医,就意味着奉献,我始终告诫自己,生命比金钱更重要,行医是为了救死扶伤。

我家里就住在村委附近,以前条件很艰苦,只有几间破旧的土房,用的是简陋的家具,过的是清贫的生活。院子边唯一两间新建的砖房,都是村民自发帮忙建成的,我就拿来用作村卫生室给村民看病,一间做药房抓药、一间做治疗室打针看病,为的就是给前来看病的村民一个良好的看病环境。2017年我村产权公有村卫生室建成并投入使用,建筑面积有120平方米,诊察室、治疗室、药房、观察室等相关硬件设施一应俱全,老百姓看病环境大大改善。

我在村里承担着全村人的基本医疗、公共卫生服务和健康扶贫的各项工作任务,比如开展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定期入户为村里42户建档立卡户提供医疗卫生服务,帮助贫困户报销医疗费、履行家庭签约服务、宣传告知最新的医保政策和卫生防疫知识等。近年来,帮助村里留守老人代缴医保300余人次,帮助住院人员办理转院手续近百次,摸排和协助农户办理慢性病200多人次,并为全村群众建立了《居民健康档案》, 特别对65岁以上老人、孕产妇、行动不便的患者,作为重点健康体检对象,定期随访。

抓药看病,我从来不多收一分钱,不收出诊费,只收一些药品成本费。乡亲们的生活状况我都清楚,我能做的就是为他们看看病,减轻一下负担。村民们如果当时没有钱看病,我就先记着,也不去问他们要,乡里乡亲的,看好病才最要紧。我老伴以前埋怨我说,当个大夫,看病却没有挣到什么钱。我心里却想,只要能把村里人的病看好,我心里面踏实啊。只要我还有一丝力气,我依然还会一如既往,继续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服务家乡人民。我岁数一年一年大了,我也正在培养自己的儿媳,让她能够接手我的这份职业,把这份事业继续下去,最重要的是,大家能在家门口就看好病。

江西晨报记者(文颖 摄)

江西晨报记者:请问进入脱贫攻坚过渡期,在巩固拓展健康扶贫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方面,健康扶贫与卫生健康工作有哪些变化?

刘晓辉:进入脱贫攻坚过渡期,党中央、国务院先后作出《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加快推进乡村人才振兴》和《新时代支持革命老区振兴发展》等决策部署,我省还颁布实施了《乡村振兴促进条例》,国家卫生健康委等部门也印发了《巩固拓展健康扶贫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实施意见》,这些政策均是我省巩固健康扶贫成果、落实健康江西行动、实施乡村振兴规划的依据。健康扶贫和卫生健康工作将结合我省实际,进一步完善政策、细化措施,在保持现有政策总体稳定的基础上,巩固基本医疗有保障成果,推进健康乡村建设。一是“基本医疗有保障”的目标要求有所提升。到2025年,农村低收入人口基本医疗卫生保障水平明显提升,全生命周期健康服务逐步完善;脱贫地区县乡村三级医疗卫生服务体系进一步完善,设施条件进一步改善,服务能力和可及性进一步提升;重大疾病危害得到控制和消除,卫生环境进一步改善,居民健康素养明显提升;城乡、区域间卫生资源配置逐步均衡,居民健康水平差距进一步缩小;基本医疗有保障成果持续巩固,乡村医疗机构和人员“空白点”持续实现动态清零。二是健康扶贫的总体政策稳中有进。保持现有健康扶贫政策总体稳定,继续开展大病专项救治工作,持续做好脱贫人口家庭医生签约服务,规范高血压、糖尿病等主要慢病患者的健康服务与管理。配合医疗保障部门调整完善脱贫人口医疗保障政策,使之更加适合过渡期的目标要求。三是风险防范的制度机制更趋完善。建立健全风险监测预警和精准帮扶机制,对脱贫人口和边缘易致贫人口大病、重病救治情况进行监测,主动发现、及时跟进,做好救治、康复等健康服务,配合落实各项医疗保障政策和社会救助、慈善帮扶等措施。四是健康乡村的建设举措不断增强。深化县域综合医改工作,加强基层卫生服务体系与能力建设,根据基本医疗有保障工作标准,优化基层医疗机构设置,改善设施条件,加强合格医务人员配备,支持地方采取巡诊、派驻等方式,确保农村医疗卫生服务全覆盖,不断提升适应健康乡村要求的健康服务供给。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