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史故事】带镣行——刘伯坚慷慨就义

为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即日起,省委党史研究室与省政府新闻办在江西发布新媒体平台推出“党史故事”系列作品。今天推出第五十二期《带镣行——刘伯坚慷慨就义》。

1935 年3月4日,赣南省军区政治部主任刘伯坚在信丰塘村不 幸被俘。因为国民党政府早已悬赏五万银元通缉他,并将他的照片发到了各“围剿”部队,所以,没过多久刘伯坚就被指认出来了。

敌人的团长劝降他说 :“识时务者为俊杰,以你这样的才华,留 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并许诺刘伯坚,只要他暂时办理脱党手续,便可得到自由和重用。刘伯坚一口回绝 :“我干革命就是顺应历史潮 流,要干革命就会有危险。没有危险就没有革命,没有牺牲就没有 工农大众的解放。”见多次诱降无效,敌人便用十多斤重的铁镣押着刘伯坚游大街,妄图从精神上瓦解他的斗志。刘伯坚昂首挺胸,向 围观的群众频频点头致意,表现出了共产党员宁死不屈的英雄气概, 使敌人的诡计破产。这天晚上,他写下了充满浩然正气的《带镣行》:

带镣长街行,蹒跚复蹒跚, 市人争瞩目,我心无愧怍。 带镣长街行,镣声何铿锵,市人皆惊讶,我心自安详。 带镣长街行,志气愈轩昂, 拼作阶下囚,工农齐解放。

◎ 刘伯坚《带镣行》手稿

后来,敌人又逼迫刘伯坚辨认所有被俘的人,他却坚称都不认识,让许多被俘的同志得以释放。

在生命最后的日子里,刘伯坚写下了几封家书。3月16日,他在给大嫂的信中嘱咐道,不要去找与他有交情的国民党要人冯玉祥、于右任等来营救他,如果去求他们说情,便是“丧失革命者的人格”。 3 月 21 日,刘伯坚留下最后两封信。在给大嫂的信中说 :“弟为中国革命牺牲毫无遗恨,不久的将来,中华民族必能得到解放,弟的热血不是空流了的。”在给夫人的信中写道 :“望你无论如何要为中 国革命努力,不要脱离革命战线,并要尽一切力量教养虎、豹、熊 三幼儿成人,继续我的光荣的事业。”

1935年3月21日,刘伯坚怀着真理必胜的坚定信念,牺牲于江西大余县,时年 40 岁。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