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发布会现场(文颖 摄)
5月10日,江西省政府新闻办、省减灾办、省应急管理厅联合召开江西省2021年“5·12”防灾减灾日活动新闻发布会。省减灾委副主任,省应急管理厅党委书记、厅长龙卿吉发布和介绍有关情况。省减灾办主任、省应急管理厅二级巡视员吴继波,省应急管理厅二级巡视员陈勇,省应急管理厅防汛抗旱处处长李世勤,九江市减灾委副主任、市应急管理局局长曾宪奎出席新闻发布会并回答记者提问。省委宣传部副部长、省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主任傅云主持新闻发布会。
江西卫视记者(文颖 摄)
江西卫视记者:今年5月12日是我国第13个全国防灾减灾日,请问江西省减灾委对今年防灾减灾日活动主要有哪些部署安排?
龙卿吉:根据国家减灾委的统一部署,我们按照“线上线下相结合”的原则,统筹兼顾宣传教育侧重点和覆盖面,在全省组织开展以“六个一”为主要内容的系列宣传活动,具体包括:
一是开展一次线下大型宣教活动。我们将省级层面大型宣教活动首次放在南昌以外的城市举办,具体由九江市、濂溪区承办,计划开展一次防灾减灾集中宣传展示和应急演练。
二是组织一次网络知识竞赛活动。通过省应急管理厅网站、微信公众号等平台,组织开展一次大型防灾减灾知识竞赛活动,向社会公众普及各类自然灾害常识和应急避险知识。为提高社会参与度,我们增强了答题的趣味性,提高了答题的奖励额度。在此,诚恳欢迎社会公众踊跃参与。
三是开展一次风险隐患排查治理。聚焦风险源头管控,突出重点区域、重点单位、重点人群,组织专业队伍开展风险隐患排查。同时,坚持边普查、边运用,组织做好第一次全国自然灾害综合风险普查。对发现的各类风险隐患,制定有针对性的整治措施,最大可能减轻灾害事故风险。
四是开展一次“五进”活动。动员各地各部门因地制宜地开展防灾减灾知识宣教“进企业、进农村、进社区、进学校、进家庭”活动,拓宽防灾减灾宣传教育途径,加大宣传教育力度,提升全民灾害风险防范意识和能力。
五是开展一系列应急演练。动员各地各有关部门针对常见的灾害和事故,组织学校、企业、大型商业综合体、医院、大型居民小区等因地制宜开展包含灾害事故预警、应急指挥、人员疏散和搜救、群众生活救助、物资调运、信息共享等内容的演练活动,提高灾害应急能力。
六是组织一系列宣传报道。在省委宣传部和相关主流媒体、单位的支持下,我们精心制作了一批防灾减灾公益宣传片和短信,将通过电视、广播、短信、微信等渠道向社会公众推送。同时,省委宣传部组织主流媒体对全省防灾减灾宣传周活动和工作成效进行集中报道。
新法制报记者(文颖 摄)
新法制报记者:刚刚提到,今年江西省的省级层面防灾减灾日现场活动首次由设区市承办,请问九江市在筹办这次大型活动上,有哪些特色亮点?
九江市减灾委副主任、市应急管理局局长曾宪奎(文颖 摄)
曾宪奎:今年省“5.12”防灾减灾日现场活动由九江承办,这是省减灾委对我市的关心和厚爱,我们将认真办好活动,欢迎各位媒体朋友们前往参观报道。
“5.12”活动由宣教现场和实战演练两大部分组成。
一是宣教现场看点多。队伍看点上,现场组织应急指挥队伍、消防救援队伍、安全生产应急救援队伍、社会救援队伍、医疗救护队伍等共计500人,集中诵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训词,展示应急队伍的精神风貌;工作成效看点上,以展板的形式,多部门、多角度、多领域集中展现省、市、区三级“十三五”期间防灾减灾救灾工作成效;新技术新装备看点上,安排监测预警、应急救援、医疗救护、应急通讯等方面高新技术和装备展示;救援技能看点上,组织现场示范讲解灭火器使用、心肺复苏、伤口包扎等技能。
二是高科技集中亮相。在无人机森林灭火演练环节,将首次展示无人机蜂群作战,运用无人机投掷灭火弹、喷射干粉、高空悬停洒水等技术实现悬崖陡壁、崎岖山体森林火灾打早、打小、打了的战术目的;在防汛救援演练环节,运用无人机喊话、无人机空投、两栖气垫船、智能救生圈、声纳探测搜救等多种技术装备实施高科技救援。
三是多灾种应急处置。活动展现地震、高山森林火灾、山洪、地质灾害、泥石流、人员溺水等灾情的应对处置措施。全过程贴近实战,在地震应急疏散演练中,场景设在近千名学生的学校;在森林防火演练中,在山坡点燃木材;在防汛演练中,模拟指挥部会商研判、雨量暴涨、山体滑坡、群众落水等场景。
四是一张图精准作战。展示自然灾害风险普查成果,利用风险隐患一张图,展示精准发布预警信息、精准研判风险隐患、精准避险转移、精准快速救援的精准作战效果。
江西二套记者(文颖 摄)
江西二套记者:洪涝灾害是江西省的主要自然灾害之一,当前江西省已进入汛期,请问今年江西省防汛形势是怎样的?准备采取哪些措施防范应对可能发生的洪涝灾害?
省应急管理厅防汛抗旱处处长李世勤(文颖 摄)
李世勤:据预测,今年主汛期降雨趋于正常,时间上有集中期,短时强降雨、雷电大风、局地冰雹等强对流天气较常年偏多,台风影响个数偏多,赣北赣中雨季结束偏晚。五河干流及鄱阳湖以中小洪水为主,赣江上游、赣东北河流可能发生区域性较大洪水,部分中小河流可能发生大洪水;后期部分地区可能出现旱情。
今年防御重点将突出五个方面:一是山洪地质灾害;二是中小河流大洪水导致的部分地区外洪及内涝;三是短时强降雨导致的城乡低洼地区及道路积水;四是中小水库、水电站、山塘及在建跨汛期施工涉水工程等度汛安全;五是雷电大风冰雹防范,避免户外雷击、高空坠物、工地施工、房屋倒塌造成人员伤亡。同时,根据赣北赣中雨季结束偏晚预测,不能排除我省内河及鄱阳湖洪水与长江洪水遭遇,造成鄱阳湖发生较大洪水甚至超标准洪水的可能,我们将做好充分准备,并坚持防汛抗旱两手抓,同步做好后期可能发生阶段性干旱的应对准备。
总的来说,我们在防范应对措施上突出“六个强化”。一是强化组织保障。目前,省防指和大部分设区市防指已调整到位,重点督促县(区)防指调整到位,并优化工作运行机制。二是强化责任压实。按照党政同责和行政首长负责制要求,逐级压实并公示防汛责任人。三是强化目标任务。省防指已向各设区市、省直管县和相关部门下达今年防汛目标任务书,各地防指也结合实际向有关地区和部门明确目标任务。四是强化隐患排查。市、县及相关行业已全面开展防汛风险隐患排查整改,省防指将于本月15日前完成全省防汛风险隐患再排查,并实行台账管理、动态销号,督促隐患整改。五是强化基础夯实。完善预案方案修订,加强培训演练,开展防汛抗旱指挥长、行政责任人培训,做好物资保障和队伍准备,建立完善军地联动等调用机制。六是强化防范应对。严格防汛值班,确保信息畅通,及时发布预警,组织避险转移、巡查防守,确保险情及时处置、抢险救援开展有序。
江西日报记者(文颖 摄)
江西日报记者:去年江西省鄱阳湖流域发生超历史大洪水,受灾群众应急救助和灾后恢复重建工作取得了较好成绩。请问江西省今年在受灾群众应急救助和物资保障工作方面采取了哪些新举措、取得了哪些新成效?下步将如何进一步推进应急救助和物资保障工作,确保一旦发生灾情能有效保障受灾群众基本生活?
省减灾办主任、省应急管理厅二级巡视员吴继波(文颖 摄)
吴继波:2020年,面对鄱阳湖流域超历史大洪水,我们始终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全力做好应急救助和倒房重建,有效保障受灾群众基本生活,得到充分肯定。今年,主要从以下方面着力。一是冬春救助高效。争取中央资金5.478亿元,配套省级资金847万元,切实做好受灾群众冬令春荒救助,并向33个县(区)调拨救灾物资5.675万件,确保950万受灾群众得到及时救助。全面推进1318户因灾倒房重建任务春节前完工、安全温暖过冬。二是物资保障充分。会同发改、财政等11个部门联合出台重要应急物资储备应急预案,进一步强化应急物资储备体系建设。指导县级以上设立救灾物资储备库115个,协调完成省本级1200万元、13.5万件救灾物资采购。目前,全省共有生活救灾物资33.7万件(套),其中省级13.6万件(套),汛前派出3个工作组赴各地督导检查应急物资准备情况,物资保障较为充分。三是队伍建设夯实。全省防灾减灾救灾工作会议全面部署防汛救灾工作,并先后举办救灾和物资保障业务及灾害信息员培训班,对各市、县分管局长和灾害信息员骨干300余人进行培训。全省2.8万余名灾害信息员已更新入库,为今年灾害应对打下坚实基础。
下一步,主要做好以下工作:一是抓好灾情应对。坚持24小时值班带班制度,加强监测预警,督促指导各地做好灾情报送,确保及时、准确、高效,根据应急预案,及时启动预警响应,前置工作力量,派出工作组深入灾区指导。二是抓好应急救助。积极争取中央救灾款物支持,及时启动应急响应、下拨救灾资金、发放救灾物资,确保灾害发生12小时内受灾群众得到有效救助。制定我省受灾群众集中安置规范性文件,总结优化“九有”标准,切实提升灾害救助水平。三是抓好物资保障。加快推动省级综合应急(航空救援)装备物资储备库建设,进一步健全基层应急物资储备体系。加强部门协调,开辟应急物资调运“绿色通道”,确保第一时间调得出、用得上。同时,积极探索推进《江西省家庭应急物资储备建议清单》,引导居民储备必要应急物资,提高居民灾害应急能力。
江西农村广播记者(文颖 摄)
江西农村广播记者:刚才提到,目前江西省自然灾害综合风险普查即将全面铺开,请问如何部署推进该项工作?
省应急管理厅二级巡视员陈勇(文颖 摄)
陈勇:今年,在普查试点取得良好成效的基础上,我们将聚焦“作示范、勇争先”目标定位,全力推动自然灾害综合风险普查全面铺开,力争完成全省市县调查任务,并启动部分地区行业和综合评估与区划工作,建立灾害综合风险与减灾能力“一张图”和“一个数据库”。
一是强化责任落实。适时召开全省普查工作电视电话会议,动员部署全面普查工作。编制印发省级实施方案,细化分解职责任务,明确各层级各部门责任。坚持把普查作为“硬指标”“必考题”,作为市县高质量发展考核体系重要内容,督促市县履行好普查主体责任。
二是强化资金保障。在积极争取中央补助资金的基础上,按照分级分行业保障的原则,积极落实普查工作经费。原则上,省级经费由各部门专项预算统筹,未列入专项预算的,由一次性专项经费予以保障;市县负责保障本级调查工作经费。
三是强化队伍保障。配强配齐各级普查办,抓好普查组织实施。充分发挥市县调查实施的主力军作用,调动各部门和乡镇村组参与普查的积极性,探索引入第三方专业机构承担调查技术性任务,发挥“行政+市场”综合效益。
四是强化宣传培训。全力开展针对不同层级、类别的普查培训,全面提升普查人员业务水平。广泛开展普查宣传,积极引导社会各界知晓了解、积极支持、主动参与普查工作。
五是强化质量控制。坚持把普查质量放在首位,严格落实质量审核把关责任,严把数据采集、汇交、融合等环节,确保调查数据精准有效、真实可靠。
六是强化成果应用。坚持边普查、边应用、边见效,重点围绕“两委三部”日常运转和决策指挥、自然防治重点工程建设、国土空间规划和城乡建设、基层应急能力建设等方面积极探索,用好用活普查成果。
中新社记者(文颖 摄)
中新社记者:信息化是全面提升应急管理能力和水平,推进应急管理现代化的必由之路,据了解,江西省应急管理厅正在推进“智慧应急”建设,请问可以介绍一下目前进展情况吗?
龙卿吉:我省是应急管理部确定的全国“智慧应急”建设10个试点省之一。我们充分利用移动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5G、北斗等科学技术,聚焦安全生产、防灾减灾救灾、应急救援等核心业务,以“早期、科学、快速、精准”为智慧内涵,围绕新时代应急管理工作的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加快形成注重实战、科学发展、高度智能、与时俱进的“智慧应急”体系,取得了阶段性成效。
一是构建了先进强大的大数据支撑体系。依托江西省电子政务云,建设应急管理云,支撑应急业务协同和数据共享汇聚。建设应急管理综合应用平台,汇聚融合相关数据,形成危化品、尾矿库、烟花爆竹、防汛抗旱、森林防火、地质灾害、气象和综合数据8个专题图,在EGIS地图上展示整体态势。
二是构建了全域覆盖的安全生产感知网络。开展危险化学品、尾矿库、烟花爆竹、化工园区等监测预警系统建设,全省193家危险化学品四级以上重大危险源企业、35座三等以上尾矿库和四等运行头顶库、491家烟花爆竹企业全部接入省厅监测预警平台或系统。
三是构建了“空天地”一体的应急通信网络。建成江西省应急指挥信息专网,连通11个设区市(赣江新区)和124个县(市、区、功能区)。会同相关单位,利用党建信息化指挥平台,探索“基层党建+应急管理”模式,打通应急管理最后一公里。建成370兆省级数字集群移动交换中心、省级KU(KU和后面提到的KA是指卫星频段)卫星地面站、融合通信平台,在全国率先开展高通量KA卫星联网应用,实现“空天地”一体化应急通信。
四是构建了智能化的指挥调度平台。建设江西省应急指挥信息系统,开发防汛抗旱、森林防火、抗震救灾、危险化学品事故等多个专题辅助决策系统,将队伍、物资、装备等救援信息在一张地图上展示,智能化对事故灾害进行分析研判,一键式调度应急救援队伍,构建应急救援“一张图”应用模式。
下一步,我们将继续以“智慧应急”建设为抓手,进一步提升监测预警、监管执法、辅助决策、救援实战和社会动员五大能力,也希望社会各界给予更大技术支持与帮助。
请输入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