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被高考焦虑“牵着鼻子走”

距离高考还有10天,这段时间不仅是高考学子和家长的紧张备考期,更是“高考周边”的火热销售期。从“押题密卷”,到“专用内裤”再到“聪明药”……围绕考生衣食住行,商家动足脑筋,深挖“高考经济”。

“高考终极押题卷”,真能押中高考题?当然不能,高考有严格的出题和选题程序,所谓的“押题”,就是骗人把戏;寓意“旗开得胜”的旗袍、“马到成功”的马褂,真能给高考的孩子带来好运?这更是无稽之谈;号称“神药”的“聪明药”,果真能让孩子博闻强识,提高他们的高考成绩?当然也是一厢情愿。事实上,违禁药品包装成的灵丹妙药,可能危害孩子的健康,适得其反,家长要慎用。

围绕高考的各种商品炒作、商业宣传,看似火热的“高考经济”,其实很大程度是商家利用了家长的高考焦虑,或者是为了让家长讨个彩头,对于孩子提升高考成绩并无效果。家长应理性看待,切勿迷信其中。绝大多数家长不会相信这些高考的“押题”“神药”,之所以愿意出钱购买,只不过是为了博个心理安慰罢了。

焦虑孩子的高考,可以理解,但是在选择高考商品或相关服务时,要多一份理性。尽管附加了“高考”的外延,也不该任人宰割。比如高考房,一些钟点房会在考试期间开出678元、1678元的高价,寓意“录取吧”“要录取吧”……但有些家长甚至不觉得贵,愿意花钱讨个吉利,这就属于非理性消费。当然,对于商家趁火打劫,不能仅靠家长的理性,还要工商管理部门介入,打击乱抬价格行为。

孩子的高考成绩,来自扎实的基本功,稳定的情绪,和“聪明药”、“旗袍”、“清北袜子”、“聪明药”等高考商品并无关系。明知道商品物无所值,为了求一个彩头或心理安慰,而默许了商家的定价,这相当于自愿跳坑,可能这样还会向高考的孩子传递无形的压力。因此,面对高考,家长们当抛弃杂念,沉心静气,莫让焦虑成为别人的卖点。(黄奇超)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