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昌1岁多男童被拐 警方30年“接力”侦办助一家团圆

6月11日,

南昌张明夫妇在南昌刑警的帮助下,

见到了儿子张小雨。

这也是他们一家,

时隔30年的首次相聚。

30年前,1991年10月7日下午,年仅1岁零3个月的张小雨在南昌市青山湖区顺外村玩耍时被人拐走,从此与亲人失散。这么多年来,张明夫妇寻子的足迹遍布大江南北,经历了无数的希望与失望。万万没想到的是,儿子张小雨被拐走后其实一直生活在江西丰城市,他与张明夫妇的距离,不过数十公里、车程不到两小时。

“马上就是端午节了,我们一家人终于可以吃上团圆饭了。”张明告诉记者,他找回孩子后要做的第一件事,就是一家人热热闹闹地吃上一顿团圆饭,弥补30年来的遗憾。

1

1岁多男童在青山湖顺外村被拐

时间倒回1991年10月7日。父亲张明清楚地记得,儿子小雨被拐的那天,他和妻子正在菜市场摆摊买鸡蛋。还没等收摊,就被急忙找来的家人告知了儿子不见的噩耗。

“当时孩子还小,刚学会走路没多久。被人抱走时可能吓得话都说不出来。”张明回忆,事发当日下午,是孩子的爷爷带着年仅1岁零3个月的小雨在其租住的青山湖区顺外村玩耍。由于当时附近都是熟人,而且从未发生过意外,孩子的爷爷将小雨带至村口附近空地后就没有时时看顾——老人的一时大意引来了最坏的结果:小雨被陌生人抱走了。

发现孩子不见后,张明一家人先是在顺外村挨家挨户地叩门寻找,最后又把找寻的范围扩大至村外的马路附近,发现仍没有孩子的消息后赶紧又报警求助。

“当时天网监控几乎为零,火车站、汽车站周围也都没有发现孩子的线索,小雨被拐失踪一度成了‘悬案’。”青山湖公安分局刑侦大队民警钟铿宾告诉记者,案发后警方虽第一时间立案侦查,可限于当时的技术侦察手段单一,警方虽确定孩子被人拐走,但始终没能获得该案的有效线索。

2

青山湖刑警30年“接力”侦办男童被拐案

案发前,张明夫妇一直以零售批发鸡蛋为生。可爱子的失踪,让他们赖以生存的摆摊售卖一度停摆——夫妻俩只要一有孩子的消息就会立即赶去核实。其中经历多少次希望和失望,数也数不清。

“当时新闻说,河南郑州警方一下子解救了17名被拐儿童。我们心想,有这么多孩子被找到,儿子小雨在里面该有多好!”2005年,张明听说郑州铁路警方破获一个涉案人员60多人,拐卖30多名婴儿的特大拐卖儿童犯罪集团,先后解救了17名被拐儿童。这个消息让张家又再次燃起找回小雨的希望。在不到半天时间内,张明就开好了介绍信踏上了去往郑州的列车。可是到了郑州后他与当地办案民警再三确认,该犯罪集团与儿子小雨的被拐并没有关系,张明夫妇的希望又一次成空。

“孩子一天没有找到,我们一天不撤案。”与张明夫妇一样牵挂小雨下落的,还有南昌青山湖刑警。钟铿宾说,当年的侦查员仍在坚守,年轻民警接力追查,从不曾放弃。公安部建立DNA打拐数据库后,青山湖刑侦大队立即对张明夫妇进行了DNA数据采集,可是迟迟没有比对成功。这笔“欠账”何时能够还上,成了大队全体侦查员的“心头结”。

3

端午节前一家团圆要吃“团圆饭”

张家人团聚的转机出现在今年1月。

“进入DNA打拐数据库的人数越多,比对成功率就越高。”南昌市公安局刑侦支队侦查员杨敏告诉记者,今年1月,DNA打拐数据库异地比对结果显示,江西丰城30岁男子赵某与杨明夫妇存在亲缘关系。为了尽快确定双方亲子关系,市局刑侦支队、青山湖公安分局刑侦大队立即行动,对张明夫妇和赵某是否存在亲子关系进行进一步司法鉴定。

很快,权威鉴定报告显示,张明夫妇是丰城人赵某“生物学父母亲”。换句话说,被拐失踪时间长达30年之久的张小雨,一直就生活在距离南昌不过几十公里、车程不到2小时的丰城市。

“接到民警的报喜电话,我开心的一直止不住掉眼泪。孩子当时连张照片都没有,我们都不知道他现在长成什么样子了。”张明告诉记者,确定与孩子的见面日期后,他和妻子的心情从激动到忐忑,从兴奋到惴惴不安:已经30岁的小雨现在生活过的怎么样,孩子对自己的亲生父母会不会还有一丝印象……这许多许多的问题,不到见面没有答案。

“崽啊,你可知道妈妈一直想你、念你。”6月11日上午10时,青山湖公安分局刑侦大队为阔别30年的张明、刘青夫妻、张小雨特地举办了一场简单的见面会。母亲刘青在见到爱子张小雨的一瞬间,甚至来不及端详他的样子,就紧紧地抱着他放声痛哭。孩子被拐三十年来的内疚、辛酸与痛苦,都随着肆意流淌的泪水释放了。

记者了解到,张小雨被拐离家后生活尚好,如今他在丰城已经成家立业,娶妻生子。

“我们一家人团聚后要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吃一顿团圆饭。”张明一边抹着眼泪一边激动地告诉记者,今年端午佳节,张家人要过个团圆节。(图文/江南都市报)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