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为群众办实事】铜鼓工业园的“老黄牛”

在县工业园管委会,有这样一位党员,他坚持用情解决企业“急难愁盼”问题,成为企业“孺子牛”;用心创新发展园区基础建设,甘作园区“拓荒牛”;常年奋斗在一线,被同事和群众们亲切地称为“老黄牛”,他就是园区党工委委员、管委会副主任黄定波。

与同事们一起讨论工作

他是“孺子牛”,为民服务放心间

对于不少在园区投资的客商来说,公司能在铜鼓落地生根、发展壮大,都离不开黄定波亲力亲为的“保驾护航”。

园区有一家主要从事种畜禽生产经营和农副产品加工等业务的公司,刚落户到工业园区,由于技术不成熟,导致第一批蛋鸡产蛋率不高。一些外地养殖户听闻这样的情况,蜂拥到公司闹事索要赔偿。此时,公司的总经理恰巧在外地,虽心急如焚,却远水解不了近火。黄定波得知情况后,便立即赶到现场。他先对养殖户进行言语安抚,将人引导至管委会,而后连续3天,对养殖户耐心细致地逐一谈话聊天,了解养殖户需求的同时,也给他们指出了围堵企业行为的利害关系,最终平稳解决了这一危机。

“会积极维护企业的正当权益,能及时化解我们企业的危机,关键时刻出手相助,工业园区有这样的好同志,才让我们干得更踏实。”公司负责人刘总这样说。

安排第二天的开竣工典礼

他是“拓荒牛”,创新发展走在前

2009年,黄定波作为县林地办负责人,因园区筹建,被抽调做林地调整工作。没有想到,这一‘临时抽调’,就在园区呆了11年。黄定波是工业园区最早的一批创业者之一,来到园区后,负责过地类调整、保护植物移植、园区基建、招商、综治、项目落地服务等各种各样的工作。因为姓“黄”,所以园区不少和他并肩努力过的同事们都管他叫“老黄牛”。

与他一起来到园区的还有负责工程规划的王去非。“在园区还在建设初期,这里连一个茶杯都没有,水电路也没有,整天就是在林地里测量、勾图,与村民协商,天晴是顶着烈日,下雨是一身泥泞。”王去非说,黄定波一边抓着园区基建的工作不放松,一边还在积极努力地招商引资。

为了解决园区企业用水  与县自来水公司工作人员找水源

“当时,知道有客商从浏阳过来,他整整一个月没休息,连夜赶制介绍园区的PPT,还频繁往返于浏阳铜鼓两地,最终用真诚打动了客户。”王去非如是说。当时,工业园区还是空空如也,黄定波在资料中列举了园区规划的详细数据,承诺了建设工期,才让客户依然决定投资数千万元,这是当时荒凉园区土地上的第一家企业。

现任园区工程建设规划股股长的王忠礼,刚来园区时,还是一个23岁的小伙子,黄定波手把手地教他,带着他学习如何招商、如何服务企业,从礼仪到工作技巧,都总是耐心细致地讲解。有一回,园区接到第二天就要开竣工典礼的任务,时间非常紧张。黄定波带着大家一起连夜摸黑寻找场地、安排搭台、灯光、布景等工作,逐一落实细节。“他总是与大家一起干一样的活,熬一样的夜,吃一样的苦”,王忠礼说,“他像亲叔叔一样关心我们的学习、生活。不仅是我的师父,还做了我的入党介绍人。”

组织企业打疫苗加班吃快餐

他是“老黄牛”,艰苦奋斗从不丢

园区筹建之初,条件非常艰苦。办公楼是租用村里的,只有两间办公室。炎热的大夏天,没有电风扇和空调,就连中午想眯一下,都没有地方。面对艰苦的条件,黄定波和同事们苦中作乐。他们找到了高速高架桥下面的阴凉处,铺个凉席就直接睡在地上,还互相调侃:真像建筑工地的小工,头发凌乱,满身都是汗水的味道。

对于县里的工业园区来说,招商的机会稍纵即逝,非常难得,为了抓住一位客户,园区的同志们往往要付出百倍的努力。而负责招商的黄定波,总能出师必捷,这背后,也有不少故事。

临近2012年春节的一天,得知一位目标客商正在广州,而且有一点点时间空闲。黄定波立即启程,早上六点从铜鼓出发一路搭班车、坐高铁、挤公交,赶到广州市花都与客商洽谈。在得知客商有意向投资后,他又连夜从花都赶到赣州市定南县,对客商的项目生产基地进行考察评估。而此时别人不知道的是,他因长时间伏案加班落下的腰椎间盘突出正在发作。顶着难忍的腰疼,全天仅吃了一碗泡面,第二天一大早他又立即返回广州和客商敲定了合约细节,当天下午,又一次马不停蹄地回到县里汇报。当时的同事给他算了算里程,两天之内跑了2800公里,不禁让人感慨:比千里马还卖力!

核对园区林业用地情况

供稿:叶学进 束静

编辑:卢登

(铜鼓县融媒体中心供稿)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