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入7月,我省各地中小学生陆续放假,一些双职工家庭开始为“神兽”们的看管问题而发愁:是请长辈带娃,送回老家“散养”,还是上培训班?如何让孩子们平安快乐地度过暑假,成为令不少家长左右为难的事。
7月7日,教育部办公厅印发《关于支持探索开展暑期托管服务的通知》,其中鼓励地方教育部门积极会同共青团、妇联、工会、社区等组织,通过多种途径、多种形式提供学生暑期托管服务。
我省暑期托管班开展的情况如何?托管班怎么“托”?场地、师资从哪儿来?收不收费?连日来,记者进行了多方调查。
▲在省总工会开设的职工子女假期爱心托管班,孩子们或学习或娱乐。
▲托管班的老师正在指导孩子做作业。
▲在南昌市高新区溪湖北社区暑期爱心托管班,孩子们正在玩耍。
“神兽”暑期去哪儿难倒双职工家庭
“孩子开开心心放暑假,我们家长却开始犯愁了。”在南昌市青山湖区商苑社区工作的徐瑶瑗告诉记者,她丈夫在私企上班,儿子今年6岁,每到暑假,孩子便交由爷爷奶奶或外公外婆照顾,虽然不用担心孩子的安全问题,但“隔辈溺爱”成了她的心病,“玩游戏、玩手机、看电视,就是他一整天的主要内容”。
既没有老人帮忙照顾,又不方便带着孩子去上班的家长,该怎么办呢?校外培训机构成了不少双职工家庭的选择。
记者发现,不少校外培训机构推出了各种各样的暑期托管班,如半日托、全托、艺术培训、学科补习……但民办培训机构鱼龙混杂,水平参差不齐,让家长们很难抉择。
社区暑托班招募“正规军”帮忙带娃
“丢,丢,丢手绢,轻轻地放在小朋友的后面……”7月8日11时,位于南昌市高新区艾溪湖北路的溪湖北社区党群服务中心二楼传来阵阵童声,今年7岁的余润哲正和小伙伴围成圈玩丢手绢的游戏。舞蹈室、阅览室、乒乓球室……近1000平方米的活动区域内,有20多名像余润哲这样的孩子。
7月5日,溪湖北社区暑期爱心托管班正式开班,由1名任课老师、1名大学生志愿者和2名社区工作人员负责现场管理。溪湖北社区党委书记陈小莉告诉记者,托管班主要面向社区6~12岁的孩子开设,“很多居民非常感兴趣,线上报名没多久就全部报满了”。
同样的场景,出现在高新区玫瑰城社区等多个社区。记者从南昌高新区管委会了解到,该区共开办各类公益性质暑期托管班26个,大部分学生来自高新区各企业的双职工家庭,场地多设在各社区的党群服务中心。
7月5日,南昌市青山湖区站东街道职工子女托管班也正式开班,30余名3~12岁儿童开始在站东街道昌九社区文化活动中心体验不一样的暑期托管班生活,徐瑶瑗的孩子就在该托管班。
“站东街道托管班的老师以师范类专业老师、社区工作人员为主。”该街道工作人员张艳君介绍,站东街道“爱心暑托班”还面向辖区招募了20名爱心妈妈志愿者,对孩子们实行“一对一”的生活和教育关爱,并建立“托育联系卡”,对孩子家长进行实时沟通联系,确保托管孩子能享受到细心周到的服务。
记者走访发现,社区暑托班的师资力量多为“正规军”,包括党员干部、社区工作人员、优秀教师、大学生志愿者等。
企事业单位纷纷为职工开设暑托班
除社区外,不少企事业单位也为职工子女开设了暑期托管班。
7月12日早上,南昌东湖区湖滨南路的省总工会不少职工带着孩子来到单位,将孩子送到一楼的暑期托管班后,便开启了一天的工作。
托管班三面墙都放有书架,里面有各式各样的儿童绘本、书籍,月亮型的桌子、西瓜小凳子、贴着彩色贴纸的墙面、饮水机、空调……整个教室舒适且充满童趣。
据了解,今年是省总工会开办职工子女暑期托管班的第3年,受到广大职工的欢迎和好评。
同样为职工开办托管班的还有江铃汽车集团公司(下简称“江铃集团”),该公司投入80万元开设了7家托管点,开办了29个托管班,为645名3~10岁的孩子提供暑期托管服务。江铃集团官方抖音号上发布的托管班视频的浏览量已突破69.5万,6500多名网友纷纷点赞、留言。
“暑托班真是‘及时雨’,让我们这个家不再手忙脚乱。”江铃汽车股份有限公司智能网联研究院的产品开发项目管理工程师熊耀刚说,今年6月,他家喜添二胎,是一对双胞胎女儿。他和妻子正为三岁半的大女儿托管问题发愁时,江铃集团公司工会为职工子女开办的暑期托育班如期开班,及时缓解了他家的燃眉之急。
坚持公益普惠原则 多数暑托班免费
托管班收不收费?走访过程中,记者发现,无论是社区还是企事业单位开办的托管班,皆为公益性质,大多数不收取费用。
据了解,7月7日,教育部办公厅印发《关于支持探索开展暑期托管服务的通知》(下简称《通知》)明确表示,暑期托管服务坚持公益普惠原则。省总工会印发《江西省职工子女假期托管服务操作手册》(下简称《手册》)也表明,暑期托管服务的资金来源可以从职工福利费或工会经费中列支,也可以通过众筹等方式解决。
与大多数托管班不同,南昌市青山湖区站东街道职工子女托管班与专业教育机构合作开设,对孩子进行全天托管,托管班里有食堂、午休室、机甲室等。该托管班不可避免地要收取一定的费用。“费用方面,单位工会承担80%,职工只需承担20%。”张艳君告诉记者。
以看护为主 聚焦孩子综合素质发展
对于不少家长来说,暑托班会不会成为孩子的“第三学期”,同样是令他们烦恼的问题。
据了解,《通知》明确规定,托管服务应以看护为主,确保学生能够得到充分休息,合理组织提供一些集体游戏活动、文体活动、阅读指导、综合实践、兴趣拓展、作业辅导等服务,不得组织集体补课、讲授新课。
《通知》对托管服务内容的相关规定,也确保了暑假不再成为“第三学期”。然而,究竟该如何切实为孩子营造一个更适宜的悠长假期,为双职工家庭解决后顾之忧呢?
“各地开展正规的、公益性的暑期托管服务,确实能有效解决家长的负担。”江西财经大学社会工作与社会管理研究中心主任陈家琪说,暑期托管服务是减轻职工子女假期“看护难”的创新举措。
在陈家琪看来,暑期是塑造和培养孩子人格的重要时期,也是学生参与社会实践、拓展兴趣爱好、发展综合素质的关键节点,不论何种形式的托管、培养,都应将重点更多地聚焦于孩子的个性化发展上,更多地向开发创造力、想象力、实践能力等方面倾斜。
大多数托管班注重趣味性
除了正常的学习辅导,大多数托管班还包含运动、手工、折纸、绘画等。与专业教育机构合作的站东街道职工子女托管班虽有“无人机编程”“机甲编程”“口才训练”等课程,但重点在趣味性而不在学。“小孩在托管班很开心,尤其对课上展示的机甲很感兴趣,每天回家都会叽叽喳喳说个不停。”徐瑶瑗告诉记者。
值得注意的是,各类“正规军”举办的托管班不仅注重孩子综合素质的培养,还注重培养孩子们的爱国意识,如溪湖北社区暑期爱心托管班经常性组织收看爱国影片,玫瑰城社区暑期爱心托管班组织孩子进行红色故事经典朗读,站东街道职工子女托管班开设爱国主义课程。
全省已建成110家职工子女托管班
记者梳理发现,目前我省各地的暑期托管班由工会、街道社区等牵头组织,以社区或企业为主体,时间与学生暑期相吻合,工作人员主要由社区干部、社工、志愿者、教师等组成,均属于公益性质。而公益暑托班的安全、正规,是家长们最看重的。
据了解,为了解决假期“神兽”看护难等问题,我省一直在探索暑期托管服务。早在2019年,省总工会便积极推进职工子女假期托管工作,近年来先后下发了《关于开展职工子女托管服务工作的指导意见》《关于推荐申报全省工会爱心托管班的通知》等文件,全省各级工会纷纷开展了试点工作。今年5月底,省总工会印发《手册》,为各地开展职工子女假期托管服务提供指导。
据省总工会统计,截至目前,全省为3~12岁的职工子女提供假期托管服务,已建设110家职工子女假期爱心托管班,共开设班数达171个,4500多个职工家庭受益。
请输入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