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奋斗百年路 启航新征程·数风流人物】袁庚、谢高华

袁庚:大胆创新 改革先锋

袁庚荣获“改革先锋”“最美奋斗者”称号。

“时间就是金钱,效率就是生命。”深圳蛇口微波山下立着的这句著名口号,让人想起改革先锋袁庚。

这是袁庚像。新华社发

袁庚,1917年4月23日出生于广东宝安,1938年参加革命工作,1939年3月加入中国共产党。曾任广东人民抗日游击队东江纵队军事教员、联络处主任、驻香港办事处主任,第四野战军炮兵团团长。1949年后,曾任中国驻雅加达领事。

1978年,已经61岁的袁庚被任命为招商局集团常务副董事长。1979年,在党中央的领导下,袁庚执掌的招商局从香港跨海而来,在南海之滨的深圳蛇口,创办了中国第一个外向型的工业园区——蛇口工业区。

蛇口工业区创办以来,在袁庚的带领下,不断解放思想、大胆实践,提出了一系列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新观念,开展了一系列体制机制的新变革,采取了一系列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新举措。特别是1981年,袁庚提出“时间就是金钱,效率就是生命”口号,在全国引起强烈反响。越来越多的人意识到,要想发展必须解放思想、实事求是。

1981年,袁庚推动在全国首次实行人才公开招聘,有力推动了人才的流动和人力资源的解放。同年,袁庚还在蛇口主持成立了招商局干部培训中心,引进、吸收、消化国外先进管理思想、技能,培养了一大批人才。

在袁庚带领下,蛇口工业区在全国率先推行了企业的管理体制、分配体制、干部人事制度、住房制度、金融改革等一系列改革试验,创下24项全国“第一”。这一系列改革及其复制推广,有效激发了企业的创造力和发展活力,解放和发展了社会生产力。同时,积极推动对外开放,探索发展模式创新,形成了独特的“蛇口模式”,即企业摆脱行政干预,充分发挥自主权,按照市场法则和经济规律办事,运用经济手段管理经济、搞活经济。在“蛇口模式”带来的良好投资与商业环境下,蛇口工业区创办孵化了一大批具有“蛇口基因”的优秀企业,如中国第一家股份制企业——南山开发,第一家由企业创办的股份制银行——招商银行。

在袁庚执掌招商局的14年里,招商局资产翻了117倍,一个百年企业重新焕发生机。

谢高华:顺民意开放义乌市场

新华社杭州6月5日电 正在浙江巡演的婺剧现代戏《义乌高华》受到观众热捧。剧中主人公的原型谢高华曾任改革开放初期的浙江金华义乌县委书记,他坚持群众需求就是第一导向,冒着丢官的风险,打破条条框框,毅然拍板给路边摊市场“开绿灯”,催生了义乌这一全球最大的小商品市场。他2018年荣获“改革先锋”称号、2019年荣获“最美奋斗者”称号。

这是谢高华(资料照片)。新华社发

谢高华,1931年出生,浙江衢州人。1982年5月至1984年12月期间任义乌县委书记。

当时的义乌是“一条马路七盏灯,一个喇叭响全城”的贫困县。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已经包产到户的义乌农民开始从事各种副业,在城里逐渐自发形成小规模的路边摊市场。

当地一些部门因上级对能不能搞商品市场还没有明确定论,仍把这些路边摊市场视为“投机倒把,走资本主义道路”进行打击。

1982年6月的一天,在县城摆摊经常被有关部门“围堵”的农妇冯爱倩,在义乌县机关大院外拦住了谢高华,责问政府为什么不让老百姓摆地摊。当时,谢高华到任义乌才一个多月,冯爱倩的话让他深受触动。

谢高华开始对义乌群众摆地摊等经商情况进行调研,又带队到浙江温州考察,越调研越觉得搞活市场符合中央的精神原则,政府需要顺应民意给地摊市场松绑。

在当时历史环境下,要为市场松绑并不是件容易的事,当地不少干部怕担责任,顾虑重重。对此,谢高华在一次义乌县机关大会上明确表态:“开放义乌小商品市场,出了问题我负责!”

1982年9月5日,义乌县委作出决定,开放稠城镇湖清门小商品市场。一时间,周边县市被“围堵”的摆摊人像潮水一般涌到义乌。

在此基础上,义乌县委、县政府又发出“四个允许”通告:允许农民经商,允许农民进城,允许长途贩运,允许多渠道竞争,进一步为城乡经济松绑。

1984年,谢高华结合义乌实际首创“兴商建县”的区域经济发展战略,带领全县干部勇敢坚持、积极作为、精心培育,从而催生了这一全球最大的小商品市场,为全国小商品市场的改革发展树立了榜样。

谢高华曾坦言:“当时,只想着对老百姓有益就好,要打破条条框框,我们干部自己的得失又有什么关系?”

“他开创的良好营商环境,是义乌成功的一大秘诀。”谢高华曾经的同事、浙江省金华市人大常委会原副主任杨守春说,谢高华眼里只有工作,工作特点就是吃透上头精神实质,潜心研究当地实际,创造性地贯彻上级指示,干出地方特色。“他用白天80%以上的时间跑基层,用每晚近5个小时的时间在办公室吸收消化各种信息,笔记本上都是五颜六色的备注。”

“谢高华对自己高标准、严要求。作为开创义乌市场的功臣,他在义乌没有一处房产,没有一间商铺,也未持有任何义乌企业的股票。”杨守春回忆说。

《义乌不能忘记谢高华》一书的作者之一何建农说,“要致富,到义乌”成了当时各地供销人员的口头禅。谢高华勇于担当积极作为的精神,激励着后来义乌历届班子接力探索、赓续奋斗,成就了今天的义乌市场。

1995年,谢高华在衢州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岗位上退休。富裕起来的义乌百姓也从未忘记他,从1995年起,每年的义乌小商品博览会期间,众多市民自发组成车队在义乌高速公路出口处,举着横幅、手摇拨浪鼓欢迎谢书记“回家”,以此表达感激之情。

“飞鸡毛引银练无愧先锋,生于斯长于斯情系金衢”。2019年10月23日,谢高华因病抢救无效,在浙江杭州逝世,享年88岁。灵堂现场,这副挽联概括了谢高华的一生。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