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碳达峰碳中和写实在赣鄱大地

7月21日,省政府围绕“抢抓碳达峰碳中和战略机遇,推动江西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主题,举行第五期集体学习会。省长易炼红主持并讲话。他强调,要坚持系统推进、分类施策、重点突破、有序达峰、防范风险,努力在推进碳达峰、碳中和进程中走前列、作示范,加快促进全省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为全国实现碳达峰、碳中和提供“江西方案”、作出“江西贡献”、彰显“江西担当”。

实现碳达峰、碳中和,既是一场硬仗,也是一次大考。碳达峰,是指到2030年,在二氧化碳的排放上,要达到历史上的峰值,之后逐步回落。碳中和,是指到2060年,通过各种经济、技术和法律措施,实现“减碳、固碳”,实现二氧化碳的零排放。两者从具体近期目标和中长期愿景目标的视域,围绕减排和适应并重,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通俗来说,就是尽早实现碳达峰,努力“削峰”,为后续碳中和目标留下更大的空间和灵活性,确保实现碳中和。这就要我们抢抓碳达峰碳中和战略机遇,以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为引领,以能源绿色低碳发展为关键,采取“堵”“疏”“固”的策略,加快形成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产业结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空间格局,把碳达峰碳中和写实在赣鄱大地。

“堵”就是从源头上对产生大量废气的工作、生产作出限制。江西对碳达峰的相关政策一直就有。近年来,通过深入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坚持PM2.5与臭氧协同控制,坚持VOCs和氮氧化物协调减排,深入推进“五河两岸一江一湖”全流域保护和入河排污口排查整治,有序推进土壤污染风险管控和修复等,促进了产业绿色化、能源清洁化,及重点行业和重点企业绿色低碳技术创新。尤其是停止了一大批高污染、低功率的过剩产能,加强高耗能、高排放项目准入管理,遏制“两高”项目盲目发展,为实现江西碳达峰奠定坚实基础。虽然说,江西已经迈过了产业发展的“临界点”,但实现碳达峰仍有一定距离,仍要以降碳为总抓手,紧盯能源、工业、建筑、交通、农业、居民生活等重点领域,加快推动从末端治理向源头治理转变,进一步增强碳排放的约束力。

“疏”就是通过其他环保方式和技术,替代当前各种可能排放温室气体的工具。加快各领域深度脱碳,确保实现碳达峰、碳中和,就要在不影响生产效益、生活质量的前提下,寻求合理有效的低排放方式。近年来,江西大力发展非化石能源,加快可再生能源发展;大力推行绿色低碳生产方式,优化产业和能源结构;大力推行绿色低碳生活方式,着力发展低碳交通、绿色建筑,推动低碳城镇建设等,使发展建立在了高效利用资源、严格保护生态环境、有效控制温室气体排放的基础上。虽然说,江西在推进工业绿色转型、加快农业绿色发展、壮大绿色环保产业、推动服务业绿色升级等方面取得成效,但仍要加强绿色投资、绿色建设、绿色生产、绿色流通、绿色生活、绿色消费的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经济体系建设,助推如期实现碳达峰、碳中和。

“固”就是把碳达峰、碳中和作为生态文明建设的历史性任务,促进全方位向生态文明范式转型。碳达峰、碳中和是反映和体现生态文明建设成效的“牛鼻子”。近年来,江西坚持总量减排和环境质量考核相结合,建立以环境质量考核为导向的减排考核制度,采取系列措施完成了碳达峰核心指标测算报告、率先推动开展大型活动碳中和,推进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工作和碳排放知识培训宣传教育等,用实际行动把绿水青山加速转化为“金山银山”,让绿色发展道路越走越宽。虽然说,江西推动生态文明建设迈上历史新台阶、实现新进步,但民众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的意识提升仍有不足,需要引导人们在日常生活中节电节水、绿色出行、垃圾分类,参与节能减碳,推动实现“全民减碳”。

人人有责,人人行动。减碳直至碳中和,需要我们每个人加强碳排放相关知识的学习,增强推动绿色低碳发展的本领,高质量高效率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各项工作,携手走向美好明天。(陶武宁)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