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辉煌红土地 感恩奋进谱新篇”江西省庆祝建党百年系列新闻发布会之“五美”乡村新闻发布会答记者问

新闻发布会现场(文颖 摄)

7月26日,江西省委宣传部、省委农办、省农业农村厅、省乡村振兴局联合召开“百年辉煌红土地 感恩奋进谱新篇”江西省庆祝建党百年系列新闻发布会之“五美”乡村新闻发布会。省委农办主任、省农业农村厅党组书记、省乡村振兴局党组书记江枝英就我省建设新时代“五美”乡村工作情况进行发布。省乡村振兴局党组副书记、局长刘洪就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工作进展情况进行发布。省农业农村厅党组成员、副厅长刘伟,省乡村振兴局党组成员、副局长路文革,省委农办秘书处处长黄文新,省乡村振兴局计划财务处处长勒系永出席发布会,并答记者问。省委宣传部对外新闻处处长黎峰主持新闻发布会。

人民网记者(文颖 摄)

人民网记者:绿色食品产业链是我省实施产业链链长制重点推进的14个产业链之一,对推动乡村产业振兴、构建乡村产业体系、实现产业兴旺起着重要作用。去年以来,我省在推进绿色食品产业链发展方面采取了哪些举措?

省农业农村厅党组成员、副厅长刘伟(文颖 摄)

刘伟:绿色食品产业链是指由田间到餐桌,由育种育苗、现代种养、食品加工、仓储物流、市场销售、服务供给等多个环节的完整产业链系统,推进绿色食品产业链高质量发展是实现乡村产业兴旺的应有之义,更是促进我省向农业强省迈进的现实要求。2020年我省创新实施绿色食品产业链以来,全省农业农村系统狠抓落实,推动绿色食品产业链逐步完善、供应链更加稳定、价值链持续提升、创新链不断拓展。

一是抓好顶层设计“建链条”。省政府先后出台“绿色食品产业链13条”“菜8条”“渔9条”“牛羊10条”“产业发展用地11条”“完善土地出让收入11条”等系列文件,制定产业链“四图”“五清单”,出台工作方案,建立工作机制,成立专班和专家团队,构建起“一个产业链、一个工作方案、一套支持政策”制度框架。二是聚焦四端发力“强链条”。聚焦农业生产的生产端、加工端、流通端和服务端,2020年粮食总产达432.8亿斤,实现了大疫大灾之年丰产丰收。大力开展精深加工项目建设,共新建4100个贮藏保鲜设施,新增贮藏保鲜能力22.2万吨。加快构建“赣鄱正品”品牌体系框架,2020年全省10个区域公用品牌入选全国特色农产品优势区,12个地理标志产品荣登2020年全国区域品牌百强榜。三是强化问题办理“畅链条”。聚焦核心企业难点、堵点,积极对接相关部门,共收集重点问题15个,其中14个已办结。持续开展“农业大讲堂下基层”活动,2020年集中宣讲1779场次、现场服务2071次,解决问题2304个。四是开展合作对接“活链条”。2020年疫情期间协助590余家企业获得贷款超100亿元。加大“财政惠农信贷通”支持,全年累计贷款逾700亿元。在珠海、南昌举办绿色食品产业专题招商2场,签约投资合作项目51个,签约金额394亿元,全年农业农村领域实际进资355.3亿元。

下一步,我们将聚焦“一强省、一基地、走前列”,突出重点,加快推动绿色食品产业链高质量发展。一是在组织保障上持续发力,健全完善省市县三级协同推进机制。二是在壮大龙头上持续发力,开展“达标创优、强链争先”行动,开展招大引强活动。三是在模式创新上持续发力,聚焦米粉产业,逐步形成有江西特色的优势特色产业集群。四是在提升质量上持续发力,建立健全农产品生产标准化体系,深入推进“生态鄱阳湖、绿色农产品”品牌战略。

中新社记者(文颖 摄)

中新社记者:刚才提到健全动态监测和帮扶机制,能否给我们具体介绍一下我省是如何开展防止返贫致贫监测和帮扶工作的?

省乡村振兴局党组成员、副局长路文革(文颖 摄)

路文革:我省把防止返贫致贫监测和帮扶工作作为巩固拓展脱贫成果、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关键之举,健全机制,强化落实,取得了初步成效。

健全工作机制。出台了《关于健全防止返贫动态监测和帮扶机制的实施意见》,建立了以户为单位,对全省脱贫不稳定户、边缘易致贫户,以及因病因灾因意外事故等刚性支出较大或收入大幅缩减导致基本生活出现严重困难户进行监测和帮扶的工作机制。对纳入监测对象,按照缺什么补什么的原则,根据风险类别、发展需求等开展针对性帮扶。

实行快速预警。强化监测预警快速响应,畅通预警渠道。一是农户自主申报。省乡村振兴局开发了监测对象申报二维码,群众可以通过手机扫描直接申报,村干部和工作队在15日内将上门核实;二是基层干部摸排。通过乡村干部和驻村工作队实地走访,及时发现困难群众,按程序纳入监测;三是部门筛查预警。通过共享比对医保、民政、残联、住房、教育、就业等行业部门数据,对因病、因学、因意外等造成生活困难的群众进行筛查,及时预警。2021年上半年,全省农户申报5761人次、基层干部摸排2568户。通过规范审批程序,共新识别监测对象1288户4813人。对新纳入监测对象,全部落实帮扶措施,有效防止出现规模性返贫致贫。

强化推进措施。重点落实五项推进举措。一是搭建监测平台。建立了防返贫监测平台,将所有监测对象纳入平台管理,实现信息互通共享;二是开展收入监测。每2个月监测一次监测对象收入情况,并及时分析预警。三是实行双月调度机制。每两个月调度一次防返贫致贫监测和帮扶工作落实情况,对存在问题及时研判和整改。四是落实消除风险机制。对风险消除人员,在监测系统中及时标注“风险消除”,提高帮扶精准性。五是强化督导落实。不定期组织人员进行督导,重点督导防止返贫监测和帮扶工作及问题整改落实情况。切实做好防止返贫致贫的监测和帮扶工作,严守不发生规模性返贫的底线。

农民日报记者(文颖 摄)

农民日报记者:当前,“三农”工作重心转向全面推进乡村振兴。请问,江西省在全面推进乡村振兴过程中,在推动资源要素向农村流动和聚集、强化乡村振兴要素保障方面有哪些政策举措?

省委农办秘书处处长黄文新(文颖 摄)

黄文新:乡村振兴要真刀真枪地干,就离不开真金白银地投。江西省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调整城乡要素配置结构,重点围绕“人、地、钱”等方面,建立健全乡村振兴要素保障机制,有力保障了乡村振兴全面推进。

一是优先保障“三农”投入。2020年全省农林水支出739亿元,同比增长19.2%,增幅远高于全省一般公共预算支出。在全国首次发行乡村振兴(高标准农田建设)地方债券募集资金,目前已累计发行专项债券126.12亿元。提升金融服务乡村振兴能力,全省涉农贷款新增1846.68亿元,同比增长 51.96%。出台了《关于调整完善土地出让收入使用范围优先支持乡村振兴的实施意见》,全省土地出让收入用于农业农村的资金占比到2025年将达到10%以上。

二是优先保障乡村发展用地。出台了优先保障农业农村产业发展用地、加强和改进设施农业用地管理等措施。各地新编县乡级国土空间规划确保安排不低于10%的新增建设用地规模,重点保障乡村产业发展用地。按照农业产业点状分布的特点,在县、乡级国土空间总体规划中预留不低于5%建设用地规划指标,重点保障乡村产业建设用地。在制定土地利用年度计划时,可安排不少于5%新增建设用地指标,保障乡村重点产业和项目用地。对以农、林、牧、渔业产品初加工为主的工业项目,可按照土地出让底价不低于所在地土地等别相对应标准的70%执行。

三是优先培育“三农”人才。出台了《关于加快推进乡村人才振兴的若干措施》,促进各类人才投身乡村建设。全省有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工程院院士等农业农村领域高端专家学者70余人,培训各类农民18万余人,“一村一名大学生工程”培养学员6.3万人,农村实用人才总量超过62万人,为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提供了有力人才支撑。

江西卫视记者(文颖 摄)

江西卫视记者:农村厕所革命是党中央和农民群众都高度关注的民生工程,今年省农业农村厅将“农村改厕问题摸排整改”列入了“我为群众办实事”第一批民生实事项目清单,请问对这项工作的具体安排有哪些?

刘伟:农村厕所革命是关系农民群众生活品质,体现现代文明水平的重大民生工程。习近平总书记一直牵挂这件民生实事,多次强调厕所问题不是小事情,是城乡文明建设的重要方面,要把这项工作作为乡村振兴的一项具体工作来推进,努力补齐这块影响群众生活品质的短板。近年来,我省坚持因地制宜、群众自愿,政府引导、农民主体,选择适当模式,全面推进农村户厕无害化改造,取得了显著成效,全省农村卫生厕所普及率达到94%,基本解决了农民群众上卫生厕问题。

今年以来,为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农村厕所革命的重要指示精神,切实把农村厕所革命这件好事办好,不断增强农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我省按照农业农村部、国家乡村振兴局统一部署,在全省范围内组织开展农村改厕问题摸排整改,并将此项工作作为全厅“我为农民群众办实事”的重点民生项目来推动。

本次摸排的范围是全省所有农村户厕,摸排整改的重点是不能用、不好用、改造不规范等问题厕所。省级负责统筹推动,各地组织人员开展摸排,并对摸排出来的问题厕所建立台账,明确整改措施和整改时限,限期整改。对因施工不到位、产品质量不过关导致的问题厕所,力争年底前整改到位;对因技术模式不适宜导致的,在“十四五”期间逐步整改。

截至目前,我省已累计摸排农村户厕700多万户,并且及时整改了一批因年久失修等原因造成的不好用、不能用的问题厕所,让农民群众感受到实实在在的收获。下步我们将按照既定时间节点全力推进,压实各级责任,加强督查复核,推动问题厕所整改,做到问题不解决不放过、整改不到位不放过、农民不满意不放过,确保整改成效经得起时间和历史的检验。

中国江西网记者(文颖 摄)

中国江西网记者:据悉我省省级确定了一批“十四五”乡村振兴重点帮扶村,能否为我们详细介绍一下省级乡村振兴重点帮扶村情况?

路文革:在脱贫攻坚期,我省贫困村已经全部退出,但是一些已退出的贫困村和非贫困村在基础设施、公共服务、人居环境、产业发展等方面仍相对薄弱,为深入推进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我省按照“乡村申报、县级审查、市级审核、省级批准”的程序,全省共确定了1841个“十四五”省定乡村振兴重点帮扶村。其中,巩固提升类1074个,占58.34%(含“十二五”脱贫村842个、“十三五”脱贫村232个);补短强弱(即非脱贫村)类767个,占41.66%。同时,明确了“十四五”省定乡村振兴重点帮扶村的目标任务,即:全面推动补短板、强弱项、夯基础、缩差距、促发展工作,至2025年过渡期结束,重点村脱贫攻坚成果巩固拓展,乡村振兴全面推进,经济活力和发展后劲明显增强。

对省级重点帮扶村,一方面,强化支持政策。主要有以下六项:一是产业扶持,加大产业帮扶力度,带动重点村群众积极参与产业长期发展,有效壮大集体经济。二是资金投入支持,“十四五”期间确保每年投入重点村衔接资金100万元以上;三是项目布局支持,推进资金项目向重点村倾斜,全面补齐基础设施、公共服务、发展环境、生态建设的短板弱项;四是金融保险支持,加大对重点村基础设施、公共服务、生态保护等领域信贷投放,适当延长扶贫小额信贷贴息和风险补偿金等政策;五是土地政策支持,新增建设用地指标优先保障重点村乡村振兴需要,土地增减挂钩节余指标省域范围内交易收益优先用于重点村;六是各方力量支持,向重点村选派驻村第一书记和工作队员,建立健全社会帮扶机制。

另一方面,推进七项重点工作。主要包括:一是科学编制村庄规划;二是发展壮大乡村特色产业;三是加快推进基础设施建设;四是扎实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五年行动;五是着力提高公共服务质量;六是努力构建现代乡村治理体系;七是切实强化新时代精神文明建设。

凤凰网记者(文颖 摄)

凤凰网记者:党的十八大以来,国家持续加大扶贫投入力度,实施了大量扶贫项目,形成了较大规模的扶贫资产,极大地改善了贫困地区生产生活条件。请问江西在加强扶贫项目资金资产管理和监督上,有哪些举措?

省乡村振兴局计划财务处处长勒系永(文颖 摄)

勒系永:早在2019年,我省就开始探索扶贫项目资产后续管理,并出台加强扶贫项目资产管理的意见,部署全面清查梳理,让扶贫项目资产“底数清”“确权准”“收益明”。2020年9月,我省围绕“资产家底清晰、产权归属明晰、类型界定科学、管护主体明确、运行管理规范”目标,聚焦“管什么、谁来管、如何管”,探索了扶贫项目资产有效管理模式,并在全省推行。

一是建设平台,实现扶贫项目资产技术管控。在江西省精准脱贫大数据平台基础上,开发了江西省扶贫项目资产管理系统平台,实现扶贫资产与项目资金的“一键查询”、扶贫项目资产管理风险“一键预警”、扶贫项目资产持续发挥效益“一键监管”。

二是上下联动,协同推进扶贫项目资产清理核查。按照“底数清、权属明、信息全”的工作要求,一方面“自下而上”,由乡、村按照清查范围自行摸排历年的扶贫项目建设情况,对扶贫项目资产进行大排查、大清理。另一方面“自上而下”,由相关资金行业部门结合扶贫资金项目建设和资金使用台账进行追踪核查。通过双向追踪对接,查缺补漏,盘清扶贫项目资产家底。

三是精准确权,严格扶贫项目资产认定程序。把好“认定关”,根据扶贫项目资产的形成过程和资金构成,对扶贫项目资产的所有权、经营权、收益权、监管权的主体进行认定,明确各主体的权责。把好“程序关”,对于清查时已存在的扶贫项目资产流失、报废、亏损等情况的,履行先登记、再报审、后处置程序,相关的审批文件、审计结论归档管理。把严“监督关”,确权前进行公示,公示无异议后,及时向管理主体或受益对象进行资产移交,并将确权结果进行公告,确权结果归档管理。

四是立足长效,健全扶贫项目资产管理机制。按照“县级统管、行业监管、乡村主管、农户协管”的分级定责管护模式,搭建扶贫项目资产管理的组织构架,建立健全扶贫资产管理制度体系,完善扶贫项目资产良性运行的长效机制。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