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省推进新时代水生态文明建设五年行动计划(2021—2025年)》新闻发布会答记者问

新闻发布会现场(黄玉婷 摄)

7月28日,省政府新闻办、省水利厅联合召开《江西省推进新时代水生态文明建设五年行动计划(2021—2025年)》新闻发布会。省水利厅副厅长、省鄱阳湖水利枢纽建设办公室主任罗传彬介绍新时代水生态文明建设五年行动计划情况。省水利厅规划计划处处长许盛丰,省水利厅省河湖长制工作处处长邹崴,省水利厅农村水利处处长钱荣明,省水利厅水旱灾害防御处处长李小强出席新闻发布会,并回答记者提问。省委宣传部对外新闻处副处长徐承主持新闻发布会。

央视网记者(黄玉婷 摄)

央视网记者:当前很多县区已经开展了农业水价综合改革,请问这对于推动水生态文明建设有着怎样的意义?这项改革现在取得了什么成效?全省要达到什么目标?

省水利厅农村水利处处长钱荣明(黄玉婷 摄)

钱荣明:对于全省要达到的目标问题。农业水价综合改革是国务院2016年部署的一项历时10年的重大改革,是一项系统改革、长期改革,推进这项改革在每个阶段所要达到的目标也是清晰明朗的。从中短期来看,推进这项改革,是要通过改革建立起一套全新的体制机制,实现农田水利工程“有人管、有钱管、管得好、可持续”,保障农田水利工程良性运行和促进农业节水,做到农田水利管理由粗放式向集约化转变。从长期来看,推进这项改革,是加强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和水安全的需要,也是助力乡村振兴可持续战略、全面实现农业现代化的需要。从现实需要来看,推进这项改革,是要实现全省农田有效灌溉面积全面覆盖,各县农业水价综合改革四项机制全面建立运行,农田水利工程管理和用水管理集约高效,农业节水成效显现,真正做到为广大农民群众解难题,让农民群众更有获得感。

对于农业水价综合改革对推动水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意义问题。一是满足灌溉,造福百姓。一方水土养一方人,江西是水利大省、农业大省,农田水利灌溉重要性不言而喻,农田水利建设与管理都关系到群众人身和财产安全。二是长效管护,扮靓家园。打破传统的重建轻管,践行养重于修,修重于建的新发展理念,注重农田水利工程清淤、除草等日常维护、应急维修,利于构建山青、水净、河畅、岸绿、景美美丽乡村。三是生态保护,激活产业。水是万物之源,依托丰富水资源,发展生态种养产业、农旅融合,可以实现乡村产业兴旺。

对于农业水价综合改革现在取得的成效问题。经过五年的实践,这项改革已形成了上下贯通、层层负责、级级落实的工作格局。当前改革方向基本清晰、改革路径基本明确、改革共识基本统一、改革氛围日愈浓厚、改革各方协同发力,推动改革实现了从初步探索向全面推进、从机制建设向制度运行、从理论研究向实践操作的三个“转变”。截至2020年底,全省累计完成农业水价综合改革648.47万亩,2021年全省计划完成600万亩农业水价综合改革面积。通过先后开展六个批次整县推进和大中型灌区农业水价综合改革,全省3055万亩有效灌溉区域改革面积全面部署、全力推进,涌现出一批独具特色的改革典型,多种体制机制投入运行,改革成效逐渐显现,形成了“宜黄模式”“遂川模式”“广昌模式”和赣抚模式。

科技日报记者(黄玉婷 摄)

科技日报记者:江西是夏季洪水多发的省份,请问对省内水库堤坝安全度汛会采取哪些举措?江西是如何强化防汛安全的?

省水利厅水旱灾害防御处处长李小强(黄玉婷 摄)

李小强:江西为长江流域五大暴雨区之首,省境内山地丘陵多、水系发达,雨水多但时空分布不均,洪涝灾害多发频发是江西的重要省情。防汛工作是水利部门义不容辞的职责,其中水库堤防等水利工程的安全度汛一直是我们的中心工作。

今年来,我厅按照水利部、省委省政府决策部署要求,提早部署水库、堤防等水利工程的安全度汛工作。年初,组织各地开展防洪隐患排查。汛前,完善各类方案预案,完成去年4507处水毁工程修复任务,落实了10562座水库、3792座农村水电站安全度汛“五个责任人”及11795座重点山塘安全度汛“三个责任人”,建立完善堤防防汛“四个责任人”等水利工程防汛责任体系,强化预报、预警、预演、预案措施。我省大力推行水利工程标准化管理,开展水库大坝安全鉴定和堤防注册登记,加强水库、堤防的日常管护和安全度汛工作指导和督查。派出以厅领导带队的19个督查组开展了以防洪隐患排查、水利工程安全度汛为重点的三次水利综合督查,以“一市一单”形式督促问题整改。汛期,不定时抽查各地值班值守和巡查人员上岗履职状况,实时监控大中型水库水位和报汛工作。今年以来,共调度省调大中型水库70余次,发挥充分发挥水利工程防洪减灾效益。特别是在应对5月18至5月23日强降雨过程中,在暴雨过程前及时预泄,腾库1.73亿立方米,过程拦蓄洪水6.57亿立方米,大幅削减洪峰。通过万安、峡江水库的联合调度,相应降低赣江中游洪峰水位0.5米,减少吉安站超警时间18小时。同时,在确保水库安全度汛的前提下,指导各地水库做好后汛期蓄水防旱工作,确保供水安全。

当前我省仍处汛期,局地强降雨和台风防范、防旱抗旱保供水任务十分繁重,我们要求各级水利部门坚决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防汛救灾的重要指示精神,进一步落实水利工程安全度汛措施,统筹做好防汛抗旱各项工作。一是保持思想警惕不放松,始终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从严、从细抓好防汛抗旱减灾各项措施;二是紧盯重点环节不放松,按照标准化管理要求,加强水库(水电站)、山塘、堤防、涵闸、在建涉水水利工程等的巡查防守,坚持把山洪灾害、中小河流洪水、涉水和在建工程度汛以及城乡内涝等作为重点,做好水利工程运行调度;三是突出民生保障不放松,加快水毁水利工程设施修复,保障好城乡居民生活供水和灌溉用水需求;四是强化协同联动不放松,加强与应急、气象、水文、自然资源、农业农村等部门的沟通协调,加密会商研判,做好监测预报预警,严格执行24小时领导带班和专人值班制度,做好应急准备,坚决打赢台风降雨防御阻击战和防旱抗旱持久战。

江西日报记者(黄玉婷 摄)

江西日报记者:请问,目前江西防洪安全保障体系建设情况如何,将从哪些方面推进防洪减灾能力提升?

罗传彬:“十三五”以来,我省建成景德镇浯溪口水利枢纽工程,完成鄱阳湖区二期防洪工程第六个单项建设任务,推进鄱阳湖区一般圩堤加固整治,中小河流治理全面推进,五河及支流重点河段防洪能力不断提高。全面启动保护耕地面积万亩以上圩堤除险加固。累计整治堤长4380公里、完成1479座病险水库、6317座山塘和14座大中型病险水闸除险加固、推进了36个重点涝区和26个省级涝区治理。洪涝灾害年均损失率由“十二五”的0.65%降低到0.18%,有力保障了江河安澜、人民安全和经济社会稳定运行。

目前,全省已基本构建起以堤防为主、控制性防洪枢纽工程和分蓄洪区为辅的防洪工程体系。如长江干流,防洪工程体系以堤防为主,长江河道在江西境内始于瑞昌市巢湖,止于彭泽县牛矶山,总长152公里,另有江新洲堤和棉船圩2座江心洲圩堤;鄱阳湖区,防洪工程体系以堤防为主,分蓄洪区为辅,有重点圩堤46座、保护耕地面积1-5万亩的圩堤43座、国家级蓄滞洪区4座;赣抚信饶修五大河及其支流,防洪工程体系以堤防为主,防洪控制性工程为辅,现有保护耕地面积万亩以上圩堤102座、大型水库32座、中型水库270座、小型水库10517座。

“十四五”期间,我们将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防灾减灾理念,积极转变洪水防御思路,围绕防洪薄弱环节和构建现代防洪体系,进一步优化沿江滨湖防洪布局,基本消除病险工程安全隐患,综合提升河道行洪能力、洪水调控能力和工程防洪能力。

一是建设安澜鄱湖。以长江干流江西段、鄱阳湖区域为重点,加快沿江滨湖防洪治理,推进鄱湖安澜百姓安居专项工程。全面完成长江干流江西段崩岸应急治理、鄱阳湖区1-5万亩圩堤防除险加固、鄱阳湖区保护面积万亩以上单退圩堤加固整治,完成康山国家重点蓄滞洪区安全建设,开展珠湖、黄湖、方洲斜塘3座国家一般蓄滞洪区安全建设。科学论证长江、鄱阳湖重点圩堤提质改造,适时启动长江干堤、鄱阳湖区重点圩堤升级提质整治。

二是建设平安五河。继续实施五河及支流防洪治理,加快五河及其主要支流治理,开展洪患村镇河流综合治理,加大重点山洪沟防洪治理力度,加强已建山洪灾害预警预报体系的更新维养,全面完成保护耕地面积万亩以上圩堤除险加固,推动千亩圩堤加固整治,夯实农村地区防洪安全屏障。

三是推进流域控制性枢纽工程建设。争取开工建设茅店水利枢纽,推进寒信、极富等水利枢纽等工程前期研究工作,研究提出一批事关鄱阳湖及五河流域防洪安全、水资源利用、水生态保护的控制性枢纽工程。

四是消除病险水利工程安全隐患。开展水库、水闸等工程设施隐患排查和安全鉴定,实施水库、水闸除险加固和降等报废,加快实施现有的病险水库除险加固,全面消除存量病险水库安全隐患。继续推进大中型病险水闸除险加固和病险水电站大坝除险加固。

五是加强重点易涝区排涝能力建设。以鄱阳湖和五河下游尾闾平原低洼地区为重点,推进重点城镇、重点圩垸和粮食主产区等重点易涝区的排涝设施改造和建设,逐步提高重点地区除涝能力和排涝标准。

省政府网站记者(黄玉婷 摄)

省政府网站记者:我们了解到近期我省将出台《江西省“十四五”水安全保障规划》,请问,行动计划和规划两者如何衔接,有什么相互联系?

省水利厅规划计划处处长许盛丰(黄玉婷 摄)

许盛丰:关于行动计划和规划两者的关系,可以用“一脉相承、互为一体”两个词来形容,这也是我省治水的突出特色。

各位记者朋友都知道,“十三五”期间我们出台了水生态文明建设五年行动计划,根据实践效果和实施情况评估结果,总体上来看,五年行动计划对于促进全省“十三五”水利改革发展规划实施起到了较好作用,引领我省走出了一条具有江西特色、人水和谐的水生态文明建设道路,彰显了我省水利特色。这也为我们推进“十四五”期间治水工作奠定了良好基础。

“十四五”时期,是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的第一个五年,也是深化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江西)建设、打造美丽中国“江西样板”的关键期。我们继续传承和延续“十三五”好的做法和经验,出台了《江西省推进新时代水生态文明建设五年行动计划(2021—2025年)》。

两者的思路目标是一致的。以新时代水生态文明建设统领水利高质量发展为主线,全面落实“十六字”治水思路,坚持人水和谐的目标导向,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委省政府重大决策部署,统筹发展与安全,统筹山水林田湖草沙系统治理,纵深推进水生态文明建设,着力构建持续水安澜、优质水资源、健康水生态、宜居水环境、先进水文化的水安全保障体系,建设造福人民的幸福河湖,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水利现代化。

两者任务是一致的。推进三大安全工程建设,就是防洪安全、供水安全、生态安全;加强六大管理,就是水资源管理、河湖管理、水土保持管理、水利建设管理、水利工程管理、水利风险管理等;提升五大能力,就是水利基础设施保障、水利创新发展、水利科技引领、水利人才支撑和水文化发展等。

两者的作用定位有所不同。《规划》主要是从技术层面,根据国家政策和新时期水安全保障要求,科学合理制定具体的目标任务,是今后五年水利工作的具体纲领。《行动计划》主要是从行政层面,制定的一项行政指导性文件,更加强调工作任务安排、责任主体落实和人才保障等,促进规划更好地落地落实。

这是指导今后五年全省水利建设、管理、改革工作的两个重要文件,我们将督促全省水利系统认真落实好相关工作,督促《规划》落地落实,全面提升水安全保障能力,为全省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做出应有贡献。

江西广播电视台公共农业频道记者(黄玉婷 摄)

江西广播电视台公共农业频道记者:习近平总书记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座谈会上发出了“让黄河成为造福人民的幸福河”的伟大号召。我省自2015年以来持续推进河湖长制,以流域为单元,推进生态综合治理,努力实现河畅水清、岸绿景美、人水和谐。能否介绍一下如何通过《行动计划》的强化河湖长制要求,推动建设幸福河湖相关情况?

省水利厅省河湖长制工作处处长邹崴(黄玉婷 摄)

邹崴:打造造福人民的幸福河湖,一直是江西水利工作不懈探索的工作方向。  

2017年,我省转型河长制工作思路,积极探索创新,启动流域生态综合治理,统筹推进流域水资源保护、水污染防治、水环境改善、水生态修复,协同推进流域新型工业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和绿色化。2018年,又全面启动生态鄱阳湖流域建设行动计划,以空间规划为引领,从岸上到水体,深入推进陆域防控治理、岸线美化优化、水域保护修复等十大行动,打造鄱阳湖流域山水林田湖草生命共同体,努力实现河湖健康、人水和谐。通过几年的努力,流域生态综合治理项目全面铺开,每个县至少有一条河流或流域实施了综合治理项目,打造了一批治山理水、显山露水的示范河湖。其中,靖安县的北潦河作为全国首批示范河湖项目,基本做到污水无直排、水域无障碍、河面无垃圾、岸线无违章,以全域保护提升全域生态,以全域生态助推全域旅游,实现“河畅水清、岸绿景美、人水和谐”。萍水河湘东段充分利用山水林田湖草等元素打造的生态走廊成旅游打卡地,带动当地群众增收致富,实现了流域生态综合治理项目的地方人居环境显著改善,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不断提升。同时,我们还持续推进水生态文明村建设,累计试点和自主创建了607个省级水生态文明村,打造了一批生态宜居的美丽乡村,农村人居环境得到明显改善,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不断增强。

当前,我们正按照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建设幸福河湖的号召,积极谋划,在保障防洪安全的基础上,以强化河湖长制为抓手,以强化水资源管理、强化水域岸线管控、强化水环境治理、强化水生态修复、强化水文化传承为路径,不断加大组织领导、考核奖惩、宣传引导力度,提升基础能力,把河湖流域生态综合治理与河湖管护长效机制有机结合起来,努力建设造福人民的幸福河湖。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