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辉煌红土地 感恩奋进谱新篇”江西省庆祝建党百年系列新闻发布会之卫生健康事业专题新闻发布会答记者问

新闻发布会现场(文颖 摄)

8月3日,江西省委宣传部、省卫生健康委员会联合召开“百年辉煌红土地 感恩奋进谱新篇”江西省庆祝建党百年系列新闻发布会之卫生健康事业专题新闻发布会。省卫生健康委党组书记、主任王水平介绍党的十八大以来全省卫生健康事业发展情况。省卫生健康委党组成员、一级巡视员曾传美,省卫生健康委党组成员、副主任龚建平,省卫生健康委党组成员、省计划生育协会专职副会长罗礼生出席发布会,并答记者问。省委宣传部副部长、省政府新闻办主任傅云主持新闻发布会。

人民日报记者(文颖 摄)

人民日报记者:习近平总书记在统筹推进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工作部署会议强调,要加快在建和新开工项目建设进度。据了解,今年江西省政府也大力实施“项目大会战”活动。那么在卫生健康领域,江西是如何就项目建设抓好贯彻落实的?

王水平:项目建设是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和解决民生问题的“生命线”和“强引擎”,也是推进我省卫生健康事业高质量发展、加快构建起强大的公共卫生体系的重要抓手,2月份省政府启动实施“项目大会战”工作,省卫健委结合自身行业特点,印发了《江西省卫生健康系统“项目攻坚年”活动实施方案》和《江西省以重点工作项目化管理为抓手,促进卫生健康事业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方案》,明确提出要坚持“项目为王、项目为先、项目为要”的工作理念,以项目建设为引领,借鉴项目管理思维,创新管理手段,实行卫生健康重点工作“项目化、清单化、目标化”管理,集约要素资源,补齐短板弱项,明确了卫生健康系统三大项目管理范畴和发展方向。

一是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涉及全省卫生健康领域基础设施建设项目,重点是省本级需要推进的公共卫生补短板、强弱项的19个重大项目,包括南昌医学院新校园建设项目、省疾控中心迁建项目、省肿瘤医院新院区项目、省第三人民医院(省公共卫生临床中心)新院区项目等。在省发改、财政、自然资源等健康江西建设成员单位的关心和重视下,分别落实了项目建设用地,筹集了建设资金。

二是加强重点业务管理,针对基层党建、深化医改、健康服务、学科建设、能力提升、人才培养等内涵建设方面实施项目管理,具体包括健康江西行动监测评估、健康江西行动考核、国家区域医疗中心建设、重大疫情医疗救治能力提升等2021年度委机关行政管理重点项目的6大类29个项目。

三是加强辅助要素管理,包括“同一健康”理念在新发传染病防控应用的研究、健康强赣战略路径研究等委机关31项软科学研究立项的科研项目,纳入项目管理。

为推动“项目攻坚年”活动落到实处,我委专门成立了项目办,对重点项目实行挂图作战,加强全过程跟踪管理,确保项目按计划平稳推进。截至目前,全省卫生健康系统已储备公共卫生补短板项目770个。2021年已开工项目共计401个,总投资1043亿元,并将282个条件相对成熟的项目,纳入省政府调度的项目大会战,既推动全省公共卫生体系建设,又拉动经济社会发展,不断增进老区人民健康福祉。

中国日报记者(文颖 摄)

中国日报记者:健康是人民群众越来越关注的话题,习近平总书记也强调,健康是1,其他都是后面的0,由此可见健康在当前经济社会发展中的突出战略地位。当前,健康江西行动启动已有两年,请问江西具体取得了哪些成效?有哪些好的做法?

省卫生健康委党组成员、一级巡视员曾传美(文颖 摄)

曾传美:健康江西行动是推进健康江西建设的重要载体和有效路径,我们不断完善政策、监测、考核等机制建设,健康江西行动“赣”出精彩。

一是找准健康江西建设“着力点”。出台《“健康江西2030”规划纲要》《健康江西行动实施意见》《健康江西行动实施方案》等27个政策性文件,建立了具有江西特色的健康政策框架体系;成立健康江西建设工作委员会,在全国较早成立省卫生健康监测评价中心,建立了完整高效的组织体系。加强与媒体合作,建立了多维立体的宣传体系。

二是创新健康江西建设“坐标点”。一方面突出特色,在国家部署15个专项行动的基础上,我省突出江西“中医药”元素和“家庭细胞”特色,新增了“中医药健康促进行动”、“家庭健康促进行动”。另一方面强化考核,在全国率先出台了考核细则,明确了指标体系、考核内容、考核原则、考核程序、结果运用,推动将健康融入所有政策。

三是点亮健康江西建设“闪光点”。今年,健康中国推进办将我省列为健康中国行动首个重点联系省份,探索先行先试,形成可复制、可借鉴、可推广的经验做法,为推进健康中国行动提供“源头活水”。7月16日,健康中国推进办在京召开新闻发布会,介绍健康中国行动两年来取得的进展与成效,我省作为全国受邀的两个省份之一,向全国介绍经验。7月18日,在京召开的健康中国发展大会上,我省作为唯一受邀省份在大会作主旨发言。

通过多方努力,我省政府主导、部门协同、全社会参与的格局初步形成,健康江西建设取得显著成效。根据2020年健康江西行动整体监测评估报告显示,我省73%的指标已经达到2022年健康中国行动监测标准。

健康江西建设最积极的变化,就是在健康影响因素干预方面,全民健康素养水平稳步提高。2020年我省居民健康素养水平23.73%,较2019年增长3.9个百分点;经常参加体育锻炼人数比例达37.2%,已超过2022年37%预期目标值;空气质量近五年最好,优良天数比例由2017年的87.3%上升到2020年的94.7%。

健康江西建设最突出的进步,就是在重点人群健康保障方面,全生命周期健康维护能力持续提升。妇幼健康促进行动成效明显,2020年产前筛查率达73%,新生儿遗传代谢性疾病筛查率达96%,农村适龄妇女宫颈癌和乳腺癌筛查实现全覆盖;中小学生健康指标显著提升,体育与健康课程开课率达99%、眼保健操普及率达99%。

健康江西建设最显著的成效,就是在健康理念共建共享方面,城乡居民健康水平明显改善。与2015年相比,人群主要健康指标呈现“一升三降”的良好态势,人均期望寿命提高到77.2岁,孕产妇死亡率从8.69/10万下降到5.94/10万,婴儿死亡率从6.9‰下降到4.2‰,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从10‰下降到6.6‰。城乡居民达到《国民体质测定标准》合格以上的人数比例增长至92.15%,各项指标均呈现明显改善的发展趋势。

下一步,我们将充分发挥考核指挥棒的作用,推动健康江西行动走深走实,为促进全省经济社会发展奠定坚实健康基础。

中新社记者(文颖 摄)

中新社记者:请问自2009年启动新一轮医改以来,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江西在深化医改方面有哪些主要举措?成效如何?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深化医改工作部署情况如何?

省卫生健康委党组成员、副主任龚建平(文颖 摄)

龚建平:总的看,新医改十多年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在全面深化改革大潮的驱动下,在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我省医改持续强劲向前推进,关联性、标志性改革渐次开花,人民群众改革获得感不断提升,我省是全国唯一连续12年获评“推进医改,服务百姓健康”十大医改新举措(新闻人物)的省份,新余等5个市(县)公立医院综合改革先后获国务院表扬奖励。

一是医改立柱架梁任务基本完成。围绕建立基本医疗卫生制度,“十三五”期间出台120多个重大政策文件,初步实现了“四梁八柱”的阶段性目标。分级诊疗制度基本形成,共组建多形式医联体467个。公立医院综合改革有序推进,现代医院管理制度初步建立,党委领导下的院长负责制全面实施;基本医保实现全民病有所医;药品全流程改革降低虚高价格;综合监管提升了风险识别和管理水平。覆盖城乡居民的基本医疗卫生制度基本建成,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的目标基本实现。

二是关键领域改革实现重要突破。省、市、县成立了由党委或政府主要领导任组长的医改工作领导小组,在全国率先将医改纳入政府政绩考核。全省公立医院全部取消药品、耗材加成,终结了60多年的“以药补医”历史。在公立医院综合改革这一“主战场”,压实政府办医责任、降低虚高药价、构建科学补偿机制、推行综合性医疗服务价格改革、创新岗位设置管理、落实“两个允许”分配导向等重点领域的改革在全国走前列,推动了新旧运行机制转换。

三是人民群众健康公平性持续改善。我省主要健康指标实现“一升两降”:人均预期寿命从2010年的74.33岁提高至2020年的77.2岁,婴儿死亡率从11.8‰下降至4.23‰,孕产妇死亡率从12.95/10万下降至5.94/10万,人民群众健康水平总体优于全国平均水平,用较少的投入取得了较高的健康绩效。夯实全民健康物质设施基础,基本实现每个县都有县医院和中医院,每个乡镇都有1所乡镇卫生院,每个街道有1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近90%的家庭15分钟内能够达到最近的医疗点,县域内就诊率稳定在88%以上,城乡居民健康状况差异进一步缩小,健康公平性进一步改善。

四是卫生服务可及性不断提高。医疗卫生资源持续增长,全省每千人床位数、执业(助理)医师数、注册护士数分别从2010年的2.87张、1.39人、1.31人增长至2020年的6.32张、2.32人、2.86人,居民年人均诊疗次数从3.15次提高到5.06次,平均住院率从11.21%提高到18.96%。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诊疗人次占比达到61.04%。全省所有三级医院均开展了预约诊疗和优质护理服务,近80%的医院实现同级检查检验结果互认。居民健康档案电子建档率稳定在95%以上。推动跨省异地就医费用直接结算,地市实现全覆盖,减少患者“跑腿”“垫资”压力,患者就医获得感不断增强。

五是居民就医可负担性进一步减轻。一方面,居民抵御疾病风险能力增强,建立起以基本医保为主体,居民大病保险、商业健康保险为补充,社会医疗救助为托底的医疗保障体系,城乡居民参保率保持在95%以上,基本覆盖全体居民。另一方面,居民就医负担不断减轻,2020年个人卫生支出占卫生总费用比重降至26%,全省公立医疗机构医疗费用平均增幅从2019的15.24%降至2020年的2.7%,门诊次均费用增幅从8.1%降至7.74%,出院患者次均费用增幅从8.6%降至6.96%。

“十四五”时期,我省将深入贯彻新发展理念,推动“以治病为中心”向“以人民健康为中心”转变,着力解决看病难、看病贵问题。一是持续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深入推广三明医改经验,进一步深化“三医联动”改革,制定实施方案和考评体系,推动人事薪酬、医保支付、医疗服务价格等重点领域改革落地见效。二是推动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始终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高质量发展观,始终把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作为评判的重要标准,推动公立医院从规模扩张型向质量效益型转变,提高医疗质量;从粗放管理向精细管理转变,提高服务效率;从投资医院发展建设向扩大分配转变,提高医务人员待遇。三是加快建设优质高效医疗卫生服务体系。推进能力现代化、体系整合化、服务优质化、管理精细化、治理科学化,抓实城市医疗集团、紧密型县域医共体、专科联盟建设,做细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构建优质高效整合型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努力为人民群众提供优质高效、公平可及的卫生健康服务。

江西卫视记者(文颖 摄)

江西卫视记者:我们知道,党史学习教育开展以来,江西省卫生健康委始终把改善群众就医体验作为“我为群众办实事”主题实践活动的一项重要内容,能否介绍下在提升群众就医获得感、幸福感方面江西具体采取了哪些举措?取得了什么成效?

龚建平:今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我委把开展好党史学习教育作为首要政治任务,努力把“我为群众办实事”办到群众心坎上,突出“三大要素”,着力解决医疗卫生领域的群众“急难愁盼”问题。

一是突出医疗服务能力这一核心要素。以严重危害人民群众健康的肿瘤、心脑血管、呼吸系统疾病等重点病种为主,坚持中西医并重优势互补,增加优质医疗卫生资源供给,促进区域间均衡配置。“十三五”以来,我省遴选确定疑难病症诊治能力提升工程3个,建设国家临床重点专科12个、省级临床重点专科49个,积极创建国家区域医疗中心和省级区域医疗中心;持续开展县级医院服务能力提升工程,全省脱贫县县级医院医疗服务能力基本标准和推荐标准达标率均位列全国第4位;突出抓好胸痛中心、卒中中心、创伤急救中心、危重孕产妇救治中心、危重新生儿救治中心等“五大中心”建设,全省通过评估认证的卒中中心70家、胸痛中心68家、创伤急救中心53家、危重儿童和新生儿救治中心113家、危重孕产妇救治中心142家,不断提升省域医疗服务、临床科研、人才培养能力,用一流的医疗服务能力把江西的病人留在江西。同时,聚焦新冠肺炎疫情暴露的公共卫生特别是重大疫情防控救治能力短板,突出可转换传染病区收治能力、可转换ICU以及实验室检测能力等7方面能力建设。

二是突出医疗质量安全这一基础要素。狠抓医疗规章制度落实,将18项医疗核心制度落实情况作为医疗机构执业登记、定期校验的必检内容和医院等级评审的前置条件,结合“双随机一公开”行政执法检查,以制度保质量、保安全。注重医疗质控体系建设,省级层面组建了34个专业医疗质量控制中心,各地成立相应机构,不断强化质控指标的宣贯、指导、分析、评估,推动各级公立医院诊疗服务同质化。深入推进平安医院建设,夯实医院“人防、物防、技防”体系建设基础,建立矛盾纠纷多元化解和一体化处置机制,规范医疗损害鉴定,努力建设更高水平的平安医院。

三是突出医疗服务效果这一导向要素。落实民生实事,今年,我委部署第三轮改善群众就医体验主题活动,提出28条举措改善群众就医体验,人民群众就医等待、诊疗、人文、环境、费用体验显著改善,门诊患者满意度、住院患者满意度和医院员工满意度持续保持在全国第一方阵。实施民生工程,我委在全国率先推出重大疾病救治举措,从保障制度、质量控制、管理体系、救治病种等方面入手,建立起病种遴选、费用保障、质量控制、协同推进的重大疾病救治工作体系,探索出一条经济欠发达地区重大疾病医疗保障新路,形成“10种重大疾病免费救治+25种重大疾病专项救治+22种重大疾病救治管理”江西特色体系,累计救治患者160万余人次,有效减轻贫困重大疾病患者看病就医负担,为全面实现脱贫攻坚目标作出积极贡献。强化行风建设,聚焦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开展“弘扬伟大抗疫精神、传承优良医德医风”专题活动和损害群众利益突出问题专项治理,维护公立医院公益性。

下一步,我们将针对群众对医疗健康服务品质的新要求,逐步从关注“有没有”向“好不好”升级,努力建设更高适配的服务体系、更高质量的医学跨越、更高水平的均衡布局、更高标准的均等服务,让群众看病就医更安全、更有效、更舒适、更经济。

江南都市报记者(文颖 摄)

江南都市报记者:近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关于优化生育政策 促进人口长期均衡发展的决定》,我们知道,人口问题是关系中华民族发展的基础性、全局性、战略性问题。“十三五”期间江西省在围绕人口长期均衡发展方面做了哪些工作?下一步就实施三孩生育政策完善生育支持方面将采取哪些举措?

省计划生育协会专职副会长罗礼生(文颖 摄)

罗礼生:人口问题确实是一个基础性、全局性、战略性问题,是“国之大者”。江西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人口工作的决策部署,持续推动人口长期均衡发展,十三五以来,统筹推进落实各项生育配套政策,做了大量工作。一是提升生育办证便捷化。群众只需提供身份证号,通过人脸识别等实名认证方式,即可实现“婚育户一链办理”,做到“一次不跑”。二是提升优育措施有效化。全省94%的县(市、区)建立了“一站式”婚育服务中心,提供婚检、孕检、出生缺陷筛查等服务,出生缺陷发生率明显降低。人口健康主要指标优于全国平均水平,十三五期间,孕产妇死亡率从10万分之8.69下降到10万分之5.94,婴儿死亡率从千分之6.9下降到千分之4.2。三是提升托育资源均衡化。在全省创建了12个婴幼儿照护服务试点市(县、区),同时在中央支持下改扩建托育项目140余个,预期“十四五”期间新增普惠性托位1.5万余个。四是提升养育保障多样化。女职工产假从90天增加到158天,并给予男方15天护理假。鼓励有条件的用人单位落实产假期满请假至婴儿满一周岁,并完善了生育津补贴政策。

“人口发展是关系中华民族发展的大事情”。下一步,我们将深入学习贯彻《关于优化生育政策 促进人口长期均衡发展的决定》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人口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以人民为中心、以均衡为主线、以改革为动力、以法治为保障,切实研究解决群众关心的现实问题,一体考虑婚嫁、生育、养育、教育,加快推进三孩生育政策及配套支持措施在我省平稳落地见效。一是着力减轻生育养育压力。构建生育友好的教育支持、住房优惠、税费支持等政策,完善生育假期制度,发挥生育津补贴激励作用,扩大生育保险覆盖范围,降低生育医疗成本,努力提高群众生育意愿。二是着力提高优生优育水平。强化妇幼健康服务,提升生育全程医疗保健服务水平,落实好出生缺陷综合防治制度,推进婴幼儿照护服务发展,发展公办普惠托育,切实减轻家庭育儿负担。三是着力营造生育友好环境。加快修订《江西省人口与计划生育条例》,清理不适合人口发展形势和目标任务的政策措施;充分发挥媒体的宣传引导作用,尊重妇女生育价值,构建新型的婚育文化;强化党政领导,部门协同,社会参与,营造有利于优化生育的良好社会环境。

江西广播电视台都市频道记者(文颖 摄)

江西广播电视台都市频道记者:近期,南京、张家界等发生本土聚集性疫情,并波及国内多个省份,请问这对江西省疫情防控有什么影响,江西省采取了哪些应对措施?

曾传美:感谢各位新闻记者朋友对我省新冠肺炎疫情防控的高度关注和大力支持。下面,我从三个方面做个简要介绍。

第一、当前的疫情形势分析

一是全球疫情仍处于高位流行。根据世界卫生组织最新疫情报告,全球新冠肺炎疫情依然处于大流行状态,且出现了第三波疫情,尤其是病毒德尔塔变异毒株正以极快的速度席卷了包括我国在内的全球100多个国家和地区。德尔塔变异毒株具有传播力强、复制快、体内载量高,以及病人转阴速度慢、治疗时间长、容易出现重症,感染后临床症状不典型,传播隐蔽性强等特点,导致防控工作难度显著增大。二是国内多地出现本土聚集性疫情。国内零星散发病例和局部聚集性疫情时有发生,尤其是7月20日南京禄口国际机场报告本地病例以来,截至8月3日8时,疫情已波及12个省(市)的28个城市,累计关联确诊病例383例,无症状感染者48例,仍有可能向其他省份外溢。三是我省疫情输入风险持续增大。受南京疫情外溢以及境外疫情输入影响,我省周边省份均已出现本土病例,并且我省与南京以及湖南等周边省份人员交流、经贸往来密切;当前正值学校暑期放假,旅游休假人员多,流动性大; 本月下旬高校即将开学,大量外省学生回赣返校。上述复杂情况,导致我省疫情输入风险持续加大。

第二、采取的应对措施

南京疫情发生以来,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要求严密防范、精准排查、守住底线,为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提供有力保障,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有力支持。省疫情防控指挥部办公室已进入临战状态,全力组织应对,目前全省疫情防控形势总体平稳。

一是完善“精准化”防控政策。我省高度关注全国疫情进展情况,每日组织专家研判分析。7月21日以来,我省先后发布6期疫情紧急风险提示、出台6个疫情防控紧急文件、派出11个省级疫情防控督查组,因时因势、科学精准动态调整防控策略。

二是实施“网格化”人员排查。全省第一时间对重点地区来(返)赣人员进行拉网式排查,按照不漏一人、不留盲区的要求,针对性采取核酸检测、居家健康观察、集中健康管理等措施。截至8月2日17:00,全省累计排查管理重点人员40566人,暂未检出核酸阳性感染者。

三是抓实“常态化”防控措施。提出“六个强化”的常态化疫情防控工作要求,督促各地压实疫情防控责任,全力排查风险隐患,迅速开展人员排查,严格人员管控措施,强化重点场所疫情防控以及重点人员核酸检测,加快推进新冠病毒疫苗接种,做到及早发现、精准防控。

第三、对公众的几点提示

我省已连续522天无新增本地确诊病例报告,部分市民朋友放松了警惕。在此,向大家作出四点提示:

一是防范意识要持续加强。鉴于当前疫情形势严峻复杂,我省发生输入性疫情风险极不确定,疫情防控处于关键阶段,请大家一刻都不能放松、不能懈怠、不能疏忽。乘坐公共交通工具或前往公共场所时一律全程佩戴口罩,保持勤洗手、常通风、不扎堆、少聚集、用公筷、一米线等良好习惯。

二是出现不适要及时就医。一旦出现发热、干咳、乏力、咽痛、嗅(味)觉减退、腹泻等症状,在做好个人防护前提下,及时就近到发热门诊就诊,并主动告知近期旅居史和相关人员接触史,不建议自行购买药物服用。

三是旅游出行要注重防护。建议市民朋友近期非必须不前往疫情风险地区,如确需前往,出行前要及时关注目的地疫情情况以及我省疫情防控要求;旅途中要做好个人防护,严格执行测温、扫码、戴口罩等规定;返回后要第一时间主动向所在社区(村组)、单位报告,并配合当地落实相关防控措施。

四是疫苗接种要积极参与。接种新冠疫苗是预防新冠肺炎传染最便捷、最有效的手段。截至8月3日11时,我省累计接种4658万剂次,2611万人。8月1日,全省已启动15-17岁人群疫苗接种。如果身体条件允许,都应该接种新冠病毒疫苗。只有人人参与、人人尽责,才能筑起强大的免疫屏障,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