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比一季稻亩产提高八九百斤,相比双季稻每亩成本减少七八百元
南昌新闻网讯 8月5日,南昌县塔城乡湖陂村水岚洲湖畔,1.3万多亩再生稻的头季稻进入收割期,趁着晴热天气,粮农正忙着抢收稻谷。窄幅履带收割机轰鸣,翻滚的稻浪夹杂着泥土的清香,迎面扑来。
当天,江西农业大学副校长贺浩华带着团队,现场实割、称重、测定水分,对再生稻的产量进行了测量。一番测算下来,再生稻的头季亩产达到1406斤。
“这只是第一茬的产量,已经超过1400斤,这个产量就相当于一季稻的亩产了。”贺浩华说,“除了第一茬,再生稻第二茬亩产也可达到八九百斤。这个产量,就是比一季稻多出来的产量。”
再生稻“一种两收”,农户能轻松增产增效。
据市农业技术推广中心相关负责人介绍,再生稻一般在每年3月10日左右播种,8月5日左右头季稻成熟收获,正常情况下,第一茬的产量可以稳定在亩产1400斤左右;对第二茬,通过窄幅履带收割机,减少田间碾压的损失,亩产可达八九百斤。
今年来,我市对再生稻种植首次采用“三控”抗倒绿色节本增效、全程机械化绿色高效种植及 “两优一增”壮秆保优标准化栽培3项重大技术,通过新模式、新技术及新装备的示范应用,使粮食生产实现增产增效。
再生稻在生产成本上也降低了不少。
南昌县东新乡种粮大户万淑全今年种了500亩再生稻,第一茬收割后,万淑全不必再次耕地和播种,只需略施水肥即可促苗再生,化肥农药也可以节省一大笔开支。“两处相加,一亩地成本大概能节约七八百元。”万淑全说,跟双季稻相比,在成本降下来的同时,二者产量却相当。
近年来,再生稻生产成为我市的主推技术之一。据介绍,南昌的再生稻生产从2013年开始引进,经过8年的不断实验,当前技术已经成熟。再生稻种植面积由2016年的不足万亩快速增长至如今的25万多亩,示范推广区域发展到5个涉农县区15个乡镇。
为了全面提升我市水稻种植轻简化、机械化水平,助推再生稻增产增效,目前,市农业农村部门选取了16个新型经营主体,在各乡镇推广再生稻种植的三项技术。
谈到下一步再生稻的推广,市农业技术推广中心相关负责人表示,目前计划一个村设一个百亩示范片,整村推进,今年再生稻种植将扩大到50万亩。
“值得一提的是,围绕再生稻产量的增加,我们还将对再生稻品种进行筛选,选育出一些优质耐高温、节水抗旱、再生能力强的品种,不断满足市场的需求。”该负责人说。(南昌日报记者 刘磊)
请输入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