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孩政策来了 南昌大龄备孕群体优生优育意愿强烈

中共中央政治局5月31日召开会议指出,进一步优化生育政策,实施一对夫妻可以生育三个子女政策及配套支持措施。在生育三孩这件事上,“生得健康”是备孕群体最为关注的话题,而孕妇的年龄是否偏高、胚胎有否携带致病基因,堪称备孕夫妇在优生优育方面的主要顾虑。

周三(11日)上午,记者在省妇幼保健院的优生遗传门诊看到不少挺着大肚子的妻子以及她们的丈夫,为了肚中孩子的健康,他们当中有不少已多次来此就诊。

▲为了确保生下健康的宝宝,不少备孕人士主动来到优生遗传门诊,排除隐忧。

▲妻子们在诊室内求诊,她们的丈夫则在诊室外耐心地等候诊断结果。

“80后”是当下优生优育的主力军

婚育年龄不断推迟,备战二胎甚至“拼”到三胎的孕产妇年龄普遍偏高。来找省妇幼保健院副院长刘艳秋备孕保胎的妇女中,半数以上在30岁以上,而医学上定义,35岁以上的生产者属于高龄产妇。

周三(11日)上午8时,省妇幼保健院门诊大楼电梯内,人们不时从墙上的纸巾盒里拽出一张餐巾纸按下电梯的楼层键,其中7楼按键是按得最勤的,这是优生遗传门诊所在的楼层。

记者随机同其中几位孕妇交谈,得知她们来这里的目的很明确,就是“生下来,要健康”。

选奶粉、喂母乳、买尿片……产后妈妈们的话题基本上是这些,而坐在候诊椅上的女人们则没有太多共同话题,毕竟她们来看门诊的理由各不相同。

34岁的杨女士膝下已经有一男一女,戴着矫视眼镜的女儿在其身旁嬉闹。“女儿先天就有散光,我听别人说这是遗传所致,担心第三胎也会遗传到这个,所以来问问医生。”杨女士轻声说道。

导诊护士从排队候诊的孕产妇们手中收拢如文件袋般厚的病例,然后看着排号系统说:“胡某某,在门诊吗?可以进来了。”

大龄妈妈们孕前孕中面临的挑战不少

大龄妈妈们在孕前、孕中、生产的过程中所面临的考验和挑战,不仅多,而且更为严峻和艰难。

“现在你第二胎已经12周了,考虑到有家族遗传的多囊肾,你这次要准备做羊水穿刺,看看宝宝的具体状况。”刘艳秋副院长翻看着检查报告,对夏女士夫妇俩说道。

听完这番话,夏女士的丈夫走出诊室,找了一处角落蹲下,显然情绪不太好。稍后,他略微红着眼又走进诊室陪妻子。当着丈夫的面,夏女士对刘副院长说:“先做羊水穿刺,我听医生的。”

夏女士家住修水,今年32岁,此前第一胎因宫内停育而不得不引产,此次检查得知夫妻一方有遗传疾病,已有身孕的她对此颇为谨慎。

从宜春赶来的罗先生夫妇是标准的高龄备孕群体,丈夫44岁,妻子36岁。“我们俩已经有两个健康的孩子了,这次是想着能不能生第三胎。”罗先生说。

妻子黄女士插话道:“医生,你看看检查结果,能生则生,不能生的话我们也就不打算要了。”

刘副院长一边看着检查报告单,一边语速极快地说:“夫妻一方9号染色体异常,这可能是环境、高龄等因素产生的影响,而且现在丈夫这一方还携带有地中海贫血(下简称‘地贫’)的致病基因,备孕有难度,要想生个健康宝宝,一定要做好检查。”

今年30岁的胡女士此次备孕也颇为周折,患有乙肝“大三阳”的她此前育有两孩,并成功阻断乙肝,此次备孕第三胎,她不敢松懈:“孩子健康就是最好,不是吗?”

临近下午1时,优生遗传门诊休诊,门诊排号系统显示,一上午有42人挂号就诊。

“地贫”成为医患在优生交流中的高频词

生育从来不是孕产妇一人的事,而是夫妇乃至整个家族的事,代代相传的基因是一个家族永恒的见证。然而,人类基因的“书写”却并非没有错别字。

“从基因遗传上来说,人无完人。”从事优生遗传工作30余年的刘艳秋副院长这样总结道。她说,每个人生来都携带有5个左右的致病基因,而夫妻二人对此若有重合,便可能生下患有遗传疾病的孩子。

记者在采访时注意到,“地贫”是医患在优生交流中的高频词。

“不能再等了,你现在腹中胎儿24周,自己又是‘地贫’致病基因的携带者,如果不及时检查你丈夫的基因,胎儿有四分之一的概率是患者,拖到28周,引产都来不及。”刘副院长的一番话好似一瓢水,浇醒了29岁的欧阳女士,她连忙给远在山西太原的丈夫打电话,让他去检查自己的基因。

据了解,遗传疾病分为染色体异常、单基因病、多基因遗传三大类。“在我省产前筛查中,唐氏综合征、‘地贫’等是常见遗传疾病。”刘艳秋说,我省是“地贫”的高发省份,又因该病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重型患者需要终生输血治疗,携带者则与常人无异。

今年公布的《江西省地中海贫血的筛查与防控》首次披露了我省“地贫”基因携带分布情况,我省南部、中部和北部的“地贫”基因携带率分别为9.49%,3.9%和2.63%。

医学技术助孕让父母拥有健康宝宝

从医以来,刘艳秋帮助过的孕产妇不计其数,谈起其中的几个家庭,她至今仍感到由衷的开心。

2015年,一对33岁的南昌夫妇诞下一子,却不料他们人生中的第一个孩子因“地贫”需要终生输血治疗。在了解到儿子所患疾病源于父母的遗传时,夫妇俩倍感痛心。

2016年,这对夫妇决定再育一子。有了前车之鉴,妻子经产前筛查后发现,其腹中胎儿依旧是重型“地贫”患者,无奈在第20周终止妊娠。

刘艳秋思前想后,告诉这对夫妇可选择第三代“试管婴儿”技术助孕,“通过体外受精联合胚胎移植技术助孕,经过产前筛查的胚胎已无患病可能,在囊胚阶段还与第一个孩子配型成功,意味着可以用新生儿的脐带血造血干细胞治好第一个孩子的病”。

2017年,通过第三代“试管婴儿”技术,这对夫妇准备孕育第三胎。2018年,妻子生下一个健康的孩子。

“这个孩子实属来之不易,他不仅是健康的,而且他的出生还治好了他哥哥的病,让这个家庭重回正轨。”刘艳秋向记者感叹道。

家住南昌、今年36岁的冯女士腹中胎儿已有13周,她的备孕也受益于第三代“试管婴儿”技术。

“前面两个孩子都因为脊髓性肌萎缩症不幸夭折了。夫妇俩做了产前筛查,避免了致病基因遗传,这才有了这个健康的孩子。”刘艳秋笑着说,下周,冯女士和她丈夫就要过来做产前诊断了。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