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9月11日是第22个“世界急救日”(9月份的第二个星期六)。说到“急救”,很多人都会想到被称为“急救神器”的自动体外除颤仪(即AED,可通过电除颤帮助心脏骤停患者恢复正常规律的心脏跳动)。当日,记者在南昌街头随机采访,发现南昌地铁、图书馆、体育场馆等多处公共场所已配备AED,但遗憾的是,大部分市民并不知道AED为何物、放在哪里以及如何使用。
▲立于南昌地铁八一广场站内的AED一体机
▲一体机中间放着的AED
直击
南昌多个公共场所配有“救命神器”
近年来,受人口老龄化以及工作节奏加快、社会压力增大等因素的影响,心脑血管疾病和意外伤害事件已经成为突发性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在人员密集场所配置AED,是抢救心脏骤停患者,提高急危重症抢救成功率、降低死亡率的重要举措。
11日,记者在南昌地铁八一广场站看到,一台橘白两色的AED+宣传救护一体机(下简称“AED一体机”)被放置在5号出站口。由于八一广场站是地铁1、2号线的换乘站,人流相对密集,特别是周末往来的乘客络绎不绝,这台“救命神器”成为人们的必经之处。
走近这台AED一体机,记者发现,它的高度是旁边垃圾桶的两倍,加上亮眼的外观颜色,这台AED一体机显得格外引人注目。一体机中间放有一台AED,仪器下方详细介绍了使用AED的步骤。
此外,记者在卫东站、地铁大厦站、南昌火车站等地铁站的显著位置,均看到了AED一体机。据了解,遇到乘客发生心脏骤停,在拨打120电话和向工作人员求助的同时,就近取用AED,配合心肺复苏术使用,能大大提高抢救心搏骤停患者的成功率。
随后,记者来到南昌市多个文化体育场馆。省图书馆的一楼和二楼均放置了一台AED一体机。在一体机的侧边,记者注意到有一个名为“AED急救地图”的微信小程序二维码,只要用手机扫一扫,AED在南昌市的分布情况便一目了然。
记者根据地图上的显示来到南昌国际体育中心游泳馆,果不其然,一台AED一体机被放置在该馆。该馆工作人员杨昒称:“为了提高场馆的安全系数,游泳馆于2018年底配备了AED,我们会请医务人员对所有馆员定期进行操作培训。”
南昌市八一体育场和省体育馆也都有AED一体机的“身影”,为前来锻炼运动的市民的生命健康安全“保驾护航”。“虽然这些年我们一直没有使用过AED,但AED的配备,对来这里的群众是一个很好的保障。”南昌市八一体育场工作人员段玲说。
调查
对于身边的“救命神器”多数市民并不了解
尽管AED在许多公共场所随处可见,但真正知晓它的人并不多。
11日,在地铁大厦站,大部分乘客行色匆匆,在经过“救命神器”时,并没有停下脚步。记者在AED一体机附近观察了数十分钟,发现只有个别几名乘客注意到眼前的AED一体机,但他们也只是好奇地放缓脚步看了几眼,然后就离开了。
在文化体育场馆内,AED也同样鲜为人知。记者随机采访了多位市民,中青年人普遍表示没太注意到AED一体机,只有部分儿童和老年人称出于好奇曾凑上前大致了解过。
“平时坐地铁根本没有注意到有这样的东西,还以为是借充电宝的地方呢。”南昌市民钱女士说,现在的人一般走路都是看路标或玩手机,哪怕AED一体机的外观再亮眼,也很少会被注意到。
数据
全省已在公共场所投放百余台AED
近年来,我省不断完善AED设置规划。昨日,记者从省红十字会了解到,目前全省共有百余台AED,这些配备了AED的场所主要是学校、机场、地铁站、火车站、旅游景点及机关单位等人员流动较为密集的公共场所。
小小一台AED,价格却不低。昨日,记者联系上某AED经销商,该经销商告诉记者,当前市场上一台AED的价格约为2万元至3万元,每3~5年需更换一次电池,每使用一次,就要更换新的电极贴片,每个电极贴片的费用接近千元。
据省红十字会相关负责人介绍,我省AED的主要来源有红十字基金会的投入、社会捐赠和单位自主购买。不久前,赣州市红十字会筹集60万元采购了20台AED一体机,在第22个“世界急救日”到来之际进行了试点投放。
解释
救助导致损害不承担民事责任
在人命关天的紧急关头,除了能及时获得AED,会用、敢用AED也是保证有效急救的重要因素。
在最佳抢救时间的“黄金4分钟”内,AED与CPR(心肺复苏)有效配合使用,是抢救心搏骤停病人最有效的手段。
“假如使用AED或进行了心肺复苏,但是没有抢救过来,会不会产生民事纠纷?”“没有操作好,反而导致了伤员损害,该怎么承担责任?”……昨日,在记者采访过程中,这是不少人担心的问题。
记者了解到,《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总则第一百八十四条规定“因自愿实施救助行为造成受助人损害的,救助人不承担民事责任”。此外,我省出台的《江西省红十字会条例》,也明确红十字志愿者因自愿实施紧急救助行为造成受助人损害,依法不承担民事责任。这为实施应急救护的志愿者免去了后顾之忧。
举措
我省一年要培训10万名救护员
没有足够的专业急救员,AED就难以发挥最大效用。据南昌市红十字会雄鹰救援队医疗组副组长何智介绍,急救者要在正确位置给患者贴上电极片,然后根据AED的提示来确定是否需要除颤,除颤时还要避免接触患者。
尽管AED操作简单,但仍需培训。“我们计划5年普及培训350万人,培训救护员50万人,每年全省的救护员培训目标是10万人,今年到目前为止完成了近6万人,普及培训是75万人。”省红十字会二级调研员刘华鹰称,省红十字会所有的救护员培训进社区进学校进企业,面对群众开展的救护员培训和普及培训,让更多人掌握挽救生命的硬核能力(AED+CPR),为安全添一份保障。
请输入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