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东进序曲”的凯歌中再踏征程

□ 本报记者 汪滢 通讯员 江萱

《新四军军歌》中有这样一句歌词:“东进,东进,我们是铁的新四军!”东进,既是新四军的战略任务,也是新四军的抗敌之路、发展之路和胜利之路。

在扬州市江都区郭村镇塘头村,有一处青砖黛瓦、坡顶风墙的老式建筑,因其两栋楼造型相同中有连接、形似孪生姊妹携手而立,故当地人称之为“于氏姊妹楼”。80多年前,这里作为新四军抗日和大军东进时的领导机关驻地,陈毅、粟裕、叶飞在此运筹帷幄,创造性提出“击敌、联李、孤韩”工作方针,为新四军北上东进成功扫清了障碍。

郭村与泰州一田之隔,被称为扬州的“东大门”。当年这一带日、伪、顽三派各占一隅,情势错综复杂。为打破日伪顽的分割和包围,新四军挺进纵队渡江至江都,扫日寇、击顽敌。其中被称为“东进序曲”的郭村保卫战,就发生在1940年6月27日。国民党顽固派纠集13个团的兵力,对郭村四面包围、轮番进攻。在八天七夜的战斗中,新四军在地方党组织和郭村人民的全力支持下,以2000多人的兵力顽强抗击2万多人的围攻,最终以弱胜强。

1940年7月7日,江都县第一届抗日民主政府正式成立,惠浴宇被选为第一任县长。如今的新四军苏北指挥部纪念馆,也是苏北地区第一个县级抗日民主政权旧址所在地。塘头知名士绅于仲吕不仅将“于氏姊妹楼”提供给县政府办公,还将家藏的一把勃朗宁手枪赠送给惠浴宇,并说服众多乡绅集中步枪多支、子弹两大箩筐支援新四军。塘头、郭村、麻村、七里等地的1000多名青年纷纷报名参军。江都县抗日民主政府成立后,推行土地革命,开展减租减息工作,严惩汉奸恶霸,密切了党群关系、加深了军民感情。其建设规模、组织配置、人员安排、工作性质等方面定位,为后来苏中苏北抗日民主政权的建立提供了宝贵经验和可借鉴的形式。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