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省“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系列新闻发布会新余专场答记者问

新闻发布会现场(黄玉婷 摄)

10月9日,江西省政府新闻办、新余市联合召开“爱我工小美 五年更辉煌”江西省“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系列新闻发布会新余专场。新余市委常委、副市长提名人选张志坚发布和介绍有关情况。新余市渝水区委书记刘颖豪,新余市统计局党组书记、局长彭勇,新余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党组副书记、副主任邹秋根出席新闻发布会,并回答记者提问。省委宣传部对外新闻处处长黎峰主持新闻发布会。

新华社记者(黄玉婷 摄)

新华社记者:项目建设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生命线”和“强引擎”,请问新余市在项目建设上有哪些特点和成效?

新余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党组副书记、副主任邹秋根(黄玉婷 摄)

邹秋根:近年来,我市按照“项目为先、项目为大、项目为王”的发展理念,多措并举强力推进项目建设,紧紧围绕重项目建设,大力实施产业兴市、工业强市战略,坚持各方力量向项目聚集,各种要素向项目聚集,各项服务向项目聚集,集中力量建设大园区、发展大产业、培育大企业,推动经济总量不断扩张,为新余经济稳中求进、行稳致远垒好“压舱石”。

一是项目盘子不断提升,增添了项目建设底气。“十三五”期间我市共安排重点建设项目1079个,总投资4177亿元,完成投资 1163 亿元,项目个数和完成投资较“十二五”时期分别增长 157%和 85%,固定资产投资年均增长 10.7%,工业投资年均增长 15.7%。引进亿元以上项目 352个,投资总额 2031.5 亿元,其中“5020”项目9个; 近两年重大经贸活动签约项目注册率、进资率、开工率均列全省前三,实际利用外资和省外 2000 万元以上项目资金年均分别增长8.3%和 9.6%。项目总盘子、项目体量呈现出了逐年攀升的良好发展态势,增添了项目建设底气。

二是项目质量不断提升,增添了项目建设动力。一批大项目、好项目、战略性项目相继投产营运,增添了项目建设动力。分宜电厂2×66万千瓦机组扩建工程的建成投运,年产值将达30亿元,税收达3亿元左右,有效提高了江西电网的调峰能力和经济运行水平;赣锋锂业的电池级氢氧化锂产品,三分之二以上都是LG、特斯拉的订单,同时公司锂盐的12万吨总产能,也使公司一跃成为全球最大的锂化合物生产商之一;新钢联天已建成国内最先进、采用全套计算机集成控制的钢结构智能化生产线,成为江西省第一家专业从事钢结构桥梁和装配式钢结构建筑的企业;中冶南方建成65万吨无取向电工钢生产线,成为国内少数几家无取向硅钢产品全覆盖、具备新能源汽车用电工钢生产能力的企业。

三是项目服务不断提升,增添了项目建设活力。按季度分县区集中开工项目新模式成为全省特色,促使县区抓项目建设互通有无,互相学习,形成相互比拼、相互赶超的局面。为实现产业体系由“4+X”向“2+4+N”加快转变,我市相继出台《新余市全力支持新钢跨越发展领导小组工作规则》和《新余市全力支持新钢跨越发展工作考核办法》、《加快全市锂电产业发展 打造全球锂电高地新三十条措施》、《全力支持旅游业发展三十条措施》,以壮大我市高新技术产业、战略性新兴产业、装备制造产业、文化旅游产业等支柱产业,增添了产业发展、项目建设活力。

四是项目谋划不断提升,增添了项目建设后劲。面对新形势、新任务,我市顺应产业变革趋势,瞄准城市老旧小区改造、冷链物流、5G商用、人工智能、碳达峰碳中和等新的投资增长点,谋划一批当前以及影响新余未来发展的重大项目,增添了项目建设后劲。分别利用两个电厂、浩吉铁路等重大基础设施项目的辐射带动作用,推动与大唐集团、国家电投、中铁投、浩吉公司等央企国企的深度合作;有序推进沪昆高速“四改八”和樟吉、大广高速改扩建,以推动新宜萍南部高速公路落地;重点实施袁河航道提升及新余港口、江口水库防洪提升工程,从而弥补赣西水运空白;依托环城路、浩吉铁路和袁河航道,建设赣西物流枢纽和新余煤储基地、京东亚洲一号仓、新余西货场、双林特色产业园等物流园区,形成“枢纽+通道+网络”现代物流体系,让内陆新余张开双臂拥抱世界。

中央广播电视总台江西总站记者(黄玉婷 摄)

中央广播电视总台江西总站记者:乡镇商会是助力乡村振兴的生力军。请问,渝水区各地乡镇商会在巩固拓展脱贫成果、推进乡村振兴中发挥了什么样的作用?有哪些好的经验做法?

新余市渝水区委书记刘颖豪(黄玉婷 摄)

刘颖豪:我区高度重视“党建+乡镇商会”工作,2016年2月3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我省考察工作结束时的讲话中强调,要鼓励引导从农村走出去的农民企业家回馈故里、支援农村建设。我听说,新余市渝水区在这方面进行了积极探索,通过成立民营企业家商会并且建立商会党组织,把本土民营企业家组织起来,参与新农村建设,得到企业家认可和农民群众欢迎。近年来,我区始终牢记习近平总书记重托,巩固提升“党建+乡镇商会”工作水平,不断发挥商会“三雁”作用,着力引导商会会员参与脱贫攻坚,支援农村建设,加快乡村振兴。一是发挥商会“头雁”作用,培养农村致富带头人。各乡镇商会依托市级农村创业致富带头人协会,牵头组建了工厂化养鱼、香菇、瓜蒌、果冻橙、肉牛、黑山羊和肉鸽等7个致富带头人专业委员会,培养农村致富带头人400余人,促进全区产业高质量可持续发展。二是发挥商会“鸿雁”作用,吸引在外人才返乡创业助力脱贫攻坚。发挥商会会员在外经商见多识广、经验丰富优势,鼓励在外人才回乡创业,引导参与产业扶贫“温暖接力”行动,共投资8900万元,发展扶贫产业项目87个,覆盖贫困户2000余户,帮助贫困户人均增收2000元以上。比如洪泰农业公司胡小青,系珠珊商会会长,原来在内蒙古养牛,担任会长后,决定回家乡投资4000余万元建设肉牛养殖场,带动100余户村民种植草料,创造就业岗位200余个。三是发挥商会“群雁”作用,服务家乡建设致力乡村振兴。发挥商会会员来自农村、植根农民的优势,开展“企业主反哺社会”活动,让会员在新农村建设、扶贫帮困和乡村治理中承担更多社会责任。比如在捐资助学方面,通过搭建“中秋助学行动”等平台,累计捐资1300余万元,资助3000余名贫困学生,珠珊商会会员刘火根捐助8000万元建设珠珊中心学校,成为渝水有史以来规模最大的爱心捐校善举。在新农村建设方面,聚焦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组织会员累计捐资1.1亿元用于新农村建设。水北商会会长邹细保捐资1140万元,资助家乡340户拆旧建新户每户3万元,同时资助村庄基础设施建设。在乡村治理方面,积极参与矛盾纠纷调处、信访问题处理、保家行动、拆三房建三园、殡葬改革等工作,把很多不稳定因素和难题化解在了萌芽状态,成为乡镇党委政府和社会稳定的“润滑剂”。企业家们在回馈社会过程中,与群众结对子、交朋友,自身也受到触动、收获感动、获得教育。

我们的经验启示是:①加强党的领导,发挥商会党组织政治引领和政治核心作用,是乡镇商会健康发展的根本保障。我区辖区内11个乡镇全部建立了商会,同时成立了对应的商会党委。商会党组织充分发挥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作用,引导商会会员“感党恩,听党话,跟党走”,主动服务全区经济社会发展大局,形成“举党旗、抱团干、带民富”的渝水商会模式。②争取各级党委政府支持,增强乡镇商会造血功能,是商会持续有效运行的重要保障。乡镇商会通过发展商会项目,增强商会自身实力,实现了“各界支持商会发展、商会发展回报社会”的良性循环。③立足抱团发展、回馈乡梓,引导商会会员正确发挥作用,是商会存续的目的所在。依托乡镇商会这一平台,团结引导本土企业家有组织地参与新农村建设和社会治理,既推动了农村发展,又实现了会员自身发展,实现乡镇商会事业薪火相传、蓬勃发展。

江西日报记者(黄玉婷 摄)

江西日报记者:新余市在优化营商环境方面有什么创新举措?效果如何?

邹秋根:近年来,新余市围绕打造“四最”营商环境的目标要求,全力为企业“出政策”、“优服务”、“降成本”、“解难题”,全市整体营商环境大幅提升,成功进入了全国营商环境百强榜单。一是狠抓惠企政策落地落实。围绕新钢、锂电、旅游等领域出台并落实《全力支持新钢跨越发展新三十条措施》、《促进赣锋雅保龙头拉动打造全球锂电高地三十条措施》等17个“三十条”。将26个部门140条惠企政策统一制作惠企政策办事指南和惠企政策二维码兑现手册,建立惠企政策兑现窗口,实行“一策对照一码”,组建“1+N”模式帮办代办队伍。二是持续推进政务服务改革。为真正做到“政务服务像网购一样方便”,我市创新推出政务服务“网上办”、“掌上办”、“异地通办”、“一链办理”、“一照含证”、“就近办”等改革。分别与赣西片区和新宜吉地区签订政务服务“异地通办”协议;“不动产登记”一链办理改革将平均办理时间压缩至3个工作日;全国首创“一照含证”改革,将16个部门82项行政许可事项全部纳入“一照含证”平台集成办理,使办证时间缩短了80%以上,提交材料减少了80%以上;率先实现社保卡一卡通“跨省通用”和“同城待遇”,改革经验成全省样板、全国示范;选取部分乡镇(街道)、村(社区)、银行网点作为“就近办”改革试点,全省率先推进政务服务与金融服务深度融合。全省率先试点“政务大数据+普惠金融”、首创“商标+专利”混合质押新模式,开启了全省知识产权质押融资新的里程碑。三是降低各类营商成本。全面落实省减税减费减租减支32条等政策,有效降低各类营商成本,开展公共资源交易“不见面开标”改革,截至今年上半年共为投标企业减负超1.5亿元;推出新开办企业免费刻制首套印章服务,已有4700多家企业享受该政策,城市市政公用设施配套费降至26元/平方米。今年上半年共为企业减负约28.71亿元,同比增长6.65%。进一步提振企业发展信心。四是建立难题破解机制。创新建立“仙女湖夜话”等政企交流平台,市政府、县区、市直各部门主动邀请企业家谈想法、找问题、解难题,截至目前市政府及各部门共举办了三百多场“仙女湖夜话”,问题解决率高达91.9%,日常办事过程中,为解决企业和群众遇到的“疑难杂症”,在各级政务服务大厅设立了37个“办不成事”窗口,一般问题在5个工作日内可以解决。下一步,我市将以更高标准、更实举措、更大力度优化营商环境,开展一系列攻坚行动,实现环节再简化、时限再压缩、服务再提升,为打造“江西办事不用求人、江西办事依法依规、江西办事便捷高效、江西办事暖心爽心”的江西营商品牌贡献新余力量。

江西广播电视台都市频道记者(黄玉婷 摄)

江西广播电视台都市频道记者:新余如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不断增强,请问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

新余市统计局党组书记、局长彭勇(黄玉婷 摄)

彭勇:新余市委市政府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在经济发展中不断增进民生福祉,城乡居民收入快速增加,生活质量明显改善,实现了从总体小康到全面小康的历史性跨越。

一是居民收入快速增长。2020年,新余市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42531元,居全省第二位,比2015年增长42.5%,年均增长7.3%;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0747元,居全省第三位,比2015年增长48.3%,年均增长8.2%。城镇非私营单位在岗职工平均工资85324元,居全省第二位,比2015年增长65.2%;城镇私营单位就业人员平均工资为46700元,比2015年增长40.5%。

二是生活质量明显提升。截至目前,新余在城镇居住的人口达73.6%,居全省第二位。城乡居民主要耐用品消费拥有量不断增加。汽车飞入寻常百姓家,平均每百人拥有小汽车17辆。城镇居民和农村居民人均住房建筑面积分别达到53.5平方米和50.9平方米。人均公园绿地面积达19.89平方米,居全省第一;建成区绿化覆盖率为50.7%,居全省第二位。

三是民生城市品牌纷呈。颐养之家、小荷工程、水花行动、晓康诊所等民生城市品牌越来越多,大校额大班额化解、棚改旧改、“余也难”热线救助等民生工程扎实推进,实现了更高水平的老有所养、幼有所育、病有所医、学有所教、住有所居、弱有所扶。党建+颐养之家全省推广、全国叫响,目前已建成农村颐养之家736个,入家老人超过万人,实现了所有行政村和有需求老人全覆盖;城市颐养之家53个已建成投运,为应对人口老龄化提供了新余方案。村村设立的414个“晓康诊所”已成为农村群众全天候健康保障、健康知晓的阵地。

四是社会事业蒸蒸日上。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参保率在全省率先达到100%,城乡居民基本养老参保率达99.1%。城镇居民医保和新农合并轨运行,生育保险和职工医保合并实施,跨省异地就医住院和门诊费用实现即时结算。普惠性幼儿园覆盖率达89%,列入国家优质普惠学前教育资源扩容试点市;超大班额和起始年级大班额全面消除,在全省率先通过义务教育基本均衡发展国家认定。

五是人民群众安全感不断提升。治安环境显著改善,扫黑除恶专项斗争深入开展,信访积案化解和“八上门”工作法获全国推广。法治治理不断推进,2020年全市拥有律师236人,比2015年增长49.4%,每万人口拥有律师数为1.96人;法治政府建设连续四年被评为全省优秀市。公众安全感稳步提升。公众安全感指数连续10年保持在95%以上,2020年为99.1%,稳居全省前列,社会保持和谐稳定。

江南都市报记者(黄玉婷 摄)

江南都市报记者:随着城镇化的快速推进,留守和空巢老人数量增多。请问渝水区在居家养老工作方面有哪些创新举措?

刘颖豪:近年来,渝水区在市委、市政府统一引领下,针对留守、独居老人生活质量差、养老困难等实际情况,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作用,统筹运用农村各种资源,依靠社会各界的积极参与,探索出一条“党建+颐养之家”养老新模式,实现了党建和民生工作“双丰收”,成为“党得民心、老人舒心、子女放心”的“三心”幸福工程。目前辖区内182个行政村(管理处)建成运行“颐养之家”359个,入家老人4928人;城区建成“城市颐养之家”38个,用餐老人877人,实现对有需求的老人基本全覆盖。我们的主要做法是:

党建引领保“家”。市委审时度势从保障和改善民生着眼,在市第九次党代会上提出积极应对农村“十室九空”人口老龄化趋势,巩固提升“党建+颐养之家”工作水平。我区结合工作实际,突出党建引领作用,将颐养之家巩固提升工作作为“一把手”工程,采取“党组织引领、乡村主导、部门支持、社会参与”相结合的方式,为整体推进颐养之家建设提供了保证。

千方百计建“家”。主要采取财政支持一点,村级组织配套一点,社会公益捐助一点的办法,筹集颐养之家建设资金。按照“有公房的不租房,能租房的不建房”的原则,采取公房改造、租用闲置民房、爱心人士捐献房屋等方式进行场所建设,并以厨房、餐厅、活动娱乐室等为基础设置,配置经济实惠的生活设施和用品,真正做到节俭办家。

开源节流养“家”。多措并举筹资,让基层承受得起,老人负担得起,采取“政府补助、村级配套、社会捐助、老人自缴、自我发展”模式,每人每月350元标准(老人自交200元,市、区两级财政各补贴50元,乡村两级自筹50元),同时,注重开源节流,想方设法省钱,米、面、油等大宗生活品定点配送节约成本;不少颐养之家建有“小菜园”,身体硬朗的老人可就近种菜,自产自用;管理上鼓励老人自治,大家各有分工,减轻颐养之家管理开支压力。

明确制度管“家”。在每个颐养之家建立了一套涵盖工作职责、财务、安全、饮食卫生的统一管理制度,为颐养之家规范化运作提供保障。引入老年人意外伤害保险制度,通过政府投保和个人商业投保相结合,为“入家”老人提供安全保障。整合开发182个公益性岗位,涉及到管理员、厨师、保洁员、送餐员等多种职位,进一步让颐养之家纳入政府系统管理。

广泛参与爱“家”。引导社会广泛参与到颐养之家建设中来,这是颐养之家可提升的重要补充。党员干部带头。落实一个单位联系帮扶一个颐养之家,结合党员干部“八上门”活动,到颐养之家走访慰问老人,开展贴春联、送年货等温情传递活动,形成良好风尚。志愿服务参与。积极引导社会各类公益组织、工青妇等社会团体,到颐养之家开展敬老、爱老、助老的爱心志愿活动。商会积极推动。各商会主动结对帮扶老人,补齐差额保障颐养之家收支平衡;在商会示范带动下,逢年过节各行各业乡贤到颐养之家捐款捐物,营造全社会尊老爱老的氛围。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