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对论·发布会后】中国经济三季报“破圈”解读,为什么选“C”?|Vol.102

国家统计局昨天公布中国经济三季报,外贸数据继续保持较快增长,成为GDP增速的重要支撑;尤其出口,前三季度同比增长22.7%。在德尔塔病毒盛行的情况下,“歪果仁”为何选“C”?

“主要得益于国内强大的生产能力和一系列稳外贸的政策,以及新型贸易方式的发展——前三季度跨境电商出口额同比增长了29%,发挥了重要作用。”国家统计局新闻发言人付凌晖昨天下午做客央视新闻《相对论·发布会后》,与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总经济师陈文玲、财经科技科普视频作者所长林超“破圈”共论。

2021年前三季度,中国GDP同比增长9.8%,其中,在国际环境复杂严峻、国内疫情汛情交织等因素的影响下,三季度GDP同比增长4.9%。

“今年是在去年基数相对较高情况下的比较,和世界相比我们还是一枝独秀。”陈文玲认为,这表现了中国经济稳中向好、稳中复苏、稳中求进。

付凌晖介绍,年初就预计到今年的经济增长同比增速会“前高后低”。而且,尽管受疫情、汛情影响,仍可看到9月份一些积极的指标变化。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明显加快,餐饮收入规模恢复到2019年同期水平;再如服务业采购经理指数(PMI)由上个月的大幅下降转为回升,“这些都表明中国经济的韧性和潜力。”

“歪果仁”选“C”的背后,是仍然复杂的国际环境。

付凌晖表示,在出口数据表现亮眼的同时也要看到,一些国家能源短缺,运力紧张的问题还是比较突出。林超说,他一位做外贸的同学有切身体会——物流价格“涨了七八倍”。

“全球的运费都在上涨,尤其中国的集装箱‘一箱难求’”,对此,陈文玲分析说,一些国家由于疫情生产停滞,市场供应极度短缺,中国商品已经不仅是一般的生活必需品,还是救命的商品。前三季度中国对美国等主要经济体20%以上的出口增速,以及对拉丁美洲40%以上的出口增速,再次显示中国已经成为世界疫情中的“稳定之锚”。

林超还发现,外贸从业者也顺势而为,尝试升级自己的品牌。直播逛工厂,介绍自家卖得最好的单品,还希望和客户沟通开发一些定制性的产品,“我觉得这是‘中国制造’品牌升级或者说增加技术含量的一个尝试。” 

△【视频】“世情”下的“稳定之锚” 不同凡响的9.8%

昨天上午的国新办发布会上,多位外媒记者问及限电限产对经济增速的影响。付凌晖回应,总的看,能源供应偏紧是阶段性的,对经济的影响是可控的。

在央视新闻《相对论》的直播间,他进一步解释,近期国际能源价格持续上涨,主要还是由于在减碳的国际大背景下,有关国家对传统化石能源的投资不足,新能源供给又受极端天气等影响有所减少。这种变化不可避免地对国内产生一些影响。

近期,国务院常务会议部署保证电力、煤炭等供应的措施,特别提到有效运用市场化手段。付凌晖认为,后面几个月会逐步看到效果,“中国煤炭资源比较丰富,在安全生产的前提下,促进相关企业加快生产,整体上还是有保障的。能源供应问题对整个生产运营的影响也会逐步减弱。”

点这里回顾:【相对论·发布会后】|中国经济三季报“破圈”解读,为什么选“C”>>>

下个季度,就要公布2021中国经济年报,你最关心的数字是什么?《相对论·发布会后》,继续共话。

监制丨王姗姗 张鸥

制片人丨庄胜春 汪洁 丁沂

记者丨庄胜春

主编丨尚晓煜 张宗尧

编导丨郝薇 单楚玉 金竹音 王洪春 杨吉儿

技术丨夏文 王竞择 牛永毅 于江

导播丨潘国华 胡景波

视觉丨王少华 于江

摄像丨陈逸哲 李作 肖磊垒

剪辑丨杨青

统筹丨纪方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