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省第十五次党代会报告为南昌发展“划重点”

11月23日上午,中国共产党江西省第十五次代表大会在南昌隆重开幕。易炼红代表中国共产党江西省第十四届委员会向大会作报告。在报告中,省会南昌被频频提及,涉及城市建设、产业发展、改革开放等诸多领域。报告也为南昌未来的发展指明了方向。

重点一

“全面建设富裕江西,综合实力实现新跨越。新发展理念深入人心,具有江西特色的现代经济体系基本形成,经济增幅持续保持全国‘第一方阵’,经济总量越过三万亿元、向四万亿元迈进,发展的质量和效益不断提升。”

解读

“英雄城得有英雄城的气概。南昌要在引领高质量跨越式发展上尽显英雄城气概,必须瞄准更高目标,彰显省会担当,大幅提升经济首位度,大幅提升经济总量在全国省会城市中的排位。”11月4日,省委书记易炼红在南昌调研时,对南昌提出了“两个大幅提升”的殷殷期许。对南昌来说,“两个大幅提升”是压力,是动力,更是鞭策。我们要正视差距,咬定目标,加快发展,切实提升经济首位度,加快进位赶超步伐。

重点二

“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科技强省战略、人才强省战略,让科技创新这个‘关键变量’成为发展的‘最大增量’。”

解读

建成全省唯一的国家级知识产权保护中心——中国(南昌)知识产权保护中心,在全省设区市率先建成综合性科技创新公共服务平台,全社会研发投入数量、高新技术企业数量、国家级创新平台数量、技术合同交易额等每年均名列全省第一……近年来,我市以科技创新为核心,以深化科技体制机制改革为动力,以激励和支持创新研发和成果转移转化为政策导向,进一步优化科技政策和科技服务。

科技创新关键在人才。聚八方英才而用,是近年来南昌的发力方向。我市出台“人才10条”政策,扎实推进高层次科技创新人才“双百计划”,深入推进高层次科技人才“洪城计划”,从落户奖励等多方面切入,营造出重才、育才、爱才、聚才的良好环境和氛围,让南昌成为各类人才集聚的“强磁场”。

此外,我市先后出台了《南昌市支持新型研发机构发展办法》和《南昌市新型研发机构建设实施细则(试行)》,不断优化创新生态环境,加快建立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截至目前,我市已与北京大学、浙江大学、中山大学、同济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中科院苏州纳米所等大院大所及知名高校在昌共建高端新型研发机构10家,涉及汽车和新能源汽车、电子信息、生物医药、装备制造、人工智能、航空等多个行业领域。

下一步,我市将进一步发挥中国信通院江西分院、江西航空研究院,以及中科院苏州纳米所南昌研究院、中山大学南昌研究院等科研平台作用,推动一批聚焦南昌主导产业的科技成果得到转化。通过财政奖补、政策扶持等举措,鼓励年营收3亿元以上的企业自建或共建各类研发中心。深入推进“百场校招”活动,确保实现每年吸引10万人才来昌留昌创业就业目标。

重点三

“努力打造南昌世界级VR中心,加快建设‘物联江西’‘智联江西’。”

“聚焦航空、电子信息、装备制造、中医药、新能源、新材料等优势产业,大力推进‘2+6+N’产业高质量跨越式发展行动,着力建设航空产业集群、全国重要的电子信息制造集聚区、全球新能源新材料产业集聚区。”

解读

2021世界VR产业大会云峰会签约114个投资合作项目,总金额突破700亿元。2021年中国航空产业大会首次与南昌飞行大会同时举行,大会集中签约项目24个,签约总金额265亿元,南昌知名度提升,中国航空产业的各种要素正往南昌加快集聚。

依托2021世界VR产业大会、2021中国航空产业大会暨南昌飞行大会等系列活动,南昌集聚了一批重点项目、关键技术和高端人才,推动电子信息和航空产业迅速发展。

产业,是经济的“命脉”,产业兴则城市兴,产业强则城市强。近年来,我市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坚定不移、持续聚焦“4+4+X”产业发展,“一产一策”“一企一策”推进生物医药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做大做强,绿色食品、现代针纺等传统产业转型升级,不断做大规模、提升层次、壮大集群。下一步,我市将紧紧围绕产业发展这个核心,按照“立足基础、扩增存量、招引增量、树立品牌、加快升级、延长链条、形成集群”的思路持续做大做强优势主导产业。坚持新兴产业和传统产业并举、提升能级和增强品质并重,打造一批领军企业、培育一批“专精特新”企业,形成具有南昌特色的产业集群和产业生态。大力推动传统产业智能化提升,实施“机器换人”“设备换芯”“生产换线”工程,加快绿色食品、现代针纺、新型材料、机电装备制造等传统优势产业技术更新和改造升级,不断完善绿色制造体系,努力在推动产业转型升级上抢占制高点。大力推动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化发展,扎实做好延链、强链、补链工作,推动电子信息、航空装备、汽车及新能源汽车、生物医药等产业集群发展,加快形成产业集群集聚态势。

同时,坚持数字产业化、产业数字化。深入推进国家“03专项”,加速发展5G和物联网上下游产业,全力打造数字经济特色产业园,重点发展以大数据、云计算、区块链为先导的软件和信息服务业。加快构建完整的VR产业生态链,创建国家级VR制造业创新中心。大力推进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推动传统产业数字化、智能化,加快工业互联网和工业大数据创新发展,做大做强数字经济,拓展经济发展新空间。

重点四

“主动衔接国家水网规划与水利建设,抓紧实施赣抚尾闾综合整治工程等一批重点防洪工程和重点水源工程,提升防洪、供水、生态安全保障能力。”

解读

实施赣抚尾闾综合整治及老官洲、裘家洲生态修复工程是推进长江经济带“共抓大保护”的重大举措,是改善我市整体水环境状况的民生工程,是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生态工程。工程建成后,对我市保障水安全、改善水环境、修复水生态、提升水景观、彰显水文化都将发挥重要作用。

赣江抚河下游尾闾地区地理位置优越、资源丰富、经济活跃,在全省经济社会发展中具有极其重要的地位。近年来,受经济社会迅猛发展、城市化进程加快等人类活动的影响,区域水沙条件不断变化,赣江、抚河呈现水位降低、持续时间延长的趋势,导致洲滩出露、航道缩窄、过航能力降低,缺乏补给水源导致城区水系多不连通、水环境日趋恶化,水景观日益变差,生物生存环境恶化等一系列水环境、水生态问题,对尾闾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和民生保障的制约日益严重。尽快改善该区域水环境、修复水生态、创造更好的生产生活条件,已成为赣江抚河下游尾闾地区广大人民群众的热切期盼。

目前,赣抚尾闾综合整治及老官洲、裘家洲生态修复工程已完成前期准备工作,将于今年底正式开工。我市将切实增强推进赣抚尾闾综合整治工程急迫感,加快项目推进、狠抓工作落实,全力打造经得起历史检验、人民检验的精品工程。

重点五

“加强新型基础设施布局和建设,全面推进国家级互联网骨干直联点、一体化大数据中心体系等信息基础设施建设。”

解读

国家级互联网骨干直联点作为国家重要通信枢纽,主要用于汇聚和疏通区域乃至全国网间通信流量,是我国互联网网间互联架构的顶层关键环节。建设好、管理好、利用好骨干直联点,关系到我国互联网网络安全、网络效率、产业布局及发展。

日前,我省出台《江西省“十四五”新型基础设施建设规划》明确,要在南昌建设国家级互联网骨干直联点,大幅提升江西跨网互联网访问流量疏导能力。充分发挥南昌、赣州工业互联网标识解析综合应用型二级节点以及标识解析赢家时装服装行业二级节点作用。推动智能设施规模级平台和应用场景建设,充分发挥南昌“头雁”作用,前瞻性部署一批AI、区块链、VR、物联网等城市级及以上平台。推动创新要素向南昌航空、中国(南昌)中医药、南昌VR等科创城集聚,围绕科创城积极推进重大科技基础设施、科教基础设施、产业技术创新基础设施建设。

重点六

“深入实施商贸消费升级行动,积极开拓城乡消费市场,加快建设南昌全国性消费中心城市。”

解读

作为拉动经济的“三驾马车”之一,消费是经济循环中的起点与终点,顺应消费升级,把超大规模市场优势和消费潜力充分激发出来,是构建新发展格局的必然要求。

未来,南昌将大力促进生产性服务业专业化、高端化发展。加快商贸、医养、旅游、餐饮等生活性服务业发展,提升重点商圈功能,引进和培育商贸品牌,大力支持总部经济、会展经济、流量经济、夜经济等新兴消费业态发展,带动消费扩容提质。加快向塘商贸物流园城市配送中心建设,大力推进京东“亚洲一号”、苏宁易购江西电商产业园等现代化运营中心建设。加快推进“万寿宫+滕王阁+绳金塔”核心商圈业态调整、品牌提升以及传统商贸主体电商化、数字化升级改造,拓展服务消费。推进高品位夜市街区建设,推广电子消费券等消费新业态新模式,促进线上线下消费加速融合、新型消费与传统消费协同共进。大力发展会展经济,做强做优世界VR产业大会、中国绿色食品博览会、南昌飞行大会等会展品牌。加快推进国家体育消费试点城市建设,促进体育产业提质扩容。

重点七

“聚焦企业全生命周期服务,对标国际国内一流水平,持续深化‘放管服’改革,拓展提升‘赣服通’‘赣政通’功能,加快数字政府建设,打响‘江西办事不用求人、江西办事依法依规、江西办事便捷高效、江西办事暖心爽心’营商环境品牌。”

解读

营商环境是市场经济的培育之土,是市场主体的生命之氧。今年,我市出台《南昌市优化营商环境三年行动方案(2021-2023年)》,进一步提升政府治理效能,市、县两级高质量发展环境评价体系也不断健全,开办企业、办理施工许可、政务服务、纳税、获得电力、获得用水用气等方面改革取得突破性进展并形成比较优势,全市营商环境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水平大幅改善。在今年全省营商环境评价中,我市排名第一。下一步,我市将深入推进“放管服”改革,确保明年便民惠企事项网办率达到90%,加快打造稳定公平透明、可预期的国际化、法治化营商环境。

重点八

“加强大南昌都市圈与武汉都市圈、长株潭城市群融合互动,加快建设赣湘边区域合作示范区,支持九江跨江合作,深化长江中游三省战略合作,共同打造全国区域经济发展重要增长极。”

解读

从地理位置来看,大南昌都市圈正好位于长江横轴与京九发展轴交会处,在全国区域发展格局中具有承东启西、沟通南北的重要战略地位,是长江中游城市群中心城市之一。

区域合作发展是大势所趋。“十四五”时期,南昌将推动构建区域协调发展体制机制,携手武汉都市圈、长株潭城市群推动长江中游城市群上升为国家战略,打造中部加快崛起核心增长极。推动城市群产业协同衔接,共同打造全国重要原始创新、科技转化高地,共同构建要素自由流动的统一开放市场体系,共同打造世界级产业集群,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现代产业基地。推进重大基础设施统筹,提升互联互通和现代化水平,共建对外开放通道。协同建立健全规划统筹协调机制,积极推进国家编制新一轮《长江中游城市群发展规划》,共同构建长江中游城市群一体化发展体制机制。

重点九

“创新政策措施,推动强省会战略深入实施,打造有全国重要影响力的综合交通枢纽和区域科创中心、金融中心、先进制造业与高品质服务业集聚发展中心,提升省会经济首位度和辐射带动力。”

解读

这一要求,既是立足全省发展实际,为南昌量身定制的发展指南和目标规划,更是对南昌的殷殷嘱托和更高期望。

对比中部省会城市,南昌交通基础相对薄弱,在全省的首位度、在全国交通网络的地位和重要性上还有较大提升空间。下一步,我市将重点谋划推进昌北国际机场三期扩建工程及智慧空港、昌景黄高铁、昌九客专、常岳昌、昌福厦铁路、姚湾码头等一批铁路、公路、机场、港口重大交通基础设施项目,全力构建“空、铁、公、水”四位一体的现代立体交通网络体系。积极申报建设国家物流枢纽城市,加快推进南昌(向塘)国际陆港、昌北机场航空港、高铁东站建设,完善瑶湖机场货运功能,大力推进以南昌为中心的“米”字形高速铁路网和都市圈市域(郊)铁路建设,加快推进景鄱昌高速公路、南昌市北二环高速北移、昌抚、昌靖等交通运输通道建设。

对比其他中部省会城市,南昌创新能力不强、优质创新资源匮乏的情况较为突出。未来,我市将继续深化与大院大所、本地高校合作,充分发挥科技创新对产业发展的支撑助力作用,推动重点企业研发机构全覆盖。

在建设区域金融中心方面,南昌将以红谷滩全省金融商务区为依托,进一步集聚金融产业资源,完善金融服务体系,规划建设金融产业园。同时,深化投融资体制改革,强化金融对实体经济的有效支持,纵深推进企业上市“映山红”行动,推动北交所资本市场服务江西基地落户,不断壮大资本市场洪城板块。

在打造区域先进制造业中心方面,我市将重点聚焦“4+4+X”产业体系,持续完善产业链条图,实行“一链一长、一产一策”,制定电子信息、航空、汽车与新能源汽车、绿色食品、现代针纺、生物医药、新材料和装备制造产业专项政策,助推电子信息产业快速实现3000亿规模,若干个产业突破千亿、两千亿规模。

为全力打造有全国重要影响力的区域高端服务业发展中心,我市将顺应消费升级趋势,加快培育文化旅游、健康养老、健身休闲、家庭服务等幸福产业,积极培育绿色经济、平台经济、融合经济、共享经济等新服务经济。着力打造区域性消费中心城市,推进城市一刻钟便民生活圈试点和全国城乡高效配送专项行动试点“两大试点”,实施高端消费培育行动、特色街区打造行动、核心商圈提升行动“三大行动”,重点做强会展经济、夜间经济、电商经济、特色经济“四大板块”。大力发展总部经济,在今年腾讯安审中心、中盛金融中心、紫光智慧教育全国总部、世纪华通XR研发总部、德勤会计师事务所南昌分所等项目落地的基础上,进一步吸引国内外高端现代服务业主体来昌设立区域总部和分支机构。

重点十

“进一步强化南昌作为省会的引领示范作用,促进昌九一体化、昌抚一体化提质升级,打造富有活力、创新力、竞争力的现代化都市圈。”

解读

南昌是省会、是龙头,对全省经济社会发展具有举足轻重的重要作用,充分发挥核心龙头作用,引领带动全省高质量跨越式发展,是南昌最强的担当、最重的使命。

根据《大南昌都市圈发展规划(2019-2025年)》,大南昌都市圈包括南昌市、九江市和抚州市临川区、东乡区,宜春市的丰城市、樟树市、高安市和靖安县、奉新县,上饶市的鄱阳县、余干县、万年县,含国家级新区赣江新区。

圈内各地“共圈发展”,需要建立良好协同机制。未来,南昌将建立对口联系机制,全市9个县区分别联系丰樟高、鄱余万、奉靖永等9个县市,结成对子、签订协议、定期联系,对省里出台的关于大南昌市都市圈的规划进行再梳理,推进能源、水利、信息等基础设施共建共享,加强铁路、公路、航运等重大交通设施的互联互通,构筑便捷高效的交通体系,加强产业布局规划,促进都市圈产业协同发展。强化南昌公共服务资源建设,充分发挥省会城市公共服务辐射功能。

重点十一

“深入实施城市功能与品质提升行动,大力推进城市高质量发展示范省建设,持续推进城市更新、老旧小区改造和城乡环境综合整治。”

解读

日前,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办公厅发布《关于开展第一批城市更新试点工作的通知》,决定在北京等21个城市(区)开展第一批城市更新试点工作。南昌榜上有名。第一批试点自今年11月开始,为期2年,重点探索城市更新统筹谋划机制,探索城市更新可持续模式及探索建立城市更新配套制度政策。

同时,市第十二次党代会也提出,要高质量提升城市品质。下一步,我市将大力实施城市更新行动,深入推进海绵城市建设,结合老旧小区改造、背街小巷整治,统筹推进老旧雨污管网、老旧燃气管网、空中网线等改造,合理布局建设停车场、农贸市场、社区服务站等基础设施,进一步完善城市功能。

重点十二

“绿色生态是江西最大财富、最大优势、最大品牌。”

解读

南昌因水而兴,建成区范围内水域面积约36.55平方公里。水生态之于南昌,是不能割舍的命脉,必须全方位打好碧水保卫战。接下来,我市将深入实施长江经济带“共抓大保护”攻坚行动,统筹推进“一江三河十湖”全流域整治;加快实施现有城镇污水处理设施扩容提标改造,推进城镇污水管网全覆盖、全收集、全处理,推动污泥无害化资源化处置和资源化利用,建成区主要湖渠消除劣 V 类水体,城市黑臭水体实现长治久清,推广再生水利用。

“绿水逶迤去,青山相向开”,这般诗情画意,凝聚着人们的共同向往和美好追求。我市将以建设山水林田湖草生命共同体示范区为目标,实施山水林田湖草一体化保护和修复行动等。同时将强化对城市“天际线”、江河湖“岸际线”管控,加快梅岭揽山入城步伐,打造城市中央公园,推动城市景观、人文景观与自然景观完美融合。

重点十三

“坚持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 着力解决就业岗位、托幼园位、上学座位、医疗床位、养老点位、停车车位、如厕厕位等人民群众急难愁盼问题,推动共同富裕迈出坚实步伐。”

解读

“脏、乱、差”变成“净、畅、美”,一个个老社区“靓”起来;楼顶防水、墙面加固、安装电梯、更换管网,一栋栋旧房子“新”起来;修建道路、划定车位、配置充电桩,老街坊的生活品质得到实实在在提升;养老、托幼、便利店、便民市场等公共服务设施纷纷建起,万千家庭笑语欢声……如今的南昌,“民生”已成为城市发展的温暖底色,越来越多居民的生活得到改善,收获稳稳的幸福。

“天下顺治在民富,天下和静在民乐”,保障和改善民生没有终点站。我市将聚焦“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持续加大对教育、医疗、文化、社保等民生事业投入力度,用心用情用力办好110件民生实事,着力解决群众身边急难愁盼问题。大力推动公共服务优质均衡发展,将公共服务质量提升作为省会首位度提升的重要支撑。扎实推进法治南昌、平安南昌建设,全面推进扫黑除恶常态化,不断提升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重点十四

“旗帜鲜明地为担当者担当、对负责者负责,激励大家想事、干事、成事,做到干事且干净、干净加干事,让‘事事马上办、人人钉钉子、个个敢担当’‘不为不办找理由、只为办好想办法’成为江西党员干部的鲜明标识,答好时代之问、人民之问,努力创造无愧于时代和人民的业绩。”

解读

南昌要高质量落实省委要求,顺利实现各项任务,在新一轮的竞争中赢得发展先机,实现高质量跨越式发展,关键是要有一支忠诚干净担当的有干劲、有思路、有办法、有活力的“四有”干部队伍,为全市发展凝聚起干事创业的磅礴力量。

我市将坚持在加强党的建设上持续发力。树立鲜明用人导向,坚定践行新时期好干部标准,真正将忠诚干净担当的有干劲、有思路、有办法、有活力的“四有”干部选出来、用起来,营造干事创业浓厚氛围。深化正风肃纪反腐,强化对“一把手”和领导班子监督,以“零容忍”态度,坚决查处重点领域、关键岗位和群众身边的腐败行为,推动全面从严治党不断向基层延伸,引导广大党员干部知敬畏、明底线、守规矩,努力营造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

重点十五

“建设更高水平开放型经济新体制,优化提升口岸功能,积极拓展以航空货运、中欧班列、江海联运、铁海联运为重点的国际物流大通道,推动贸易和投资自由化便利化,争创对外开放新优势。”

“全面融入共建‘一带一路’、长江经济带、长三角一体化、粤港澳大湾区、中部地区高质量发展,推动产业发展合理分工、基础设施互联互通、生态环境协同保护、公共服务共建共享。”

解读

扩大开放是推动高质量跨越式发展的必由之路。

口岸是对外开放的门户,是对外开放和经贸合作的桥梁。在优化提升开放口岸功能方面,我市将突出大通道、大枢纽建设,着力进一步完善提升互联互通网络,加快形成通江达海、外引内联的全面开放新局面;全力建设南昌(向塘)国际陆港、临空经济区现代空港新城,打造“南北呼应”的国际性口岸开放门户;全面建成并规模化运营南昌昌北国际机场进境冰鲜水产品、进境食用水生动物、进境水果三个指定监管场地。大力推动中欧班列、铁海联运、江海联运等国际多式联运快速发展,降低口岸物流成本,提升口岸通关效率,推动实现“进境与沿海同价到港,出境与沿海同价起运,通关与沿海同等效率”目标,大力协调推进进出口审批、监管减环节、压时限、优服务,提升跨境贸易便利度。

同时,我市将大力助推江西内陆开放型经济试验区建设,主动携手粤港澳大湾区,全面抓好与广东省七市战略合作协议的落实落地,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深化区域合作交流,推动优势互补、产业相连、发展共进。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