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右时评:切实把民生实事办到群众心坎上

12月13日,省委书记易炼红主持召开“我为群众办实事”省级重点民生项目推进情况调度会。他强调,要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办好民生实事的重要指示精神,按照省第十五次党代会部署要求,坚持人民立场、人民至上,强化公仆意识、为民情怀,以“钉钉子”精神扎实推进各项重点民生实事,持续用心用情用力解决人民群众急难愁盼问题,扎实推动幸福江西建设,努力向党和人民交出一份满意答卷。

自党史学习教育开展以来,我省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深入基层一线,广泛听取群众意见,深入了解民生需求,紧扣群众“急难愁盼”问题,用心用情用力解决群众的困难事、烦心事,“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取得了阶段性成效,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得到明显提升。岁末年初,距离兑现交账的时间越来越近了,没有完成的重点民生项目必须争分夺秒加紧完成,咬定目标再发力,需要广大党员干部多站在群众的角度来思考问题,坚持高质量推进、高标准落实,以务实的作风和“第一等的工作”把民生实事办好、办实、办称心。

站在群众的角度,把准民生实事的方向。大到产业发展,小到衣食住行,都与民生息息相关。坚持人民立场、人民至上,就是要多谋民生之利,多解民生之忧。只有深入到群众之中,建立与群众沟通的渠道,认真倾听群众呼声,了解群众所思所想、所需所求,才能有针对性地开展工作,真正做到急群众之所急,解群众之所困,办群众之所需,从而提高群众对民生工作的满意度。党员干部要主动亮出身份,俯下身子倾听群众呼声,主动回应群众关切,全面疏解群众痛点,敢于挑重担子、啃硬骨头、接烫手山,把“民生清单”当作“履职清单”,一条条推进、一条条落实、一条条销号,用“辛勤指数”提升群众的“满意指数”,用“奉献指数”提升群众的“信任指数”,推动各项重点民生项目早见成效。

站在群众的角度,思考解决问题的方式。俗话说“合适的才是最好的”,开展民生工作要做到共情,切实增强人民群众对党的政治认同、思想认同、情感认同。只有设身处地地考虑群众的事情,走好群众路线,体谅群众心情,用最合适、最让人满意的方法让群众接受甚至是参与到工作中来,才能让群众从中感受到党和政府的关怀和温暖。因此,为民办实事决不能打马虎眼、走过场,甚至搞一刀切,要知道,政府与人民群众的关系就好比是水和船一样,强化公仆意识、为民情怀,情系于水才能行稳致远。各级各部门在集中力量抓办结、聚焦问题抓整改、强化评估抓成效的攻坚克难过程中,要始终站在群众立场想问题、作决策、办事情,切实把人民满意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带着感情带着责任把好事办好、实事办实,真正办到群众心坎上。

站在群众的角度,谋划事业发展的未来。推进民生项目有结点,但为群众办实事没有终点,永远在路上。因而我们要在“常”“长”二字上出实招、下功夫,不光要把目光聚集于眼前,更要立足发展大局,将“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与做好各项工作相结合,于当下谋划出未来的蓝图。不管是完善解决民生问题的长效机制,还是完善公共服务政策制度,又或是健全群众诉求表达机制、完善为民办实事动态跟踪机制、强化督查考评机制,等等,我们的工作目标定位都要紧扣群众、放眼长远。为群众办实事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现在的每一分积累都会在未来兑换为成果,多积尺寸之功,未雨绸缪、提前谋划,以“钉钉子”精神抓工作落实,一张蓝图绘到底,才能为各项事业高质量发展提供可持续保障。(凌云)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