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说,一个人,最宝贵的是历尽沧桑,还怀有一颗赤子之心。一个政党更难能可贵的是,走过苦难辉煌,依然坚守初心,使命不改。
一百年前,一种信念,让一个新生政党走过了百年历程;九十年前,一次预演,让一个初生政权走上了治国理政的大舞台。
今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也是中华苏维埃共和国成立90周年。初冬时节,记者走访赣南等原中央苏区,这里早已不是当年物质匮乏的年代,这里的每一处红色印记仿佛都在告诉我们,中国共产党一心为民的初心依然滚烫,回音依然响亮,奋进的启迪依然深刻。
弘扬苏区精神,干出新时代“第一等的工作”。
12月15号,坐上刚刚开通的赣深高铁,信丰县农村农业局干部王富森踏上了前往深圳的旅程。他要去深圳与香港客商洽谈赣南脐橙销售合作,把当地脐橙销售渠道拓展开去。
我们赣州已经提出,“大湾区能做的,我们也要能做到”。作为老区的干部,我们要以更好的作风,为老区高质量发展、百姓高品质生活做好服务。
今天的赣南老区,在苏区振兴发展国家战略的推动下,经济社会发展已今非昔比,用“到处是活跃跃的创造”也不为过。交通网络四通八达,稀有金属产业不断壮大,脐橙种植面积世界第一,家具、服装、果蔬等产品随国际陆港班列真正实现“买全球、卖全球”,GDP总量已跃居全国百强城市第66位,绝对贫困问题得到历史性解决。以“苏区干部好作风”为代表的苏区精神,一直都在激励着赣南干部群众干好工作。
兴国县长冈乡塘石村组村民曾熊:“我们这里的干部作风都很不错,农村琐事比较多,基本可以解决好。到我们村来扶贫,在我们农户家里吃饭,照样给饭钱,不给我们群众添负担。”
哎呀勒,苏区干部好作风,自带干粮去办公,日着草鞋干革命,夜打灯笼访贫农。 至今传唱的这首兴国山歌,几乎所有的赣南老表都会哼上几句,也是他们一直以来评价党员干部作风的一把不变的“尺子”。
瑞金市叶坪镇副镇长黄日生:“可以讲,我们整个赣南的这个乡村干部都是有这种特有的情怀。我觉得就是我们现在感受最深的,就讲苏区干部又回来了,我当时听了就想流眼泪,这个确确实实就是当时群众对我们工作的认可。”
今年是中华苏维埃共和国成立90周年。九十年前,中华苏维埃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江西瑞金叶坪谢家宗祠举行,由此开启了中国共产党人治国理政的伟大预演。
“同志们,全体代表们,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于今天成立了!”
从1921年建党,1927年建军,到1931年成立红色政权,中国共产党人初步形成了党、政、军的完整布局。江西瑞金也成为早期中国共产党人的一方治国理政试验田。在极其艰苦的条件下,当年苏维埃党员干部“自带干粮去办公” “有盐同咸,无盐同淡” “腰缠万贯的讨米人”等场景和事迹,成为苏区干部好作风的真实写照,构筑起一个个令人景仰的精神高地。
国防大学国家安全学院政治理论教研室副教授邓海英:“毛泽东带领政府工作人员和红军战士开挖了“红井”,周恩来、张闻天等帮助红军家属挑水砍柴,这些共产党一心为民的故事至今还被广为传颂。”
瑞金中央革命根据地纪念馆红井旧址管理处副主任赖青盈:“正是当时苏区干部这样一心为民,才得到了苏区群众的支持信任和拥护。所以他们才会由衷地发出这样的心声:“共产党真正好,什么事情都替我们想到了。”
赣州是原中央苏区的主体和核心区域。苏区时期,我们党把为民族谋复兴、为人民谋幸福当作初心使命,从根据地做起,上到领导人,下到普通干部士兵,把群众当亲人,成为我党历史上党群关系、干群关系最好的时期之一。
赣南师范大学副校长、赣南师范大学中国共产党革命精神与文化资源研究中心主任邱小云:“赣东北、兴国县及长冈乡、福建上杭县才溪乡创造的“第一等工作”载入了苏区的光辉史册中。在反“围剿”的艰难岁月,广大苏区群众为了支援革命事业,把最后一碗米,最后一尺布,最后一块银元,最后一枚铁钉,奉献出来,支援红军,做到了红军需要什么,苏区人民就奉献什么,这就是毛主席所说的,“真正的铜墙铁壁”。”
九十年烽烟散尽,这片土地留给后人的红色印记绵长而深远。九十年岁月,一种执着为民族谋复兴的信念,从瑞金到北京,从苏维埃到新中国,点亮了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波澜壮阔的世纪历程;九十年光阴,一种执着为百姓谋幸福的精神,跨越时空,历久弥新,彰显出时代光芒,照亮中华民族走向光辉未来的前行之路。
2011年,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中央革命根据地创建暨中华苏维埃共和国成立80周年座谈会上,精辟概括了“坚定信念、求真务实、一心为民、清正廉洁、艰苦奋斗、争创一流、无私奉献”的苏区精神。这是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的重要组成部分,需要永远铭记、世代传承。
中共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副院长黄一兵:“时代在发展,我们之所以概括和总结精神,就是把那个具有时代特征的、具有普遍意义的那些特点概括出来,而那些具有普遍意义的特点的东西或者精髓,它是不会随着时代的发展而消失的,它会历久弥新。”
中共中央党校副校长谢春涛:“尽管环境变了,但是中国共产党的初心使命没改变,当年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今天今后依然是,所以我们的老百姓今天对中国共产党依然一样认同,甚至更加认同。”
迈入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新征程,我们面临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斗争,也面临很多风险和挑战。如何把苏区好精神带入到新征程,将苏区干部好作风更好地弘扬下去,干出新时代“第一等的工作”?
习近平同志曾经对基层干部说:“对于我们共产党人来说,老百姓是我们的衣食父母。要像爱自己的父母那样爱老百姓,为老百姓谋利益,带老百姓奔好日子。”
“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打江山、守江山,守的是人民的心。”
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铿锵有力的讲话时刻提醒每位党员干部, 任何时候都要“像爱自己的父母那样爱老百姓”,始终把老百姓装在心中。只要做工作时多想想“发展是为了什么”,就会主动自觉扛起为民之责,补齐民生保障短板,解决好人民群众急难愁盼问题,才能在“我为群众办实事”中有所作为。多想想“怎么才能更好的发展”,就会主动自觉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大力弘扬兴国调查、寻乌调查精神,少搞政绩工程、面子工程,多做民生工程、里子工程,才有能力、有水平去争创新时代“第一等的工作”。
兴国县长冈乡党委书记黄鹏:“在实际行动当中,结合毛主席在长冈乡调查,我们提出了一个新时期的“十带头”,成为我们长岗乡的党员干部的行动标准。从方方面面从群众的激励、干部的考核等方面,都对党员和干部这块做了一个详细的评价标准,进一步激发我们党员干部在新时期当中更好的为群众服务,更好的密切跟党员干部的联系。”
苏区精神感召我们,必须弘扬“苏区干部好作风”,永葆共产党人清正廉洁、艰苦奋斗的政治本色,让自己散发“清气”,群众能看到“正气”。
瑞金市委党史办苏区研究中心主任钟燕林:“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在这个工作中不犯官僚主义、形式主义等错误,能够像苏区干部一样能扎扎实实的为民解困,为民解忧。才能赢得我们人民群众的拥护和支持,才能真正的使我们当下的工作能够推到一个更好的高度,能够开创当年第一等的模范。”
江西是苏区精神的重要发祥地。“弘扬苏区精神,争创一流工作”是全省广大干部群众的共同心声。站在“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点,革命老区江西提出了全面建设“创新江西、富裕江西、美丽江西、幸福江西、和谐江西、勤廉江西”的“六个江西”新目标,以创造“一流生态环境、一流人居环境、一流营商环境、一流社会治理、一流发展态势和成效”的“五个一流”为未来前行提出了江西方案。
江西省委书记易炼红:“旗帜鲜明地为担当者担当,对负责者负责,激励大家想事、干事、成事,做到干净且干事,干事加干净,让“事事马上办、人人钉钉子、个个敢担当”“不为不办找理由、只为办好想办法”成为江西党员干部的鲜明标识。”
青史如镜,鉴照峥嵘岁月;初心若炬,辉映复兴征程。答好时代之问,走好赶考之路,苏区精神永远是我们踏上一次次新征程的初心动力,是我们再创新时代“第一等的工作”的源头活水。
以上报道由江西台记者罗春瑜、刘乐明、李先、赣州台记者沈汉华采制,编辑高颖、刘芳芳。
请输入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