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右时评:在“节点”上好家风必修课

节风连着家风,节点突显重点。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领导干部的家风,不是个人小事、家庭私事,而是领导干部作风的重要表现。”家风连着党风、政风和民风,党员干部要利用春节与家人相处的机会,在“节点”上好家风必修课,引领“小家”为“大国”添砖加瓦。

上好理想信念课。天下至德,莫大乎忠。晚清名臣张之洞于1860年写了一首《续辈诗》,“仁厚遵家法,忠良报国恩。”要求子孙不论当官还是作为百姓,都得做忠良,报效国家;他在临终之际再次嘱咐家人,“兄弟不可争产,志须在报国。”对党忠诚老实,是党章明确规定党员的义务。“望你珍摄,吻你万千!”在上世纪初那风云激荡的岁月,周恩来与邓颖超两位共产主义者,携手写下的人间大爱,生动诠释了对党、对国家的责任担当,对家庭、对爱人的无比忠诚。身处和平年代,党员干部要利用春节,培育忠诚的家风,缔造理想的港湾,以坚定的意志,不懈奋斗、攻坚克难,奋力逐梦新时代。

上好诚实守信课。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诫子书》是诸葛亮临终前给儿子诸葛瞻写的一封书信,原文写道,“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在此提出“静以修身”和“俭以养德”两条好家风,告诫儿子涵养淡泊和宁静的人生态度,静下来提高学识。山西闻喜县有个裴柏村,《河东裴氏家训》中有“读书明德,淳厚戚朋,慎重言语,讲求公德”的家规。由此可见,德犹如家风的“根”,根深方能叶茂,道德品行好的家风才能立得住、传得远。党员干部要重视家庭美德建设,在言传身教中修身齐家、倡导美德,通过耳濡目染、长久熏陶,帮助孩子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传承崇德向善的好家风。

上好艰苦奋斗课。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破由奢。中国古代哲学家老子将“俭”当成人生、治政的三宝之一。勤俭节约、艰苦奋斗既是中华传统美德,也是我们党的优良作风。回顾百年党史,我们党之所以得到人民真心拥护,其中重要一条,就是党员领导干部大力倡行克勤克俭之风。“一件睡衣穿20年,补了73次”的毛泽东同志一生粗茶淡饭,生活极为简朴。正是无数共产党人艰苦奋斗,才能凝聚民心,激励带领人民顽强拼搏、百折不挠、成就伟业。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如今生活水平提高了,但勤俭节约、艰苦奋斗的“传家宝”并未过时,更不能忘。党员干部要把将勤俭节约作为必修课,以身作则、带头过紧日子,教育子女绷紧勤俭节约之弦,推动“要我节俭”向“我要节俭”转变,进而迈好人生第一个台阶,引领勤俭节约的家风代代相传。

上好激浊扬清课。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明末清初的名士顾炎武提出,“诚欲正朝廷以正百官,当以激浊扬清为第一要义,而其本在于养廉。”谷文昌同志告诫家人,“不许沾公家的一点油!”他在东山县工作10余年,爱人和5个子女在工作、生活上没得到过任何特殊照顾。廉不廉看过年,洁不洁看过节。春节期间,亲朋好友相聚,此时容易放松警惕,也容易滋生歪风邪气,正是考验的“试金石”。因而,党员干部要把廉作为培育家风的重要内容,教育子女从中华民族传统家庭美德中,从我们党百年光辉历程中,吸取严于律己、清正廉洁的精神营养,绷紧自律弦、织密防护网、守住廉洁关,养成堂堂正正做人、老老实实做事的行动自觉。

家是最小国,国是千万家。党员干部都要把精忠报国、崇德向善、勤俭节约和清正廉洁统一起来,推动家庭梦融入民族复兴梦,利用“节点”,上好家风必修课,带动子女在新春佳节弘扬好家风,推动形成更好的党风、政风和民风。(邓秀彬)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