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评线】江右时评:“清”“明”是一种要求、一份责任

清明节虽然已经过去,但“清”“明”二字是一种要求,更蕴含着一份责任,必须常态化抓好落实。在祭祀逝者、疫情防控、正风肃纪等工作中,我们要移风易俗,自我约束,严格遵守各项纪律和规定,常态化保持讲文明、求健康、重廉洁的氛围。

祭祀习俗要“文明”,保持氛围“清朗”。亲人去世,祭祀是必不可少的环节。过去,人们的祭祀方式很传统,烧纸钱、燃香烛、放鞭炮、上供品,不只带来火灾隐患,也铺张浪费、污染环境。如今,随着文明新风的浸润,祭祀方式也在悄悄发生着变化,鲜花代替纸钱、植树进行缅怀、丝带寄托哀思等祭祀方式不断出现,显得更文明、更清新、更环保。清明意味着“气清景明”,我们要自觉树立文明祭祀理念,推进移风易俗,破除陈规陋习,积极倡导鲜花祭扫、植树祭扫、网络祭扫、制作思念卡等文明低碳祭扫方式,将现代文明的表达方式融入慎终追远的情感中,形成绿色环保新风尚,让祭祀与“文明”同行、与“清朗”相伴。

防疫隐患要“查明”,实现动态“清零”。健康、安全,是我们的共同需要。现在,各地疫情防控形势面临不同程度的挑战,我们必须严防死守,查明隐患,消除漏洞,筑牢防线,努力实现“动态清零”。要科学施策,精准发力,倡导不外出、不聚集、不扎堆,对于确需现场祭扫的,要提前预约、错峰出行,减少人员密切接触,既要满足群众祭扫的情感需求,又要努力降低疫情传播风险。要树立“每个人是自己健康第一责任人”理念,自觉遵守戴口罩、扫码测温、保持一米以上安全距离等防疫规定。祭祀在心不在形,生者的身体健康,就是对逝者最好的告慰。我们要通过遵守防疫规定、做好个人防护,以实际行动支持疫情防控工作。

遵规守纪要“严明”,做到风气“清廉”。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坚持激浊扬清、正风肃纪,越来越多的党员干部重洁、守廉,在纪律和风气上真正做到了“清明”二字。“气清景明”不仅是人们对自然人文之景的要求,也是对政治生态的要求,更是人民群众对党风、政风、社会风气的期盼。广大党员干部要始终绷紧廉政这根弦,严格遵守各项纪律,严格落实中央八项规定,驰而不息纠治“四风”,做到风清气正守底线,廉洁自律过清明。各级党组织要及时为党员干部打好“预防针”,提醒大家严于律己,防微杜渐,不碰纪律“高压线”。纪检监察机关要加大明察暗访力度,严肃执纪问责,努力营造崇廉尚俭的“清廉”氛围。(李全海)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