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亏了这27万元的创业贷款资金,才解了我扩大经营的燃眉之急!”5月19日,站在装点一新的展示间,看着琳琅满目的大小家电,浮梁县伟华电器经营部负责人郑伟华喜不自禁,对企业未来发展充满信心和干劲。
郑伟华是土生土长的浮梁县经公桥镇储田村人。2019年,在外打拼了十多年的郑伟华,带着所有积蓄回到储田村,创办了伟华电器经营部。经过三年的诚信经营,伟华电器经营部逐渐成为储田村以及周边群众购买家用电器的首选商家。
为了让乡亲们能在家门口买到更多物美价廉的家用电器,郑伟华决定拓展经营场所,装修了5间展示间,准备采购种类齐全的家电布展,为客户提供体验式服务。然而资金不足却成为郑伟华扩大经营的“拦路虎”,这让他寝食不安。
在营商专员“一对多”结对帮扶走访中,经公桥镇常务副镇长施堃听说郑伟华的烦恼后,立即与景德镇农商银行经公桥支行工作人员对接。仅用了一天的时间,施堃就帮郑伟华申请到了27.1万元的创业贷款。
“这个贷款对我来说,真是及时雨啊!”郑伟华告诉记者,创业贷款不仅申请方便快捷,而且利率还很低,只有平常贷款利率的一半多一点,大大减轻了企业经营压力。
这是经公桥镇奋力推进营商环境优化升级“一号改革工程”,用心用情用力为群众做实事、办好事的一个小小缩影。
经公桥镇地处浮梁县北部山区,与安徽省东至县接壤,自古以来就是扼守浮梁北大门的经贸重镇,高峰期曾有各类工商企业和餐饮服务等市场主体近700家,现在还有市场主体407家,市场环境复杂多变。
“群众需要什么,我们就做什么。”经公桥镇党委书记林术成说,只有把群众呼声、企业需求作为干事创业的第一信号,把群众满意作为工作的根本目标,才能把实事好事办到群众心坎上。
今年以来,经公桥镇以“第一等”的站位、举措和力度,实行镇党委、政府、人大主席团三套班子主要负责同志“三方组长”制,推行党政主要负责同志“双领导”制,大力开展优化营商环境“五有”行动,深入推进营商环境优化升级“一号改革工程”落地见效。
“我们成立了营商环境建设办公室,配备了专职工作人员,专职负责营商环境建设工作。”林术成告诉记者,经公桥镇制定了“走进企业帮扶活动方案”,创新了营商专员“一对多”结对帮扶、商户对接沟通例会等机制,102名镇村干部变身营商专员,结对帮扶407家市场主体,主动关心企业发展,尽心尽力为企业提供优质服务,切实帮助企业解决“急难愁盼”,满足群众“所需所愿”,办成了几届党委政府想办而没有办成的好事实事,“我们成功引进了牧森智造等2个投资5亿元的规上工业企业入驻浮梁产业园区,实施了经公桥集镇改造、景黄公路沿街环境提升和经公桥中学搬迁等项目,启动了经公桥至大港公路建设,浮北农贸大市场项目征迁工作正在稳步进行,预计今年6月就能开工建设”。
记者采访获悉,经公桥镇不仅设立了“一号改革工程”服务窗口,由镇党政领导班子成员定期轮班值守,还充分利用移动互联网技术,在经公桥发布微信公众号上开设“营商桥”专栏,专门收集有关营商环境的难点、堵点和痛点问题。
“我们走访摸排了690多家市场主体,清除‘僵尸’市场主体信息201条,帮助群众代办营业执照9次。”经公桥镇营商环境建设办公室负责人冯骏飞介绍说,通过畅通“线上 线下”服务渠道,建立企业诉求清单和台账,该镇先后收集市场主体诉求78条,并逐条予以销号解决。
让记者惊叹的是,经公桥镇还打破了传统窗口服务的固有模式,变“窗口坐等”为“主动上门”,把服务窗口搬到了工厂车间、田间地头,切实为企业办实事、解难题。
浮梁维霖农业发展有限公司投资5000万元建设的阿里湖生态旅游乐园,是经公桥镇乡村振兴招商引资重点项目。自从去年9月项目建设开始启动,一直都在紧锣密鼓进行,如今已完成投资800多万元,绿化和亮化工程建设取得阶段性成效。
5月5日下午,林术成率领经公桥镇农业农村办、林工站、水利站、国土所、环保所等有关站所负责人,来到储田村阿里湖项目施工现场,实地了解项目建设情况,面对面倾听客商诉求,协调解决项目推进过程中遇到的土地、林地手续报批等问题和困难,这让浮梁维霖农业发展有限公司总经理章维霖感动不已。
“现在当地党政主要领导越来越关注我们项目建设进展情况,主动上门服务,沉下身子摸实情,深入企业听心声,为我们排忧解难,这更加坚定了我们投资发展的信心和决心。”章维霖说。
汪卫美是浮梁县西湖乡桃墅村人,和哥哥一起投资600多万元,在景黄公路途经经公桥村的路边建起了一座占地10多亩的精制茶厂。经公桥镇不仅帮她在茶厂门口栽种了罗汉松、桂花、石楠等绿化树和月季花,美化了厂区环境,还全力支持公司申报农业产业化省级龙头企业,这让她喜出望外。
“今年,我们准备加大投资力度,让企业尽快走上发展快车道,带领更多的茶农增收致富。”谈起经公桥镇的营商环境,浮梁县五河源油茶发展有限公司总经理汪卫美向记者竖起了大拇指。(来源:景德镇日报 冯亮 程万海 )
记者手记:
营商环境是市场经济的培育之土,是市场主体的生命之氧。只有土壤肥沃、空气清新,才能实现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的发展。让记者欣喜的是,经公桥镇党员干部争当实干笃行、担当作为、清正廉洁的“店小二”,从企业和群众“急难愁盼”的问题出发,找准排忧解难、为民造福的着力点,真正把好事实事办到群众的心坎上,让营商环境更有“温度”,凝聚起镇域经济发展的强大正能量。
请输入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