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6 月 6 日、7 日两天,ST 目药连续收到来自上交所的问询函,要求公司就 2021 年年报及近期的股东股权变动事项进一步做出说明。
据了解,在短短 10 天里,公司的实控人发生了两次变更。而当有媒体询问是何原因时,公司证券部却表示,公司内部并不知晓此事,还要询问第一大股东才能给予说明。
据了解,截至 6 月 9 日收盘,ST 目药的市值只剩 9 亿,其股价也从 2016 年最高点 39.71 元跌至 7.39 元。ST 目药究竟经历了什么?公司短期内的两次股权变更又是为何呢?
公司葫芦里卖的什么药?
此次涉及股权变更的对象为永新华控股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 " 永新华控股 ")、永新华韵文化产业投资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 " 永新华韵 ")、深圳捷诚数据科技发展有限公司(以下简称 " 捷诚科技 ")以及青岛永信四季康养股权投资管理有限公司(以下简称 " 永信投资 ")。
此前,永新华瑞及一致行动人持有 ST 目药 2900 万股,占公司总股本的 23.81%,为公司第一大股东。2022 年 2 月 28 日,不知出于何原因,永新华瑞将公司的控股股东从上述提及的永新华控股和永新华韵变更为捷诚科技和永信投资,由此,ST 目药的实际控制人也发生了变化。
然而还没到半个月,永新华瑞的股权再次发生变更,捷诚科技和永信投资分别将其持有的 50% 股权又转让回了永新华控股和永新华韵。这番操作相当于从 A 转到 B 又回到 A。因此,两次变动后,永新华瑞的股东未发生变化。
在公告中,ST 目药提到,本次权益变动系公司间接股东发生变更,永新华瑞的股权变更也未进行任何款项支付。
但是,钛媒体 APP 发现,在变动之前,永新华控股持有永新华瑞 40% 股权,永新华韵持有永新华瑞 60% 股权;转让后,捷诚科技持有永新华瑞 50% 股权,永信投资持股永新华瑞 50% 股权。因此,在捷诚科技和永信投资还回股权后,永新华瑞的股比不再是 4:6,而是 5:5。也就是说,本次股权变更前后,ST 目药也无控股股东、实际控制人。
最后,在公告中,ST 目药还表示,对方归还股权本意是想回到变更之前。只是对上市公司持股 5% 以上的间接股东的减持、变更等相关法律法规的要求不熟悉,导致错误操作,不存在主观故意行为。 相关方还表示,将尽快予以纠正。
传来传去的烫手山芋
实际上,这已经不是 ST 目药第一次因为程序违规的行为收到问询了。根据钛媒体统计,2020 年以来,公司收到监管的问询函接近 15 封,涉及股权变动、信息披露,年报补充等多个问题。

比如,在 2020 年 4 月,ST 目药因其涉嫌信息披露违法违规被中国证监进行立案调查。时隔两年,2022 年 4 月,ST 目药再次收到中国证监会的《行政处罚决定书》。
其内容显示,ST 目药存在原控股股东及其关联方以股权转让方式和工程建设方式进行资金占用的违法行为,累计发生额 8487.12 万元,余额 8487.12 万元。且该等资金占用事实自 2018 年起发酵,其却于 2021 年 4 月 30 日方于 2020 年年度报告中予以披露,违反了其法定披露义务。
时间再回到 2020 年 6 月,公司更是因为 2019 年年报被出具无法表示意见的审计报告,而被上交所停牌警示。在 6 月 15 日复牌之后,公司又连续八个交易日跌停,真可谓是 " 雷点重重 "。
在这一系列骚操作背后,不禁让人怀疑,公司内部控制何以混乱到如此程度?其实控人又在做什么呢?
ST 目药自 2006 年以来,实控人就如 " 走马灯 " 一般更换。2016 年,天目山药业迎来了新的实控人——长城系赵锐勇以及赵非凡。但赵氏父子在接管天目山药业之后,却没有用心经营,而是一直通过资本运作的方式接连掏空上市公司。2019 年 " 长城系 " 爆发危机,赵锐勇、赵非凡父子多次因股权质押、借款、担保等被监管问询,股权也被大面积司法冻结和轮候冻结,到了 2019 年 12 月,两人还曾被杭州中级人民法院以 1307.69 万元高价悬赏金通缉,引发市场热议。
而另一边,天目药业也被其父子通过资金占用、违规担保等方式所掏空。2020 年 9 月,永新华瑞以 4.52 亿的价格通过淘宝网司法拍卖平台,竟得天目药业药原控股股东长城集团持有的 ST 目药 2500 万股股份,接下了这个烫手山芋。2020 年 12 月拍卖股份过户后,永新华瑞成为持股 20.53% 的第二大股东。
但心有余而力不足,在永新华瑞实控人李永军夫妇接手后,ST 目药并没有好转的迹象,反而下滑得更加厉害。
将面临退市风险
公开资料显示,ST 目药名为天目山药业,公司起源于 1958 年的 " 天目山人民公社国药场 ",1993 年 8 月 23 日在上海证券交易所挂牌交易,成为全国第一家中药制剂上市企业,也成为了杭州市的首家上市公司。
公司主要从事药品及保健食品的研发、制造及中药材种植,是集药品研发、制造、销售于一体的医药企业,拥有铁皮石斛、珍珠明目滴眼液等家喻户晓的产品。
但近年来,公司的业绩表现十分差劲。

而对于今年的业绩亏损,ST 目药解释称,主要是母公司主导产品明目液尚未完成 GMP 改造复产,超青产品 10 月中旬才改造完成实现复产,恢复销售需要时间;以及黄山天目和黄山薄荷因为资金问题,生产不正常,直到九月份后才陆续恢复正常生产。
据了解,去年天目山药业由于停产改造、产品断货,主导产品的销量都呈现大幅下降。其 6 片超青片销售仅 15.2 万盒,同比下降 83.17%,8 片超青片销量为 44.06 万盒,同比下降 56.54%。而珍珠明目液未能恢复生产、全年无销售;黄山薄荷主导产品薄荷脑、薄荷素油销售 361.10 吨,同比下降 25.32% 等等。
由此可见,ST 目药不仅内部管理十分混乱,业绩也无可取之处。而根据规定,如果今年公司的利润表现依旧亏损,ST 目药或将会被强制退市。(本文首发钛媒体 App,作者 | 于莹)
更多精彩内容,关注钛媒体微信号(ID:taimeiti),或者下载钛媒体 App
请输入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