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时评丨“招工难”与“就业难”,难在哪?

一段时间以来,"招工难"与"就业难"同时并存的现象引发广泛关注。据2021年国家统计局相关调查显示,约44%的企业反映招工难是面临的最大问题;另据《中国就业市场景气报告》所示,截至今年4月中旬,仅有15.4%的应届毕业生最终签约工作。人们不禁会问,毕业生人数多了,企业却说招不到人,人都去哪了?

从客观环境来说,随着新冠肺炎疫情对经济和社会生活的冲击越来越大,导致大量企业停工停产,许多线下招聘会无法举行,加之受疫情变化影响,许多中小企业发展陷入困境,自身发展举步维艰,就更别提再继续招人。中小企业是“稳就业”主体,中小企业稳就业就稳。就业程度和企业的发展是正相关,企业发展好了,招工难、就业难等问题就能更快解决。

从毕业生自身来讲,随着大学生就业制度的改革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当代大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发生了剧烈的变化,就业观、择业观也随之发生变化。大学生有了更多的选择,他们向往更为广阔的舞台、更有前景的职业,尤其是对互联网行业较为青睐,而对一些销售、生产线上的基础性工作,却比较“排斥”。这类企业本身招工需求量较大,久而久之,招工缺口就越来越大,企业招工难,也就出现了。同时,Z世代“慢就业”“懒就业”等就业心态的流行,有的对就业抱着观望态度,有的以考研、考公为由回避就业,有的盲目提高择业标准,结果错失就业良机。

企业“招工难”,毕业生“就业难”看似是“双向选择题”,实则是对毕业生、学校、企业、社会各方的一道综合考题。要答好这个“难题”,一方面要加大对企业的政策扶持,尤其是要解决中小微企业资金流动问题,为中小微企业以及个体工商户提供纾困专项资金,使之成为推动就业的“最大公约数”。另一方面要推进高校与中小微企业的精准对接合作,并以互联网赋能求职路,打好多渠道就业和全方位招工的“组合拳”,保证高校毕业生“好就业”“就好业”“快就业”。同时,毕业生要树立正确的职业观,志存高远是好事,但脚踏实地多从基层工作、基础工作做起,人生同样可以精彩。

今年全国高校毕业生的人数达到了1076万,首次突破了千万大关,形势依然严峻。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关系到人才强国战略的实施,关系到广大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意义重大,影响深远。我们要努力克服疫情对就业的影响,以坚决有力的应对措施做好就业工作,引导大学生认真看清当前就业形势,努力让刚走出“象牙塔”的学子感受到就业创业对实现自身价值的重要性。(程丽欣)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