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评线】江右时评:咬定生态环境保护不放松

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制度2015年建立实行以来,动真碰硬、攻坚克难,对生态环境违法行为形成强大震慑,推动一批影响重大、久拖不决的难题得到破解,切实解决了一批群众身边的突出生态环境问题。

环境就是民生,青山就是美丽,蓝天也是幸福。随着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制度的实施,一些地方的环保问题得到了有效治理。但也要清醒地看到,个别地方还存在“绕着问题走”“环境污染手段隐蔽”“虚假整改”等问题,如果对此不严加防范,及时整治,那么久而久之,小问题就很容易变成大问题。因此,必须要时刻绷紧环保督察这根弦,咬住问题不放松,狠抓整改促提升。

以只争朝夕的状态狠抓整改。环保问题直接影响到老百姓的获得感、幸福感,早日消除问题也是老百姓的迫切期待。面对环保整改这道民生考题,各地要高度重视这些损害群众利益的问题,牢固树立“群众的事,件件都是大事”的底线意识,大干快干,不讲条件,只谈实干,并以时不我待、只争朝夕的精神应对挑战、抓实整改,坚决做好环保督察整改的“后半篇文章”。

以改革创新的精神破解难题。毋庸置疑,一些地方的环保督察整改工作之所以缺乏深度、力度,关键问题在于其与地方经济发展有很大关联。经济发展固然重要,但“GDP数据”并不是评价经济发展的唯一标准。更何况环保问题最终会影响到地方高质量发展。因此,各地要厚植绿色发展理念,坚决咬住问题,紧抓问题“痛点”“难点”,以创新驱动、改革攻坚为抓手,坚决打通环保整改“肠梗阻”。

以扭住不放的韧劲防止反弹。环境问题也是经济问题,有经济利益存在,环境问题就有生存的土壤。从一些通报中不难看出,环境问题出现反弹的现象时有发生。这就告诫我们,环保整改要持续强化“回头看”,“回头看”要注重实看、真改,绝不允许再因人为因素损害政府公信力。实践也证明,聚焦问题、靶向发力,扭住不放、动真碰硬,是严防问题反弹回潮的高效手段。

落实是决策的生命线。面对环保督察出来的问题,如果不整改抑或整改流于形式,那么再好的决策也是一纸空文。更重要的是生态环保督察有时限,而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需要则没有时限。这就要求各地必须把“咬住问题不放松,举一反三下实功”作为环保整改的常态,如此,才能切实解决好人民群众关心的生态环境问题。(赵耀世)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