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安市管水治水巧书“兴水”文章

“这个主题公园建好后,每天早晚我都会来跑上几圈,既锻炼了身体,又欣赏了江景,可谓一举两得。”7月30日,家住吉州区康居帝景湾小区的卢女士一早就和朋友相约在河长制主题公园健身。这个河长制主题公园,是吉安市去年率先在全省建成的。

近年来,吉安市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十六字”治水思路,牢固树立争先意识、标准意识、质量意识、精品意识,水利建设与管理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神冈山公园、蜀口生态岛、墨潭桃花岛等一大批临江而建的生态景区景点,勾勒出的五百里赣江“最美旅游风光带”,正是我市加紧谋划储备、加快改革见效、加大治理管理,着力管水治水,巧书“兴水”文章中的一个生动注解。

加紧谋划储备,项目建设大干快上。项目建设是实现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主引擎,为此,吉安市立足服务地方发展,聚焦最新政策导向,加紧谋划了一批百亿的大项目、好项目。包装争取了围绕灌区建设和现代化改造的吉泰盆地灌区项目,围绕提升防洪排涝能力的赣江流域防洪排涝能力提升工程,围绕水系配置的井冈山调水工程等3个百亿项目。加快推进了总投资23.5亿元的安福县南溪大型水库、总投资4.1亿元的永新县铁境山中型水库前期工作。为确保年度投资按期完成,吉安市梳理形成目标任务一张表,实行挂图式作战,清单化管理,调度督促县(市、区)及建设单位全面落实进度要求。截至目前,全市2049个水利项目,开工率达54%,投资完成率51.3%。

加快改革见效,民生水利提质增效。实施城乡供水一体化是加快公共基础设施向农村延伸,保障群众用水安全的一项重要民生实事工程。吉安市经过三年推行探索,认真总结推广“一个部门管、一家公司建、一个建设管理服务标准”实施模式,在遂川、新干、万安、峡江四县先行先试,今年计划开工新建、续建68个农村供水工程项目,已有44个开工建设。为实现农田水利工程“有人管、有钱管”,新干县在农业水价综合改革工作中探索构建了责任清晰、管理高效、养护专业的管养机制,并成立了县水库建设养护中心,统一管理全县中型水库及其灌区骨干工程、乡镇按照属地管理小型水源工程、“五小”水利工程,形成了“1 N”集约化水利工程运行管护模式。吉安市将新干县探索的这一模式完善提升,形成了集约化、专业化维养的“吉安模式”。

加大治理管理,幸福河湖移步换景。近年来,吉安市还积极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深入推进河湖长制工作,全面开展赣江流域生态综合治理,全力做好“治山理水、显山露水”文章。全市河湖长制工作一直走在全省前列,并在2021年度全省河湖长制工作考核中,荣获了第一名的好成绩。吉安市从构建河湖长制工作体系,到建立“河湖管理制度化、专项整治网络化、水质保护法制化、综合治水一体化”的“四化”工作模式,再到建立完善“行政 企业 民间”多元河长组织体系,制定出台《吉安市河湖长制履职评价及述职办法》,印发《吉安市强化河湖长制建设幸福河湖工作方案》。经过多年努力,吉安市巡河护河无看客、全民治河工作大格局已形成,为河湖共建共治共享开辟了新的路径。目前,全市36个监测断面水质优良率始终保持100%,境内江河湖泽实现“长治久清”,生态绿色产业蓬勃发展。“水美、岸美、产业美”,良好的水生态环境为推进吉安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注入了不竭动力。(井冈山报 邓勇伟)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